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各行業指數表現(這些行業為何表現強勁)
2023-08-03 16:12:01 3
2022年10月15日,在鐵路南京堯化門站貨場,工作人員操作龍門吊進行貨櫃裝卸作業。圖/IC photo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為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0%,經濟總體呈現恢復向好態勢。
其中一個亮點是,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高技術產業正在繼續推動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2%
近日,有媒體記者在浙江寧波的調研中,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度。據報導,這段時間,來自德國、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新能源汽車訂單大幅增長。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廠的生產經理,湯雄每天最頭疼的事情,就是打電話催促船期。
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銷售呈快速上升態勢。據汽車流通協會統計,前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車零售387萬輛,同比增長113.2%。而這背後,是包含信息化、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相關行業的高技術產業的快速增長。
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9%。以門類來看,採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製造業增長3.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其中,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8.5%、6.3%,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4.6、2.4個百分點。
消費迴轉也是前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穩健的基礎。前三季度,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1596元,增長2.5%;中西醫藥品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絕對量4702億元,增長9.4%;汽車類零售額33174億元,同比增長0.4%,增速由負轉正,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4%。
產業的發展以及消費的刺激也拉動了行業的投融資。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7月份以來(截至10月23日),僅生物醫藥行業就共計發生514起融資事件,涉資總額達1075.91億元,融資數量在所有行業融資中排名第二,融資總額排名第三,僅次於非銀金融行業和社會服務行業。
前三季度,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3.4%、13.4%。高技術製造業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8.8%、26.5%;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研發設計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2.1%、18.7%。
這些高技術行業為何表現更出色
今年以來,各地各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落地顯效,三季度特別是9月份工業經濟繼續較快恢復。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分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高技術行業的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12.5%、33.7%。
另一項數據呈現出同樣的結果。Wind數據顯示,截至25日,A股有418家上市公司公布2022年三季報,其中315家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半導體、生物醫藥、低碳、高端製造等高技術產業領域表現亮眼,漲幅前五的賽道為工業機器人、航天、航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
為什麼這些高技術行業在前三季度的數據表現更為出色?
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隨著市場供給完善,消費升級趨勢明顯,居民對品質化消費、綠色消費的需求增加,尤其是綠色消費成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行動的重要途徑。而為了推動汽車市場的回暖尤其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增長,從部委到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
據不完全統計,僅10月份,就有多個省市仍在繼續出臺促進汽車消費的相關政策。10月中旬,黑龍江發布的《黑龍江省關於搞活汽車流通 擴大汽車消費升級的若干措施》,濟南市發布的《關於繼續實施促進商用車消費政策的通知》,均從政策層面進一步支持汽車消費。
2022年10月21日,航拍鏡頭下的江蘇省海安市濱海新區灘涂上的一座光伏電站。圖/IC photo
再看光伏產業。受俄烏衝突等因素影響,全球對清潔能源的需求大幅上升,加之國內「雙碳」戰略深入推進,中國光伏產業正在步入大市場、大發展的黃金期。在目前已公布三季報的光伏企業中,通威股份是全國乃至全球唯一一家營收破千億的公司,淨利潤也位居首位。
另外,根據光大證券研報,今年第三季度,動力電池企業在成本端壓力有所緩解,促使利潤率好轉,多個領域頭部公司業績表現突出。同時,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度高企,鋰鹽產品量價齊升,成為鋰礦公司業績大幅預增的重要原因。
而生物醫藥行業,新冠疫情尚未消散,核酸試劑產品和疫苗產品依然是推動生物醫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前三季度,根據券商的信息顯示,藥品、生化試劑集採以及種植牙服務價格調整均好於市場預期。同時,醫療設備採購貼息貸款政策也有望加速醫療新基建需求的釋放。
高技術產業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
從前三季度經濟數據來看,代表科技創新的高技術產業投資,尤其是其中的高技術製造業投資,是疫情以來經濟發展中持續性的亮點,也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在近三年的中國經濟發展中,科技創新被擺在了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也成為疫情期間中國經濟穩增長的利器。
尤其是逆全球化環境下,產業鏈安全更為重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自主保障能力在不斷增強,高技術產業背後所代表的轉型升級勢頭在深入推進,創新驅動活力在持續釋放。這也是前三季度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快於整體工業的重要原因。
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了創新驅動的戰略意義。
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關於這些目標的實現,報告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等。
毫無疑問,這些政策釋放出的發展動能,增強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後勁,也增加了中國經濟的韌性。
特約撰稿人/ 謝良兵(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
編輯/柯銳
校對/劉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