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電影珍珠港觀後感

2023-08-03 11:24:57 1

  《珍珠港》觀後感

  從雷夫、丹尼和伊夫琳三個人物的迭宕的愛情故事裡,使我深深體會到了真正的人情,真正的人性,體會到了真愛的可貴。包括那個黑人廚師的塑造,從船上的拳擊到從沒有開過槍的他用機槍打下日寇飛機,無不自然流暢的表演使我們看到,不管在失敗的痛苦、平和枯燥的生活和勝利的輝煌中,人情無處不在,愛情與人同行。那種真情打動著人們,喚醒著人們,讓我們珍視每天發生在周圍的點點滴滴。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將會長久地銘記我心,日本空襲已經結束,消息傳來,華盛頓立即召開會議,在會議中,作為總統的羅斯福為了反駁一名高級軍官「空襲東京是不可能」的消極論調,使出渾身力氣走下輪椅直立身體,看著他扭曲漲紅的臉,我一時間就熱血沸騰了起來。同樣令我震撼的鏡頭是在準備空襲東京前,軍官給飛行員作最後一次動員,意志不堅定的可以退出這場行動,在他一句「不怕死的向前一步」之後,我們看到的鏡頭上是一群英姿勃勃的美國飛行員邁著雄健的步伐向我們起來,這樣的鏡頭我好像是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可是,我卻忍不住為此而感動!

  《珍珠港》從小人物的人性情感出發來看待這場戰爭.比較能讓普通觀眾為之動容.

  《珍珠港》電影觀後感

  前段時間,我們班組織同學觀看了好萊塢大片《珍珠港》。這部電影,描寫了二戰期間日軍突襲珍珠港的經過,既是一部宏大的戰爭片,又是一部悽美細膩的愛情片。

  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和他的弟弟之間的兄弟之情令我們十分感動,從小到大,哥哥都在保護著弟弟,什麼東西都讓著弟弟,他們一起長大,又一起參軍,一起上戰場,為了世界的和平努力著。在弟弟的心目中,哥哥永遠都是自己的榜樣,是自己的至親,也是自己的依靠。我們深深體會到這種珍貴的情感。

  影片中的愛情悽美感人,因為戰爭,相愛的人必須分開,男主人公和弟弟去了遙遠的英國,女主人公獨自留在了美國。然而最後回來的只有弟弟一個人,在悲痛欲絕中,弟弟的關懷感動了女主角,他們走在了一起。然而數月之後,大難不死的男主角又回來了,看到這種場面他無法接受,只好選擇離開,再次踏上去戰場的徵程。兄弟再一次並肩作戰,他們放下彼此的恩怨,抗擊著,在緊要關頭,弟弟為了保護哥哥,放棄了自己的生命,並祝願他和女主人公永遠幸福,兄弟間恩恩怨怨瞬間化為烏有。最後,男女主人公走到了一起,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就這樣延續下去了。

  從《珍珠港》中,我們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所擁有的,有些東西一旦失去,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電影《珍珠港》觀後感

  大多數人看戰爭片的時候,都會被那些激烈的戰鬥場面吸引,被那些眩目的特技鏡頭吸引。也正因為此,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將資金投入到這些畫面中,以便來滿足人們越來越不滿足的對於感官刺激的需求。

  可是,7月9日的晚間電影課,在常青藤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卻從優秀戰爭片中看到了情感、人性和震撼心靈的對於戰爭的厭惡。

  鏡頭一:當Raf童年的時候,曾經惡狠狠地咒罵Danny的父親為「臭德國佬」。這位滿臉滄桑的中年男人從一開始的暴怒轉變為痛徹心扉的傷心。他的踉踉蹌蹌的背影令觀眾難忘。這段只有一分多鐘的鏡頭,如果不仔細揣摩,是難以發現他的精妙之處的。因為這個橋段為後來兩位男主人公投身二戰戰場埋下了伏筆。就像寫文章,人物的性格特徵和行為不是空穴來風的,都是有規律可循的。這也是好電影不同於爛片的地方,因為這些好電影捨得花筆墨來鋪墊。

  鏡頭二:Raf和Eveyly確立戀愛關係之後,仍然義無反顧地按照計劃趕赴前線。這裡沒有光輝的誓言,沒有聲嘶力竭地哭喊,只有女主人公哀怨的眼神,和兩個人在車站的插肩而過。鏡頭裡面,Raf拍著車窗呼喚Eveyly的名字,鏡頭外,觀影的孩子們大聲說:「快扭頭啊,他就在這節車廂上。」有了孩子們這樣的舉動,我們怎能不說這樣含蓄的表達不是一種高明的手法,讓觀眾為男女主人公無法當面話別而傷心。面對此情此景,又有誰不會為Raf的毅然決然地走上戰場感到震撼呢?這裡還需什麼豪言壯語嗎?男主人公的愛國精神感染了所有人。

  鏡頭三:Raf在戰場上奇蹟般歸來之後,面對Danny和Evely的愛情,他猶如五雷轟頂。畫面上,三個人呈三角形站立,暗示著這個三角戀愛關係。而當宛如親兄弟一般的Danny慢慢走近自己時,Raf選擇了退出。位於畫面上三角形一個點的Raf緩緩向後退去,預示著主人公的內心想法。這個時候無需任何語言,所有觀眾都看出了他的選擇。這樣的表達方法是電影得天獨厚的優勢,簡潔又含蓄,勝過千言萬語。

  鏡頭四:日軍飛機飛抵珍珠港之時,當地的人們還渾然不覺。當一架日軍轟炸機以極低的高度飛過一片草坪時,孩子們都還興奮地抬頭看,向著飛機招手。這時,日軍飛機上的一名飛行員,伸出手來,向孩子們做出「趴下」的手勢。這個小小的細節,被常青藤的老師捕捉到,向所有觀影的家長和孩子們解釋了導演安排這個手勢的用意:日軍飛行員也是有家庭、有妻子兒女的人,他們在奉命轟炸珍珠港的時候,也不是喪盡天良的禽獸,他們希望無辜的孩子們能夠逃過此劫。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電影想表達的思想,可以看到人性複雜的一面。

  鏡頭五:影片的最後,Raf帶著Danny的兒子飛上藍天,就像他們兩個人童年時一樣。這個畫面和片子開頭時的畫面非常接近,讓大家恍惚回到過去的時間裡。戰爭結束了,留下了無法彌補的創傷,但是愛和理想卻傳承下來,想必也會傳承下去。

  通過這次電影閱讀課,所有的家長和孩子都受到一次心靈的震撼,發現原來電影還可以這麼看。那些經常被我們忽略的細節,被我們無視的臺詞,其實都有它們存在的意義。一部優秀的電影,不僅僅帶給人們感官的刺激,而且還讓人們體會到人性的光輝!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