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讀後感
2023-07-24 23:59:30 1
篇一:《負荊請罪》讀後感
本周,我讀了《中華五千年歷史故事》,我最喜歡其中的《負荊請罪》。故事講的是:廉頗和藺相如發生了矛盾又最終和好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我認為做人一是要心胸寬廣,二是要勇於承認並改正錯誤,這樣才能交到朋友,才能有所成就。
篇二:負荊請罪讀後感 林遵明
《負荊請罪》中講了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假意送給趙國十五座城池,以索取無價之寶和氏璧。寶璧被到秦國,使得完璧歸趙。藺相如因為連立大功,被封為丞相。大將廉頗不服,便侮辱藺相如。大將得之真相後,便負荊請罪。兩人因此結下了生死友誼。
我從中知到:君子如果不莊重,就不會有什麼威嚴,這樣學習的知識就不會牢固。把忠信放在重要的位置,不要和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犯了錯誤不要害怕改正。
篇三:負荊請罪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負荊請罪》。裡面寫到:一開始韓信一直不滿藺相如避讓著廉頗,因為當年藺相如毫不懼怕地與秦王針鋒相對地決鬥,唇槍舌劍,寸步不讓。可竟然避讓一個比自己職位低的人!後來藺相如向韓信解釋了一下,才知道是因為趙國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秦國才不敢攻擊趙國。如果他和廉將軍鬧翻了,可非同凡響。可是廉頗以為藺相如真怕他,在街上不斷侮辱藺相如,可經後人提醒,他立馬背上了荊條向藺相如請罪。
這讓你明白我們犯了錯就一定要去,承認不能逃避。知錯就改,善莫大焉,做一個誠實的孩子。家長眼中的好孩子,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大家眼中的好朋友。
篇四:負荊請罪讀後感 張佳怡
今天,我和爸爸一塊看了負荊請罪的故事。故事中藺相如的處處相讓、寬容大度和廉頗的有錯就改、誠心誠意深深的打動了我。
我覺得在生活和學習的時候,不管是對待什麼人、什麼事,一定要謙虛、謹慎,不管做什麼事,都要顧全大局,如果是別人做錯了事,我們要對他多一些寬容和理解,慢慢的幫他改正錯誤,絕對不能太過分,更不可以太爭強好勝;如果自己偶爾犯了錯誤,絕對不可以撒謊或者推卸責任,一定要勇敢的承認錯誤,並且誠心誠意的及時改正,同樣的錯誤不能再犯第二次。
以後我也要永遠熱愛自己的祖國,勇敢,堅強,壞人來了不害怕,別人欺負我不低頭,遇到困難一定要動腦筋,想辦法,不能只依靠別人,做一個合格的小學生。
篇五:負荊請罪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負荊請罪》這篇文章,感觸很深。
這個故事說:戰國時期,趙國上卿藺相如與大將軍廉頗的故事。趙王見藺相如這麼能幹,把他從大夫升到了上卿,趙王這麼看中藺相如廉頗很不好受,他想:「我為趙國出生入死,難道功勞還沒有藺相如大嗎?下次我遇到他一定要給他難堪!」這句話傳到了藺相如的耳朵裡,藺相如立刻吩咐手下讓著點廉頗。這時有人和藺相如說:「您的職位比廉將軍高,他罵你,你反而躲著他,您受得了我們可受不了了。」藺相如心平氣和地說:「廉將軍厲害還是秦王厲害?」只聽大家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是秦王厲害!」「既然我連秦王都不怕我還會怕廉將軍嗎?秦王現在不敢來攻打趙國,因為文武百官一條心。我們倆好比是兩隻老虎,如果我們倆鬥非死即傷,這就給了秦王攻打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是國家事大還是私人事大?」這些話傳到了廉頗耳朵裡,他非常慚愧。他脫掉了一隻袖子,背上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見了,立即拿下他身上的荊條,讓他到府裡喝茶。從此,藺相如和廉頗成為了好朋友。
我讀了這篇文章感觸很深,我也要學習藺相如這種寬宏大量,公私分明的精神,也要向廉頗那種知錯就改的行為學習,這樣才會讓我進步。其實,在生活中也有許多瑣事困擾著我們,但只要拿出寬宏的胸襟,什麼事都會化解的。
篇六:負荊請罪讀後感
一天,我讀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讓我發現藺相如與廉頗的兩種優良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這個故事主要寫了:藺相如的職位比廉頗高,廉頗很不服氣,要讓藺相如下不了臺。藺相如為了國家的利益處處躲著他。廉頗知道後,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負荊請罪的事。
開始讀的時候,我覺得廉頗是個小氣的、不顧國家利益的人;讀到中間時,我覺得藺相如是個寬宏大量、愛國以及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的人,他這些高尚品質與廉頗對比起來,是廉頗的形象在我心中變得十分渺小;然而,當我讀到最後時,卻發現廉頗也有他的閃光點——當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他知錯能改,認錯時十分率直、誠懇,這使廉頗在我心中的形象又高大起來。
相比之下,我認錯時沒有廉頗那麼率直,別人欺負我時,不夠藺相如那麼寬宏大量。我與他們相比起來,自身還有許多不足,都在等著我去改正。他們好比是大象,我則是一隻螞蟻。
藺相如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廉頗的知錯能改,是我們的榜樣。
讀了這個故事以後,我明白了:做人,要做一個愛國、寬宏大量、以大局利益為重和知錯能改的人。我以後會改正缺點,做這樣的人。
篇七:《負荊請罪》讀後感
戰國時期,藺相如和廉頗分別是趙國的文臣和武將。有一次,藺相如立了大功被趙王封為上卿,官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時時處處都想給藺相如難看。
有一次廉頗帶著自己的人馬出門,正好碰見了藺相如的車隊迎面走來。按照古代官場上的規定,官位低的人要給官位高的人讓路。可是廉頗卻迎面橫衝直撞,藺相如卻趕快把車退到了一邊讓他過去。
藺相如的手下都看不過去了,他們紛紛責怪藺相如膽小怕事,藺相如卻說自己不希望與廉頗成為仇人。秦國之所以不敢貿然來攻打我們,就是因為知道我們文武同心。如果我和廉將軍鬧翻了,秦國就會趁機發兵來攻打我們趙國了。因此,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寧願讓著廉將軍。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他很是慚愧。便脫掉了上衣,背上荊條,跑到藺相如家裡認罪去了,藺相如把他扶了起來。從此,他們肝膽相照,成了生死之交的好朋友。
讀完這個成語故事,我首先對藺相如的愛國之情和寬容之心大為欽佩;又為廉頗知錯就改勇於擔當的精神所感動。
藺相如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但他並沒有把他的智慧用在勾心鬥角上,而是為了顧全大局,與廉頗不記私仇,最終感化了廉頗。我想:一個人除了要有智慧,勇氣之外,還要有寬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