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暴雨積水深度(鄭州暴雨路段積水原因來了)
2023-07-25 00:56:08
河南商報記者 王喬琪 實習生 張逸菲/文 記者 鄧萬裡/圖
進入主汛期,多場暴雨襲擊鄭州,道路積水嚴重,「雨情」如何?哪些路段是積水「高發地」?城市防汛部門做了哪些預防措施?
8月7日下午,鄭州市當前汛情及防汛工作情況新聞通氣會召開,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根據預測,接下來,鄭州還有6次降雨過程,總降水量約150-200毫米,而暴雨時易積水區域,主要是分布在鄭東新區、經開區的地勢低洼區域。
【雨情】
6月以來鄭州市區降雨量比歷年同期多了近3成,8月份還有6次降雨
進入主汛期,多場暴雨襲擊鄭州,「雨情」如何?
鄭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劉玉釗介紹,今年以來,鄭州市降雨持續偏少,多以分散性陣雨為主,且時空分布不均。截至8月7日7時,全市累計平均降水量264.3毫米,較歷年同期均值(376.1毫米)少了111.8毫米,偏少約3成。
鞏義、新密、登封、新鄭發生不同程度乾旱,截至7月31日,全市在田農作物受旱面積93.75萬畝,其中,輕旱77.85萬畝,重旱12.94萬畝,乾枯2.96萬畝;因旱造成2.18萬人、1300頭大牲畜出現臨時性飲水困難。
根據預測,鄭州市今年汛期降雨時段將主要集中在7月底至8月,8月份還將有6次降雨過程,總降水量約150-200毫米,局地強降雨發生的頻率和強度較高。自2010年以來,鄭州汛期降水持續以偏少為主,目前正處於旱澇轉折的關鍵期。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今年累計平均降水量較歷年同期均值仍偏少約3成,加之黃、淮流域暴雨洪水大多發生在8月上中旬,當前距鄭州防汛關鍵期結束還有10天時間,下一階段防汛壓力依然很大,形勢依然嚴峻。
【積水】
十個暴雨易積水路段公布,遇到暴雨天氣,哪些路段是積水「高發地」?
現場,鄭州市城市防汛部門公布了暴雨時易積水的路段,分別是北閘口沿河路、隴海立交快車道(隴海路一馬路西)、航海立交快車道(航海路與紫荊山路交叉口西)、城東路立交快車道(城東路與南倉路交叉口南)、紫荊山立交快車道(紫荊山路與南二裡崗南街交叉口北)、南三環立交快車道(南三環與京廣鐵路相交處)、西三環北延連霍高速立交、君興大道京廣鐵路涵洞、文化路開元路交叉口、京廣隧道南隧道(南三環西入口到新圃南街)。暴雨時易積水區域,則主要分布在鄭東新區、經開區地勢低洼區域。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人士提醒說,雨中行人儘量不要趕路,並要儘快到地勢較高的建築物中避雨,不要在涵洞、立交橋下、低洼地、較高的牆體、樹木下避雨。車輛如果誤入深積水區,水深超過排氣管,應低檔行駛,提高引擎轉速,穩定油門,保持行車速度,過水後,要留意制動性能是否有效。車輛進水熄火後,切勿試圖啟動發動機,應設法將車推至高處安全地帶。
【原因】
管網老化、建設標準低,成易積水主因
一有暴雨,就看海,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
鄭州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城市雨汙水管網老化、建設標準低,是導致城區道路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鄭州城區現有雨水管道1240公裡,多數管徑偏小,老化嚴重,超過20年的有160公裡,10~20年的360公裡,現有排水設施、排水系統滿足不了城市人口劇增、城市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
同時,近年來由於軌道交通及各種市政公用建設工程集中修建,各項工程對城市雨汙水管網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擾動,導致管網排水能力下降。
另外,城區河道防洪標準較低。強降雨過程城區河道水位高於雨水出水口,形成洩洪瓶頸,如金水河沿河路段、東風渠蓮湖東路段、七裡河中州大道機場高速段等。部分小區、樓院雨汙不分,大雨以上降雨時道路汙水外翻,也增加了城市道路雨水管網的收排壓力。
【措施】
鄭州將啟動對明溝明渠、外圍河道疏挖和改造
針對以上問題,鄭州市城管部門今年對745處各類隱患和重點區域、位置下達了防汛責任清單,210處重點隱患部位安裝了管理責任公示牌。各責任單位先後通過鋪設疏挖管道、翻修支管、增設收水井等工程性措施,整治積水點隱患49處。
對不具備實施工程性措施的積水隱患點,鄭州市城市防汛辦公室要求各責任單位通過抽排、導流、人員盯守、打開收水井等管理措施,加快積水排放速度,對確實抽排不及影響通行的,明確要求及時發布斷行信息,與交警部門聯動,派專人現場疏導,保證市民出行安全。據不完全統計,汛前市區共疏挖雨水管道374公裡,疏挖明溝14公裡,疏挖收水井6萬餘座,累計安裝窨井安全防護網近5.5萬餘套。
近期,城市防汛部門將集中統籌調配防汛物資車輛,增加移動泵車或水泵,組織更多人員對收水井開展再次疏挖,汛前儘可能將更大區域內收水井打開,安裝防護框,安排專人值守,第一時間做好應急搶險處置等。
遠期,鄭州將啟動對明溝明渠包括外圍河道疏挖和改造,推進城市河道整治提升,提升防洪標準,高標準實施市政管網建設和改造,進一步加大雨汙水分流推進力度等。力爭利用三年時間,依託鄭州市智慧城市建設,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技術,初步實現對城市雨汙水管網、河道及重點區域的智能監測,使各類隱患發現、發布、處置更及時。
(編輯 吉倩倩 實習編輯 熊子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