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物理學家丁肇中致同學們的一封信

2023-08-04 19:15:38

同學們:

  很高興在張敏之教學樓揭幕式上和大家談談我個人在科學上的體驗。小時候常聽我父母談起張敏之先生的事跡和在教育上的貢獻,同時我還記得是我母親講她小時候在煙臺上學的故事,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自然科學(物理、天文、生物、化學等)是實驗科學。一個理論無論它多麼高明併合乎邏輯,若無法由實驗加以印證,終究是毫無意義的。實驗與理論交互影響的結果,促進了科學的進步。先進精確的實驗結果和理論之預測互相對照,終致產生新的理論,而此新理論又面臨新的實驗之挑戰。所以作為一個好的科學家,必須對理論與實驗的基礎有深入的理解。

  大約半個世紀前我在中學讀書時,並非班上的佼佼者。我的父母從未要求我背書,也未要求我在考試中爭取最高分數。

  對我影響最深者是我的母親,在考試中無論我得到怎樣的成績,她都諒解與接受。平時在家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許多偉大的科學家的成就事跡軼事。這樣一個溫馨自由的家庭氣氛,加上科學家的影響,使我在年輕時即已下決心做一個科學家。

  在高中時,我曾對中國歷史深感興趣,中國有世界上最悠久且未曾間斷的歷史記錄,其間有許多偉大的成就值得我們驕傲。

  我同時也對數學、化學和生物興致勃勃,對其他科目則表現平平。我曾花了相當長的時間在物理和數學兩科。記得當時曾對牛頓定律F=ma的意義想了數周之久。對質量m、加速度a及力F之物理意義非常困惑不解。

  在中學接受到的非常踏實的教育,對我日後成為一個物理學家有極大的幫助。1955年中學畢業,1956年進入美國密執根大學,直到1962年止,歷時6年,我相繼獲得物理學和數學學士學位及物理學博士學位。1976年,我獲得了物理諾貝爾獎。

  我想用四則簡短的故事談談我所參與的20世紀的物理學。

  第一則故事:測量電子的大小

  費曼、薛丁格、朝永正一郎等知名物理學家,在近代電磁理論中均認為電子是沒有體積的。在1960年之前,所有的實驗均與這個理論的預測相吻合。1964年由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建造完成一個大型電子加速器,並由哈佛大學與康乃爾大學在這方面的專家設計建造了一個高靈敏度的實驗,求測量電子的大小。實驗結果顯示,電子是有體積的,它的半徑是10~14釐米。實驗與原理不相符合,證明近代電磁理論是錯誤的。

  1966年我在德國用不同的方法重做這個實驗,結果我們發現電子的確沒有可測量的大小,其半徑小於10~14釐米,與理論完全符合。也就是說近代電磁理論是正確的。這個故事得到第一個啟示:切勿永遠順從專家的想法。

  第二則故事:新夸克的發現

  在70年代,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均由三種夸克組成。我當時就懷疑,為什麼只有三種夸克?

  為了尋找新的夸克,我決心組裝一個高靈敏度的探測器,該探測器對夸克探測的靈敏度為既有探測器的100億倍。也就是說,我們要在100億個基本粒子中找出由新夸克組成的新粒子。這個實驗的困難度可以用下面的比喻來說明:在一個下雨天,每秒鐘在煙臺落下的100億個雨滴中,有一個顏色不同,我們要將它找出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在當時,幾乎每一個人都相信夸克只有三個,再加上這個實驗的難度太大,使得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加速器實驗室都拒絕接受這個實驗。最後,美國紐約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終於允許我們進行這個實驗。我們果然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夸克,該夸克所組成的粒子呈現了意想不到的性質:

  1、非常之重,比所有的已知粒子都重;

  2、生命期很長,比已知的粒子長1000倍以上。這些性質顯示新的物質的存在(來自新的夸克)。而夸克只有三種舊觀念被證明是錯的。今天我們已知最少有六種的夸克。

  3、由於這項成果,我獲得了1976年的諾貝爾獎。這裡我們得到了第二個啟示:對於你認為正確的事,應永遠保持自己的信心堅持做下去。

  第三則故事:膠子的發現

  在現代物理的基本理論中,光子是原子間作用力的傳遞者,而膠子則是夸克之間作用力的傳遞者。1979年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主,自我率領的研究組利用在德國漢堡的正負電子對撞機進行實驗。實驗中發現一些特殊的現象。我們發現有三個粒子族射(Jet)的事例。這樣的,事例只能以膠子的存在來說明。這個發現並非此實驗的原始目標,但由於我們的充分準備,並沒有漏失這個意料之外的現象,因而證實了膠子的存在。所以我們又有了第三個啟示:對預料之外的事件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四則故事:尋找反物質與暗物質的實驗(AMS實驗)

  根據宇宙是大爆炸產生的理論,爆炸產生出對稱的正物質相反物質,應該有一個反物質的宇宙同時存在。

  經過多年的實驗,我們現在知道所有的粒子均有其對應的反粒子。問題是如何找到由反物質組成的宇宙。

  如果有反物質存在,它必然會釋放出反碳、反氦、反鉛,等等,它們會在大氣層中被湮滅掉。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探測器送入太空進行探測。由於反物質與物質的電性相反,我們可探測粒子在磁場中的軌跡,根據其旋轉方向,決定其電荷符合,進而分辨該粒子是正粒子還是反粒子。

  是我們根據以上考慮設計的探測器。AMS(01)已於1998年6月由美國發現號太空梭帶入太空進行了10天的太空飛行,採集了大量的數據。所發表的文章得到國際物理學界的高度評價。AMS(02)將於2003年送到國際空間站進行3~5年的實驗。

  綜上所述,我們現在面臨的新問題是:如果宇宙開始於大爆炸,物質與反物質應該各佔宇宙的一半,那麼,反物質的宇宙在哪裡?我的第四個啟示,也是最重要的:常保持好奇心,對自己正在進行的工作感興趣,並辛勤地工作,力求達到最終的目標。謝謝!

同类文章
給兒子的一封信優秀讀後感4篇

給兒子的一封信優秀讀後感4篇

  在賞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兒子的一封信優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給兒子的一封信優秀讀後感篇1  這篇文章是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備忘錄,記載了作者
致親愛的祖國的一封信的作文

致親愛的祖國的一封信的作文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致親愛的祖國的一封信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致親愛的祖國的一封信的作文篇1敬愛的祖國:  可敬可愛的祖國,謝謝您賦予了我們新的生命,讓我們體會
給朋友寫一封信作文500字

給朋友寫一封信作文500字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給朋友寫一封信作文500字6篇,歡迎大家分享。給朋友寫一封信作文500字篇1XX同學:  你好  還記得我嗎?我是老桑,那個和你一起玩泥巴,一起淘氣,
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作文300字

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作文300字

  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作文300字」,希望大家喜歡!  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作文300字篇1未來的自己:  你好!  我是以前的你,聽說你那裡一幢幢的高
給遠方媽媽的一封信

給遠方媽媽的一封信

給遠方媽媽的一封信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書信打過交道吧,書信具有明確而特定的用途和接受對象,並有固定的或慣用的格式。你知道書信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給遠方媽媽的一封信,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給遠方媽媽的一封信1親愛的媽媽:  您好!  
給遠方的朋友的一封信5篇

給遠方的朋友的一封信5篇

  朋友在遠方,我們難以相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用一封信來寄託思念。下面是小編收集的給遠方的朋友的一封信,歡迎閱讀。  給遠方的朋友的一封信篇1親愛的遠方朋友:  你好!  我是來自安徽省淮南市八區一小五年級四班的宋保羅同學,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男孩,可能你們是活潑開朗的小男孩,也可能是陽光自信
給玉樹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

給玉樹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

親愛的玉樹災區小朋友:  你好!  我是山西省原平市的一名小學生,雖然我從未見過你,但我卻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你的生活,我們是同齡人,我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可你卻遭遇了7。1級大地震的災難,你失去了父母,砸斷了雙腿,這對於你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災難,但你也要知道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關心著你,
致親愛的老爸的一封信

致親愛的老爸的一封信

  老爸,今天我們又吵架了,原因很簡單,又是因為你不懂我,不分青紅皂白的罵了我,不知道這是第N加幾次了。我怨過你,恨過你,但對你的愛總是多於怨與恨。小姑說,生在這個家裡,你也很不容易,要我體諒你,感謝你,但我真的想說,從來都是我體諒你,那誰又能來體諒一下我呢?  因為體諒你的辛苦和勞累,我同
致外婆的一封信650字

致外婆的一封信650字

親愛的外婆:  您好!近來身體都好嗎?好久沒去探望過您了,不知道您在那新的環境裡適應嗎?在那裡有人陪您閒叨沒,我知道您是位耐不住寂寞的老者,如果那裡沒有人陪你滔滔不絕的話,您一定會「顛狂」的!轉眼間,三年過去了,您還沒回來,可見那裡很美以至於讓您忘記了回家。不過這也好,至少您在那裡不會孤單,
關於作文之寫給別人一封信

關於作文之寫給別人一封信

  【篇一:給媽媽的一封信】  親愛的媽媽:  您好!我來到這個世界已經十年了,在這十年中您總是默默地為我不辭辛苦地奔波操勞,卻從來沒有收到女兒給您的祝福,更沒有收過任何禮物,隨著日曆的翻動,轉眼又到了母親節,女兒想說:「媽媽,我愛您!」  在生活中,您對我無微不至地照顧,卻從來不求回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