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貼福字的講究(過年貼福字有什麼講究)
2023-08-04 20:01:45 1
貼「福」字是新春時的一個傳統習俗,春聯、年畫一樣,是春節的一種像徵,表現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未來的美好願景。
現今的福字,寫法由示、一、口,田組成:
示字;解析;指人。
現在寫法;是衣補偏旁
衣字;衣補旁;寓意;多衣;多福。
口字;解析;人言可貴;口才好;多福。
田字;寓意指耕地、多子、多田;多財;多福。
福字寓意;有祖宗保佑,有衣服穿;有口才;有田地;衣食無憂。
據宋代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士庶家不論大小,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鍾馗,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貼春牌」即是寫在紅紙上的「福」字,由此可知,貼福字的風俗,至少從宋代已經開始,歷史悠久。
關於「福」這裡還有兩個故事
第一種:恭王府說。清鹹豐年間的一個春節前夕,恭王府大管家為討主子歡心,寫了幾個鬥大的「福」字,叫人貼於庫房和王府的大門上。有一家丁因不識字,竟將大門上的「福」字貼倒了。為此,恭親王十分氣惱,想懲戒它。幸好大管家是個能說善辯之人,他怕怪罪下來連累自己,慌忙解釋說:「奴才常聽人說,恭親王壽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倒(到)了,乃吉祥之兆。」恭親王一聽,轉怒為喜,心想:「怪不得過往行人都說恭親王福倒(到)了,吉語說千遍,金銀增萬貫。一般的奴才,還真想不出這招呢!」後來,倒貼」福」字之俗由達官府第傳入陌巷人家, 貼過後都願過往行人或頑童們念叨幾句「福倒了!福倒了!」以圖吉利。
第二種:朱元璋、馬皇后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於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聽了,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忙解釋到說:「 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於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貼福字注意事項雖然春節貼倒「福」字很盛行,但是「福」字應該怎樣貼,社會各界仍存異議。「福」字的貼法很有講究。這裡,福字倒貼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在垃圾箱,馬桶、腳盆、痰盂。由於裡面的東西都要從裡邊倒出來,為了避諱把家裡的福氣倒掉,便倒貼福字。
二是在屋內的柜子上。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貼福字,表示福氣(也是財氣)會一直來到家裡、屋裡和柜子裡。
三是舊社會為了討口彩故意將福字倒貼。家中有才認識字的小孩,家人就故意將福字倒貼,然後喚過小孩問:咱們家福字貼得對不對?想讓小孩說出「福倒(到)了」。
四是一年中家中發生不幸的事情、希望轉運的朋友也是可以將福字倒貼的。
除此意外,其餘福字都要正著貼,尤其是門福。大門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納福」之意,門外貼「倒福」會讓一家有一種流年不順的感覺。所以門福必須要正福。
真正貼福字的時間應該在三十的下午,太陽尚未落下之前,且順序應該是從外向裡貼,先貼抬頭福,再貼門福,以此類推,最後一個才能貼倒福,意味著一年的福氣都要從外面流進來。
雖然是有這樣的說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地理位置的不同,如何貼「福」字早已沒有一致的標準,主要還是要看當地父輩留下來的約定成俗的規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