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止盈的訣竅(定投止盈法最大回撤止盈法)
2023-08-03 16:36:16 3
市場瞬息萬變,或許有些投資者會發現,前面介紹的三種止盈方法並不能滿足他們的投資需要。尤其是當市場出現指數不斷上漲、點位已經接近歷史高點的情形時,投資者往往最糾結——想贖回又怕錯過後市的機會,但觀望又要承擔高點的高風險。
因此這一次,老羅為大家介紹另一種實用的定投止盈方法——最大回撤止盈法。
在了解最大回撤止盈法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最大回撤」的定義:
最大回撤是指在選定周期內任一歷史時點往後推,在淨值下跌出現一個谷底時,谷底的最低點與谷底之前的最高點之間的差值,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簡單說,選定指數的一段時間區域並挑選其中的任一時點,指數最(極)高點位與之後回落的最(極)低點之間,所得出的最大跌幅的絕對值,即為所求最大回撤幅度。
1 如何使用最大回撤止盈法
操作方法:在牛市開啟後,當定投收益率超過止盈信號線後,應每日監測基金淨值(指數收盤價)的回撤,一旦回撤幅度大於所設最大回撤閾值,則清倉鎖定牛市定投的收益。
假設:當定投累計收益率達50%(止盈信號線)考慮回撤,每周五定投1000元,選取區間為2007年年初至2015年年末。當定投收益率超過50%時,開始用下面的最大回撤閾值進行止盈,當觸發最大回撤閾值時,之前定投的金額全部止盈賣出。
另外,按照每周五定投1000元繼續下去,當定投收益率再次達到50%時,開始考慮之前設定的最大回撤閾值,如此反覆。
表1 滬深300的不同最大回撤閾值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7/1/1-2015/12/31。
依據上表中測算的結果,當最大回撤閾值從5%增至15%時,滬深300指數定投累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皆呈現了下降趨勢。從中可知,當最大回撤閾值設置過大時,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更高。因為若市場依然持續下跌,則收益率持續降低,虧損增多。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最大回撤閾值越小,收益率越高?讓我們以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為例,依然將最大回撤閾值的範圍設在5%至15%之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表2 中證500的不同最大回撤閾值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07/1/1-2015/12/31。
表3 創業板指數的不同最大回撤閾值
數據來源:WIND,統計區間:2013/1/1-2017/12/31。
中證500和創業板指的測算表明,即使最大回撤閾值逐漸減小,收益率也並不一定是逐漸提高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市場是波動起伏的,當最大回撤閾值設立得過小時,投資者很有可能會錯過「當前小幅下降,但後續上升迅猛」的更大的牛市,從而失去獲得更高收益率的機會。
因此最大回撤的設定必定有一個較為合適的範圍(值)。根據以上結果,我們知道:在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中,當最大回撤閾值設置在10%左右時,投資者能夠獲得此方法止盈的最大收益。
此外,通過對有無最大回撤點的累計收益率進行比較,我們也可以認為:當最大回撤點設置得較為合理時,所獲得的收益遠多於不設回撤點所帶來的收益。
2 最大回撤止盈法的局限性
1、最佳的最大回撤點不易確定。倘若設定的閾值過小,則容易錯失之後更大的牛市;若設定的閾值過大,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風險也就更高,因為誰也不知,現在的低點之後要面對大幅下降的預兆,還是迎接歷史高點的轉折。
2、使用最大回撤止盈法,就意味著無法在最高點位賣出。即所賣出的價位一般是在最高點位之後的相對高點。
3、若止盈信號線設置得過高,會錯過一些小牛市的收益率。例如將止盈信號線設置為50%,會錯過定投收益率為30%~40%的機會,所以止盈信號線的設置要依據你個人對盈利收益率的預期。
正常情況下,能夠在最高點位賣出的人少之又少,畢竟這種擇時需要有極好的運氣。因此,在相對高點拋出,獲得的高收益已經足夠讓投資者竊喜了,不必過於追求所謂的「最高點位」。
以上便是最大回撤止盈法的介紹。其實,每一種止盈方法都有它的最佳適用背景,投資者不應盲目亂用。只有把止盈方法用到實處,「對症下藥」方能突破常規,摘取定投之「碩果」!
老羅有話說
單單依靠一種止盈方法是有風險的,更不要盲目地認為設置好止盈點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坐享收成了,往往越是簡單的策略越容易忽略重要的行情變化因素。一般來講:(1)估值止盈法更加適用於估值歷史走勢有規律、未來估值高點容易預測的指數;(2)目標收益率止盈法適用於對自己的目標收益、風險偏好有清楚認識的投資者;(3)市場情緒法更適合作為輔助方法,「強迫」投資者多關注市場,彌補前兩種定量止盈方法的局限。(4)最大回撤止盈法則適用於市場指數不斷上漲,點位已接近歷史最高點的情形。風險提示:本資料僅作參考,不構成本公司任何業務的宣傳推介材料、投資建議或保證,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