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很短沒必要跟生活過於計較(生活中不妨多一點)
2023-07-24 22:23:25 3
最近女兒的幾個小夥伴都開始學習樂器,我便問她想不想學鋼琴,她小小的臉上浮現出一絲猶豫。
我心裡暗暗分析,大概是她對鋼琴有著一點模糊的印象,看到小夥伴都去學,有點好奇,但也弄不清楚鋼琴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好不好玩、有沒有趣,所以遲遲說不出什麼來。
於是,我鼓勵她去嘗試新的東西,讓她跟著一個小夥伴去試了一堂課,也給她看了一些小朋友彈鋼琴的視頻。當她看到視頻中的小朋友穿得美美的,小手在黑白琴鍵上跳躍,奏出悅耳的音樂時,充滿羨慕和憧憬的小女孩燃燒起了學習鋼琴的熱情。除了按時去上鋼琴課,還會主動拿出老師布置的作業認真完成。
女兒態度和行動的轉變,讓我想到了「以終為始」這個詞,描繪一幅掌握了一門技能的美好畫面,讓「終點」的風景引導「出發」的方向,就可以讓人滿懷愉悅和希望地前往。
以終為始,最早出自中國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在企業管理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也提出了「以終為始」這一方法,認為人們應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規劃自己的人生,並始終牢記「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偏離航向。以終為始,顧名思義,就是把「終點」作為「起點」,凡事在做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它最終的樣子。它讓我們以一種更加簡單清晰的方式明確方向、規劃路徑,也為更好地到達終點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以終為始」需要開闊眼界。如果沒有見過浩瀚星空,怎麼會嚮往宇宙遨遊。個人的發展,離不開我們的認知水平,而認知水平來源於我們工作和生活的視野,來源於我們對世界的探索實踐。正是感受過健康身體和飽滿狀態的快樂,運動愛好者們才會無需提醒一如既往地堅持健身;正是十月革命的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的仁人志士和先進知識分子才找尋到解決中國問題的一把金鑰匙。開闊眼界,是對夢想彼岸的精心描繪,是對客觀現實的深刻理解。只有離開「井底」,見過山川湖海,聞過百花芬芳,站在終點往回看,才能在紛繁複雜的世事中找到心之所想、心之所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不管是讀書還是行路,都是開闊眼界的最好方式。
「以終為始」需要明確目標。「終」就是目標,就是信念、志向的具體化。一個主動選擇的、明確的、符合實際的目標,是我們思考、行動的指引和方向,它幫助我們過濾思想的雜念,摒棄無關的行為,集中力量和資源奔赴前方。確定目標,是首要的戰略問題,可以更好觀察到關鍵節點和重點領域。沒有目標,就如同隨波逐流的落葉、斷了線的風箏,容易迷失方向,更難以達到理想的彼岸。目標管理是管理學中重要的理論,它被公認是一種先進的科學管理方法,通過目標的激勵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保證實現企業總目標。目標導向是中國共產黨始終秉持的重要工作方法,堅持目標導向,就是以實現目標為方向,一步一步朝著既定目標奮鬥,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正是在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的進程中不斷向前推進的。
「以終為始」需要堅定不移。終點的風景越美好,前進的道路越清晰,越能散發強大的吸引力,使我們滋生出源源不斷向前行的熱情和力量。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起點和終點中間,難免有荊棘、有泥濘、有誘惑、有陷阱,但唯有出發才能到達,唯有堅定才會成功。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信念,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書寫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新篇章,擘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藍圖。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黃國平博士,堅定求學二十二載,克服了現實的貧困與壓力,實現了「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理想。以終為始的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幫助我們建立理性的認知框架,致力於長期持續成長,不受短期誘惑和繁雜噪音的影響,心無旁騖、全情投入、堅定前行,形成生生不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總之,在生活中如果我們能做到「以終為始」,就會活得有方向、有激情、有精神,就會腳踏實地,為實現理想而披荊斬棘、勇毅前行。不妨多一點「以終為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