豬八戒是怎麼上位的(豬八戒的三欲)
2023-08-03 12:13:28 3
在《西遊記》中,如果說孫悟空是具有超常才能與崇高人格的大英雄,那麼,豬八戒則是追求飲食男女等世俗之樂的普通民眾的代表。儘管他擁有神的身份,他的性格特徵卻是中華民族普通老百姓所具有的普遍性格特徵。他的現實欲求也是芸芸眾生所追求的。
一、豬八戒的食慾
貪吃貪睡是豬八戒的一大特徵,也是他的一大缺點。高太公說他「食腸卻又甚大:一頓要吃三五鬥米飯;早間點心,也得百十個燒餅才彀」(第十八回)。第九十六回「寇員外喜待高僧」那場戲,在迎賓宴上,「你看那上湯的上湯,添飯的添飯。一往一來,真如流星趕月。這豬八戒一口一碗,就是風捲殘雲」,吃送行席時,「八戒慌了,拿過添飯來,一口一碗,又丟彀有五六碗,把那饅頭、捲兒,餅子、燒果、沒好沒歹的,滿滿籠了兩袖,才跟師父起身」。而且很能睡,取經路上讓他去化齋,就隨便擇個地方倒頭便睡。這種對吃、睡的嗜好正是中華民族普通老百姓的正常需求,是他們基本的生活需要,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民以食為天」的樸素思想的體現,也是明代個性解放思潮所肯定的人慾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
二、豬八戒的物慾
除食慾外,豬八戒還有物慾,即「財貨心重」。夜宿烏雞國,他聽孫悟空說妖魔有件寶貝藏在御花園,就想和孫悟空去偷,提出降了妖魔,功勞歸孫悟空,寶貝歸他;路過金山,他潛入妖魔點化的院落去竊納錦背心;觀燈金平府,聽孫悟空說攝走唐僧的象是犀牛精,就說:「若是犀牛,且拿住他,鋸下角來,倒值好幾兩銀子嘿!」。走到布金禪寺,聽唐僧說當年舍衛城太子以黃金作磚塊鋪地請如來來說法,就想「摸他塊磚兒送人」。化緣化到點銀子積攢在一起,讓銀匠煎成一塊,塞在左耳朵眼兒裡藏著作私房錢。
這種對物的欲求正是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物。商品經濟的發展使商品流通加快並導致商品交易的頻繁發生,同時也促使貨物囤積。其實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物的囤積,所謂「居安思危」、「好天積下雨糧。」豬八戒對物的欲望是老百姓的普通欲望。所謂「衣食住行」,衣放在第一位,因為它可保暖蔽體,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
三、豬八戒的色慾和家欲
豬八戒的色慾很強烈,用「色膽如天」來形容一點不為過。他原是天蓬元帥,只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慾去調戲嫦娥以致被貶下界。他下界後不知悔改,先與卵二姐,後與高翠蘭成親。取經路上一見美女就心頭撞鹿,三番五次要與美女結婚。甚至快到西天了,仍色情未泯,想與嫦娥重相好。與這種色慾相伴隨的是豬八戒的家欲。高老莊算是他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家。取經路上他魂牽夢繞他的妻兒高翠蘭,動不動就想散夥回高老莊與妻子團聚。離開天竺國,聽孫悟空說國王要為他們送行,他想的是「送行必定有千百兩黃金白銀,我們也好買些人事回去,到我那丈人家,也再會親耍子兒去耶」。在高老莊他辛勤勞作,讓高翠蘭「穿的錦,戴的金,四時有花果享用,八節有蔬菜烹煎」,可以說是個很顧家的好丈夫。
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一直很注重「傳宗接代」,所以儒家才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禮法,而情慾或色慾正是滿足這種繁衍需要、種群存在的基礎。家的觀念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理中的一個重要觀念,沒有家就意味著沒有根,「老婆孩子熱炕頭」是大多數民眾的理想。明代個性解放思潮肯定人慾,強烈要求滿足人的生理欲望。在傳統民族心理與時代個性解放思潮共同作用下,全新的豬八戒形象應運而生,他既受時代思想風氣的催化,又是傳統民族文化心理沉澱的產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