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清的意思(詩詞塵埃輕揚心有清溪)
2023-08-03 15:21:55 1
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惠能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卜算子 詠梅》
【宋】 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即使是凋落了,化為「塵」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處境,風雨侵凌,凋殘零落,成泥作的悽涼、衰颯、悲戚,一股腦兒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蝶戀花·自古漣漪佳絕地》
【宋】 蘇軾
自古漣漪佳絕地。繞郭荷花,欲把吳興比。
倦客塵埃何處洗。真君堂下寒泉水。
左海門前酤酒市。夜半潮來,月下孤舟起。
傾蓋相逢拚一醉。雙鳧飛去人千裡。
自古以來這裡就是水波蕩漾、景色絕麗的地方。荷花朵朵似吳興,只是這一身疲倦塵埃如何洗去?大概也只有真君堂下的寒泉水了。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浥輕塵」的「浥」字是溼潤的意思,在這裡用得很有分寸,顯出這雨澄塵而不溼路,恰到好處,仿佛天從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一條輕塵不揚的道路。這是一場深情的離別,但卻不是黯然銷魂的離別。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宋】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風住塵香花已盡」一句已達至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真可謂意味無窮盡。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這三個長短句,又把現實與夢幻混同了起來,把死別後的個人種種憂憤,包括在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之中,這時他才四十歲,已經「鬢如霜」了。明明她辭別人世已經十年,卻要「縱使相逢」,這是一種絕望的、不可能的假設。
《滿江紅·怒髮衝冠》
【宋】嶽飛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三十功名塵與土」,是對過去的反省。表現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努力抗戰的思想。然而,嶽飛夢寐以求的並不是建節封侯,身受殊榮,而是渡過黃河,收復國土,完成抗金救國的神聖事業。
《歸園田居 其一》
【魏晉】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嚮往與怡然陶醉。
《蝶戀花·連嶺去天知幾尺》
【近代】王國維
連嶺去天知幾尺。 嶺上秦關,關上元時闕。
誰信京華塵裡客。 獨來絕塞看明月?
如此高寒真欲絕。 眼底千山,一半溶溶白。
小立西風吹素幘。 人間幾度生華髮。
「嶺上秦關,關上元時闕」寫歲月遷流,風物依舊。我這個沾滿京華塵土的客子,誰想到會獨自來到遙遠的塞上,欣賞那明潔的秋月?「如此高寒真欲絕,眼底千山,一半溶溶白」一句甚是高人語,有俠客之風,眼底千山在溶溶月色中化為一片白。
人間一場相逢,縱使一路兵荒馬亂、顛沛流離,也惟願你塵埃輕揚,心有清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