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千秋之評觀後感
2023-07-24 23:44:39 1
「擔當身前事啊,何計身後評」「歷史的天空閃耀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鑑史問廉》千秋之評觀後感400字
看過這一集,感到人類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如此的渺小,想起《三國演義》片尾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其實功過是非都留給他人去評論,自己需要做的就是盡好本分,歷史自然會給你一個最公正的決斷!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中國人有一種對歷史的虔誠感和敬畏感,歷史有終極審判的功能。歷史具有公正性品格和終極性審判的能力,能夠對人間是非做出公正的終極審判,使善惡最終各得其所,就如人們經常念叨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歷史是古代中國為官者和讀書人心中的「上帝」,一個人的一輩子怎樣被後人看待在中國人心中似乎有超乎尋常的意義,這是他們在一生中最為倚重的精神支柱。文天祥曾有這樣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國歷史上傳統讀書人都看重能夠刻諸青史的德行、功業和言論,因而也就在終極價值上把歷史看得高於現實,堅信歷史終將裁決現實,評品現實。《千秋之評》正是從這個角度,通過講述保存在史書中的清官和貪官的典型故事,探尋中國廉政文化背後的歷史邏輯,而通過探求中華文明戰勝一次次危機而不斷浴火重生的原因所在,也印證了這個道理,那就是千秋之評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促使了那些清廉之士堅定自己理想信念。
《鑑史問廉之八·千秋之評》觀後感
隨著CCTV9《鑑史問廉》第八集的播出,我耳邊自然響起這些歌詞。在中華民族這部大寫的歷史上,留下了民族追夢的腳步,寫滿了民族的浩然正氣,在這個偉大的歷史天空上,繁星燦燦,正氣滿滿。
武則天,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曾親自為高宗題寫墓碑,卻給自己留下無字碑一座。千古功過任後人評說。司馬光《資治通鑑》評價:「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舊唐書》評論:「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紂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魯宗棒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崔融捧曰「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武則天創造了歷史,改寫了歷史,她的無字碑不留一字,卻引得後世萬言評之,實在是生前身後盡得風流。
周召公,歷史上的廉政之祖,「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世人皆知。他歷經武、成、康三世君王,為周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起過重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貢獻。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甘棠樹曾是召公「下鄉辦公」的地方,召公下鄉,百姓煮飯給他吃,騰房給他住,他都婉拒,只在甘棠樹下吃住、辦公。後人對甘棠樹的崇拜,其實是對廉潔自律官員的期待和褒揚。
劉寵,在歷史上可堪稱「汙泥裡的一棵蓮」。他生活在東漢最黑暗的時期,卻獨善其身,潔身自好。任會稽太守時,除苛政,禁非法,將當地治理得夜不閉戶,吏不擾民。待調離時,百姓每人籌百錢挽留他,他各取一錢投入江中,表現了其兩袖清風、勤政清廉、為民造福的為官情懷。後人尊其為「一錢太守」,建「清水亭」紀念,明于謙感嘆「一錢付江水,死後有餘褒」,清乾隆帝題詩讚曰「而今若問清明者,定道一錢不敢留」。這是重名節如泰山,輕利慾如鴻毛的典範。
嶽飛,歷史上最大的冤案,背背母刺「精忠報國」,一生勤儉,治軍有方,「凍殺不拆屋,餓死不打擄」,令對手哀嘆「撼山易,撼嶽家軍難」,以收復山河、迎還二帝的清廉、愛國情操,卻讓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他在供狀上留下八字絕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叩問歷史。正義可以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嶽飛被害後不久,秦檜家三代官員被免。28年後,秦家祠堂被拆毀,秦檜塑像跪在嶽飛墓前,上刻一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也引得秦氏後人自慚「人從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嶽飛的清正愛國彪炳史冊,南宋第一貪的秦檜,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浩然正氣的歷史人物輝耀史冊,史冊典籍又記錄下歷史人物輝煌和恥辱:《春秋》,第一部編年史書為後世史學界留下了春秋筆法,成為書寫歷史的範本;《史記》,第一部紀傳史,被譽為我「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首次把官員分為三類:循吏——清正廉潔、奉公守法、仁厚愛民的官吏,酷吏——用酷刑峻法統治百姓、以兇狠殘暴著稱的官吏,佞幸——無才無德、貪腐驕橫、為禍一方的官吏。
習近平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是啊,歷史是最公正的審判,他不會向強權低頭,也不會向黑暗讓步,正義可能遲到,但絕不會缺席。在這個偉大的歷史時代,中國共產黨人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責任,就要勇於擔當,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自己最大的智慧、力量、心血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