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讀後感
2023-07-25 02:08:58 2
篇一:古詩讀後感 江逸雯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月,飛在青雲端。仙人垂雙足,桂樹何團團。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我很喜歡李白寫的這首《古朗月行》,因為它把月亮寫得非常美麗!
古詩的第二、第三句把月亮比作玉盤和明鏡,寫出了月亮的潔白和明亮。接著詩中又寫了月亮中的仙人、白玉兔和團團桂樹,這些都是神話故事中的人物,仿佛把我帶到了神話的仙境。特別是那隻白玉兔,好像是在問我要不要吃靈丹妙藥,真是太可愛了!
篇二:古詩讀後感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讀了這首李後主李煜的詩詞,心中永永不能平靜,這是一首用血和淚寫成的心聲,最悽美的生命絕唱,有位大文人說的好,最美的文章是用生命來譜成的,也是最悲慘的人生來寫成的。就像曹雪芹悲慘悽涼的一生,生前無人問津,最後是饑寒交迫而死,他的著作<<紅樓夢>>卻在死後廣為發表和流傳,最終成為中國名著、世界名著。我想這也是他的人生經歷所著成的,也是同樣用血和淚凝成的。
篇三:古詩讀後感 於小凡
我第一次讀到南宋女詩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時,深有感觸。 每當讀起 這首詩 ,我就會懷念起中國千千萬萬個人民英雄:黃繼光、董存瑞、王進喜、狼牙山五壯士……
他們為了人民、祖國而犧牲,他們都是我們永遠忘不掉、永遠銘記在心的革命英雄,人民英雄的這種精神是的! 就像詩裡說的一樣:一個人活著,就應該做一個人中豪傑;死了,要做一個鬼中英雄。到現在,還敬佩項羽的偉大壯舉,寧可要對著烏江自刎,也不肯屈服於敵人,不肯回江東苟且偷生。詩中懷念、讚美了歷史上的英雄項羽,寧可壯烈犧牲,也不苟且偷生的英雄氣概。詩中前兩句為佳句,壯志豪情,感情強烈,千古傳誦。 這首詩也借讚頌項羽寧死不屈的精神,諷刺南宋統治者的屈辱偷生、逃跑妥協的賣國求榮行為,也表現出了詩人的愛國情懷。
我們也要向以前的英雄、詩人們學習。是他們讓我們有現在的美好生活;是他們讓我們不用生活在硝煙戰火中;是他們讓我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是他們讓我們的未來充滿希望!
篇四:古詩讀後感 劉士銘
古詩,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詩歌形式,作者們用押韻的字或詞表達當時的心情,從而抒發自己的感情。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清代作家鄭燮寫的《竹石》,表達了詩人堅定頑強、不畏艱難、剛正不阿的精神品質,在詩句:「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中充分的表明了作者頑強不屈的精神品質。
接著讓我們,來閱讀詩聖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達詩人但是聽到消息以後的欣喜和作者的愛國情懷,在詩句中:「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捲詩書喜欲狂。」中充分的表達作者聽說後的激動心情。
後來我們接著閱讀了,清代作家龔自珍寫的《己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表達了詩人希望社會變革,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願望,在詩中:「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的強烈願望。
接著我們欣賞了,宋代詩人蘇軾寫的《浣溪沙》描述了清泉寺的環境,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從詞中的下闋可以看出作者老當益壯的精神面貌。
最後我們閱讀了宋代詩人王觀寫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本詩表達了詩人對送別好友時的情感,從詩中:「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中充分表達的詩人的情感。
讀古詩可以增加內涵,所已從現在開始我會了解更多古代詩人的情操,希望大家不要把古詩忘卻。
篇五:古詩讀後感 谷萌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我們這學期學的一首古詩,是明代詩人于謙讚美石灰吟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面上是寫看似平常的石灰,實際上也蘊含著詩人的雄心壯志
這首詩既形象地告訴我們石灰是怎麼來的,又讚美了石灰的品質。意思是說,一錘錘地把大山中的石灰巖鑿出來,運到高溫的窯中進行焚燒後,就產生了石灰。石灰甘願被千鑿萬鑿、粉身碎骨、烈火焚燒,目的就是要把自己的清白留給人間,貢獻自己。
《石灰吟》也激勵著我學習。一次,老師留了幾道數學題,題很難,有一道我絞盡腦汁,最終還是想不出來。回到家裡我打電話問了同學,原本是想讓她為我講解,但拿起電話就讓她直接把答案告訴了我。之後,媽媽檢查我的數學作業,我全做對了。媽媽問我:「這道數學題是抄答案的還是照同學寫的?」我羞愧的看著媽媽,低聲說:「是同學告訴我答案的。」
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想起《石灰吟》這首詩,它使我努力學習,激勵著我的前進。它使我明白了:只有自身高潔的人,才能獨具慧眼,在尋常事物中發現其中的不尋常。更不要光看事情的外表,更要看清事物的本質。我更明白了,我要做一個純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