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食用油都有哪些(全家人都應該知道的)
2023-07-25 07:45:46 4
食物中的油脂主要是油和脂肪,一般把常溫下是液體的稱作油,而把常溫下是固體的稱作脂肪。
市面上油的種類非常多,各種油到底有什麼特點?如何才能選到最經濟實惠適合自己 and 寶寶的油呢?
今天菜媽整理了市面上常見(不常見)的16種食用油,趕緊來看看吧!
# 文章較長,想直接看結論的,可拉到文末看總結圖 #
寶寶什麼時候要吃油?1歲前
1歲前母乳或配方奶是寶寶的主要營養來源。每天保證600-800ml的母乳或配方奶,在此基礎上保證1個蛋黃(雞蛋)和50g肉禽魚。
這個階段肉蛋奶是寶寶們最主要的脂肪來源,寶寶的輔食不需要刻意加油。
不過,如果嬰兒輔食以穀物類、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為主,需要額外添加約5-10g油脂,推薦以富含α-亞麻酸的植物油為首選,如亞麻籽油、核桃油等。
1歲後
1歲後輔食的作用之一便是將寶寶的飲食模式逐漸過渡到成人。隨著寶寶的長大,咀嚼吞咽能力慢慢提高,一味的清蒸水煮的口感不能滿足孩子們的興趣。
因而隨著烹調方式改變,就可以適量增加食用油的攝入啦。不過也要注意,儘量少用煎炸,一些日常炒菜也不錯喲。
各種常見食用油特點不同油脂所含的各種脂肪酸比例和構成不同,在脂肪酸結構中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有1個不飽和鍵)、多不飽和脂肪酸(2個及以上不飽和鍵)。
一、高亞油酸型
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尤其是亞油酸,不適合煎炸和高溫爆炒,容易氧化對健康不利。
① 玉米油
80%以上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高於單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含量佔一半以上,維生素E含量特別高。玉米油產量大,性價比很高。市售的玉米油可能經過低度氫化,因此耐高溫性有所改善。
適合:燉煮為主,快炒需要控制油溫,避免過多油煙。不建議煎炸、爆炒。
圖源:foodiesfeed.com
②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幾乎90%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遠高於單不飽脂肪酸,亞油酸佔66%左右,還含有維生素E,植物固醇、磷脂、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E是天然的抗氧化劑,可以減緩油脂的氧化。
適合:蒸煮和一般炒菜,控制油溫,避免爆炒、煎炸。
③ 大豆油
大豆油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5%,其中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為主,含有較多α-亞麻酸。
大豆油多為溶劑浸出法製造,精煉後維生素E損失比較大,但是通過添加TBHQ抗氧化劑,可以有效緩解油脂的氧化,加之浸出法製造的大豆油產量高、價格低,成為了廣大餐飲行業的「萬能油」。
近些年來少數品牌的大豆油採用了物理壓榨方式,油色偏深,雜質含量較多,銷量較少。
適合:燉煮為主,快炒需要控制油溫,避免過多油煙。不建議煎炸及高溫烹調。
圖源:unsplash.com
二、均衡型
各類脂肪酸含量較平衡,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稍高,耐熱性較好,可用於一般家庭快炒。
④ 花生油
花生油中大約80%左右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多不飽和脂肪酸稍高於單不飽和脂肪酸。壓榨工藝生產的風味更濃鬱,維生素保存更多家常用油。不要買小作坊榨的花生油,減少原料中黃麴黴毒素的汙染風險。
適合:家常炒菜。
圖源:unsplash.com
⑤ 稻米油
米糠油和花生油脂肪酸構成相似,但是也有一定的黃麴黴素風險,需要選擇正規品牌,避免小作坊。
適合:家常炒菜。
⑥ 芝麻油(香油)
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特別高,接近橄欖油。具有獨特香氣,也被稱為香油。但是一般不會用來直接炒菜。
適合:涼拌、調香。
圖源:unsplash.com
三、高油酸型
單不飽和脂肪酸特別高,耐熱性較好,可以涼拌和低溫快炒。
⑦ 橄欖油
單不飽和脂肪的比例非常高,注意總脂肪攝入的前提下,對降低血脂有很好的作用,是地中海飲食模式重要的組成部分。
另外,橄欖油也分初榨和精煉。特級初榨橄欖油品質最好,通常用於涼拌,而精煉(純正)橄欖油可以高溫烹調。
適合:橄欖油除了可用於涼拌外,中低溫烹調也可以選用,但避免煎炸、燒烤。
⑧ 茶籽油
茶籽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佔90%以上,以單不飽和脂肪酸為主,比橄欖油還高,有點像「中國的橄欖油」。但是由於產量不大,定位偏高,因此價格也較貴。
適合:涼拌和中低溫快炒為主。
⑨ 牛油果油
牛油果油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不過單不飽和脂肪酸對孩子來說不是必需的脂肪酸。而且產量相對較少,價格不便宜。不過再怎麼好,吃多了同樣會胖。
適合:中低溫烹調時或涼拌。
圖源:picjumbo.com
四、飽和型
飽和脂肪含量較多,耐熱性最好,可以煎炸和高溫烹調。需控制攝入量,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各人群都應該儘量減少攝入。
⑩ 椰子油
椰子油90%以上都是飽和脂肪酸,一半以上是中鏈脂肪酸。不過由於飽和脂肪含量過高,世界各國權威機構都不建議經常食用。
適合:各種烹調都適合,包括煎炸和高溫烹調,也可以直接食用。
⑪ 黃油
飽和脂肪含量高,僅次於椰子油,也含有一部分單不飽和脂肪酸,非常適合高溫烹調。富有濃鬱奶香,增添烹調風味。
另外,「 植物黃油 」屬於人工氫化的,常用來做千層酥、牛角包、麵包等。但是容易產生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心血管不利。因此如果要給寶寶做蛋糕等,還是選擇「動物黃油」比較好。
適合:煎炸、爆炒、烘焙等。
圖源:unsplash.com
⑫ 奶油
我們常認為的奶油其實叫稀奶油,它是在對全脂奶的分離中得到的,以飽和脂肪為主。
適合:做糕點、也可以加於咖啡和茶中。
⑬ 豬油
「中國式黃油」,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也有一部分單不飽和脂肪酸,非常適合高溫烹調。香味濃鬱,增添烹調風味。
適合:煎炸、爆炒、烘焙等。
圖源:foodiesfeed.com
⑭ 棕櫚油
價格最便宜的食用油,飽和脂肪含量較高,耐熱性非常好,可用於油炸和高溫烹調。胡蘿蔔素含量較高,顏色深黃色。起酥性好,用於製作點心。
適合:煎炸和高溫烹調。
五、亞麻酸型
多不飽和脂肪含量高,尤其含有較高的α-亞麻酸,如亞麻籽油、紫蘇油等。非常不耐熱,只適合涼拌、蒸煮或製作麵點、點心。
⑮ 核桃油
多是直接壓榨而成,雖然亞油酸含量較高,但含有一部分α-亞麻酸,能在體內一定程度轉換成DHA,有助大腦發育,不過轉化效率不高。
適合:涼拌。
圖源:SkitterPhoto.com
⑯ 亞麻籽油/紫蘇油
亞麻籽油和紫蘇油的α-亞麻酸含量較高。但是這兩種食用油都有特殊氣味,並不是所有寶寶都能接受。並且這兩種油的價格比較昂貴,只適合涼拌不適合煎炒,因此並不是寶寶用油的首選。
適合:涼拌。
各種食用油的適用情況?其實針對不同用途,家裡至少應該備2種油,而且推薦購買小瓶裝,深色瓶裝,以免氧化。
實際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完全按照食用油的脂肪酸結構來選擇其用途。比如國內產能和銷量最多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等,廠家可以通過添加抗氧化劑、加工工藝來有效緩解油脂的氧化,提高耐高溫的能力。
因此在選擇家庭用油時,應該結合國情、價格、用量和用途。推薦如下 ▼:
適合快炒的有: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牛油果油、精煉橄欖油、茶籽油等。適合涼拌的有:特級初榨橄欖油、核桃油、亞麻籽油、芝麻油、紫蘇油。適合煎炸的有:棕櫚油、椰子油、豬油(但是儘量減少煎炸)菜媽還整理了寶寶用油推薦圖片版,歡迎保存到手機方便查看喲 ▼ ~
6個字總結:用對油,換著吃。
最後一條最重要:
無論再好的食用油,都要適量。吃多了都不健康。
更多用油知識,請關注公眾號【菜媽和錢爸(caimaqianba)】,後臺回復【油】,有超詳細圖文信息發送給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