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大高檔川菜餐廳(聽香記)
2023-08-03 16:33:38 3
聽香記
兩
岸
讀吳瀛濤《臺灣民俗》(1975年第四版),於「聽香」一節,尤感興趣:(正月十五)「是夕,夜闌更深,婦女間傳有聽香之俗。則先在自家神前,燒香點燭,擲筶佔卜應走方向後,乃走往該方向,而於路上竊聽人語,以其入耳片語,回家後再擲筶,判斷祈願某事之吉兇休咎,此即所謂『聽香卜佳婿』之類。譬如,卜佔長壽,而其聽取之語,偶及『面線』,則解為長生吉兆」云云。由此看來,「聽香」是一種佔卜儀式。其可注意者有三。
其一,關於聽。「竊聽人語」為的不是窺知他人之情,而是預測自家的事,且其「聽取之語」僅是「入耳片語」即話語碎片,故聽香之聽,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竊聽」(eavesdrop);「竊聽人語」是有意聽取,故聽香之聽不同於無意聽到或偶然聽得(overhearing);
其二,關於香。「燒香點燭」是聽香之名的來由、也是聽香的重要情節:恭敬從命,聽神明主導。問卜者通過「在自家神前」燒香點燭後擲筶而知「應走方向」及「事之吉兇休咎」。以「卜佔長壽,而其聽取之語,偶及面線」為例,若擲筶得吉兆「則解為長生吉兆」(面線綿長),若得兇兆則應解為壽命短斷(面線易斷);
其三,關於聽香。參與聽香的人實際上只有兩個:作為路人甲的問卜者和提供「入耳片語」的路人乙。問卜者多為婦女,故有「聽香卜佳婿」的做法和說法。據我所知,在臺灣,除了上元(正月十五),中秋(八月十五)也有聽香之俗哩。
(2018年3月25日記於北京)
作者簡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臺灣臺南人,歷任上山下鄉人員、郵遞員、學員、教員、研究員、公務員和退休人員。學術著作有《閩臺區域社會研究》等18部,300餘萬字。
主播介紹
肖璞韜,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弟子,「京彩臺灣」新媒體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曾參與改編單田芳紅色經典評書系列《賀龍傳奇》《少林將軍許世友》《九一九演義》,並參與《單田芳自選集》十部系列評書的文字整理,文史功底深厚。
欄目介紹
汪毅夫先生著作《話說兩岸》,收錄了其陸續發表在中評社、中評網上的250篇文章,用簡短的篇幅、簡潔的語言講淺近的道理,描述和論述海峽兩岸的聯結點:歷史的、文化的、社會的和政治的。
《話說兩岸》所有文章都短小精悍、一氣呵成,就像一個個歷史的小片段,形成了對兩岸關係大歷史的強有力佐證與補充。
京彩臺灣推出《話說兩岸》有聲版,將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同本職工作有機結合,為廣大讀者提供「生動鮮活」的新媒體「選修」內容,促進學黨史、知黨史、用黨史在全社會蔚然成風,以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奮進新徵程、建功新時代。
感謝
兩
岸
汪毅夫先生
中國評論學術出版社
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
中廣天下(北京)文化發展中心
對本專欄的大力支持
-THE END-
京彩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