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2023-08-04 09:59:45 1

  孫中山安葬在南京,名為中山陵。於是我們慕名而來,遊覽中山陵的景色。下面請欣賞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今天上午,連續幾天暴雨後的周日清晨,空氣清新怡人,人們的心情也格外舒暢。我們全家一起到南京東郊的中山陵風景區享受夏日的清涼。行走在兩邊蒼翠掩映的大道上,中山陵風景區真是一片綠色的海洋,花草樹木蔥翠碧綠,生機盎然。深深的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氣,是那麼的清新怡人。

  只要來到這裡,哪怕是心情跌落到谷底的人們都會瞬間從谷底飛回到山頂上。進了中山陵風景區,我們比賽著爬上392級石階到達了孫中山爺爺的塑像前,欣賞紫金山的雄偉壯觀和秀麗風景!然後,我們又來到了美麗的音樂臺,這裡又是另一番別致的景象。

  環形的音樂臺廣場上,成千上萬的「和平使者」白鴿紛飛在綠色的草坪上,它們像可愛的天使,有著一雙水靈靈的「小寶石」,一身雪白的「大衣」,兩隻火紅的爪子,這群鴿子呀,不怕人,只要有好吃的,人到哪,它們就跟到哪,有時還飛到人身上來找吃的,太可愛了。中山陵真是個美麗、壯觀的旅遊聖地,它是南京的「綠肺」。正所謂: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一定要保護好我們城市的名片,我們的綠色家園!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今天,陽光明媚,我們乘坐中北巴士去中山陵春遊。一路歡歌笑語,我們乘坐的汽車來到了通往中山陵的林蔭大道,來到鐘山腳下,只見道路右側是一座孫中山先生的雕像,它挺立在漢白玉的底座上,面向北方。據說,這座雕像以前是站立在新街口廣場上的,在大革命時期被移到了中山陵對面,面朝北方,這表示他想實現北伐戰爭的勝利。1998年,我們為孫中山先生重新塑了一座雕像,它面朝南方,這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實現了他的願望。

  我們排著隊伍往高處爬,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半山腰,那裡有一座「亭子」,在以前來時,聽爸爸說,來到這裡的人都要上香的,這表示敬仰。我們來到了峰頂,我極目遠眺著南京市,南京市像一座美麗的大花園:玄武湖像一塊光彩奪目的大寶石,長江像一條玉龍,自西而來,向東流去。轉過身來近處觀看中山陵墓,它更加雄偉壯觀,白色的牆壁上琉璃瓦閃閃發光。我們走進中山陵墓大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山先生的銅像,他身穿中國傳統的長袍馬褂,端坐在靠背椅上,兩手扶膝,雙目注視著前方,好像看到了中國光明的前程。

  三面牆壁上刻著中山先生的遺願:聯俄聯共,扶助工農,天下為公……觀看了他的革命理想,不禁使我對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走進他的安臥廳,中山先生的臥像安臥在壇下石刻的鮮花叢中。我們沿著走道從不同方位觀看中山先生,大廳裡的氣氛莊嚴肅穆。出了陵墓大門,我心裡想:孫中山先生是革命先行者,他的理想一定要在我們這一代實現。

  這次參觀中山陵使我受益匪淺,中山陵是中外聞名的遊覽勝地,這次遊覽不僅使我觀賞了中山陵的偉大建築,通過對孫中山先生的了解,我感覺只有勤奮學習,才有可能實現孫中山先生的遺願。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八月初的南京,天氣十分悶熱,但走在通往中山陵的林蔭路上,卻感覺十分涼爽,路兩旁高大粗壯的法國梧桐,枝葉繁茂,樹冠交錯,微風吹來,沙沙作響的梧桐葉似乎是在歡迎遊客的到來。今天,我和媽媽來到了嚮往已久的中山陵。

  中山陵位於南京市鐘山風景區的南坡上,它背倚翠峰,坐落在綠樹青山的環抱之中。進入陵門,來到半月形的廣場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個高大的三門石牌坊——博愛坊。牌坊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博愛」兩字,這兩字顯示了孫先生博大的胸懷和崇高的理想。穿過博愛坊,拾級而上,不遠處就是碑亭。碑的正面刻著24個遒勁有力的餾金大字「葬總理孫先生於此,中華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碑的背面卻沒有任何文字,據我推測,這無字碑的寓意應該是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功績無法用文字來評述吧。

  下了碑亭,站在中山陵祭堂腳下,抬眼望去,只看見一級級石階往上延伸,我順著臺階向上走,發現走不多遠就有一個平臺,問過導遊得知這裡共有八個平臺,290個臺階,從下往上看只看到臺階卻不見平臺,我一級一級向上攀登,到了祭堂回頭往下望,發現只看見平臺卻看不見臺階,我想這就是中山陵設計的巧妙之處吧!

  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步入祭堂,看到了孫中山先生的石雕坐像,孫先生目光炯炯有神,神情莊重。繞過坐像,來到墓室,正中安放著孫先生的漢白玉臥像,臥像身穿中山裝,神態寧靜,面容慈祥,令人肅然起敬,墓室頂是半球形的,上面繪著黨徽。

  走出祭堂,我的眼前一直浮現著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形象,他說過的那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縈繞在我耳旁,啊,孫中山先生於青山同在,與日月同輝!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今天去看望了孫中山先生。

  從中山陵爬到紫金山下山,然後又從紫金山爬到中山陵,走了兩遍。沒辦法,山太矮了,著實沒過癮。

  孫中山先生的家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很有氣勢。全局排列成「警鐘」形圖案,似乎時刻提醒後來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漫山的常青樹蒼翠挺拔,就像孫中山先生博大的精神在此永生。按遊覽的順序,陵墓入口處是高大的花崗石牌坊,「博愛」兩個金字,就像是先生墓志銘的高度概括。沿墓道前行是陵門,青色的琉璃瓦下刻著「天下為公」,青色象徵著蒼天,先生無論生死總是心懷天下。再往前是碑亭,告訴大家先生的家就在這裡。

  從牌坊開始上達祭堂有392級階梯,由花崗石砌成。祭堂有3道拱門,刻著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門楣上書「天地正氣」,孫中山先生的坐像在祭堂正中,聽導遊說是法國著名雕刻家保羅·郎特斯基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雖然我不知道這名雕刻家有多麼出名,但先生的雕像確實栩栩如生,站在雕像前拜祭了幾分鐘,直到現在還感覺被那雙眼睛俯視著,猶如那帶著浩然正氣的眼睛從天外看著我們。

  拜別孫中山先生,開始爬紫金山。一路上,我回憶自己的生活,就像是現在已經看得到自己的墓地:灰色的土地上一個小土墳,刻著「平庸」的墓志銘,就等著自己以後躺進去!

  我不想這樣,我還活著。既然活著,就要好好的活,我要改變,我要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國慶期間,我們全家去參觀了中山陵,中山陵是孫中山先生的陵墓所在地。孫中山先生是中華民國的創始人,1925年去世,他去世後,由建築師呂彥直為他設計、建造了中山陵。

  整個中山陵是「鍾」字形的,為什麼要造成「鍾」字形的呢?是因為孫中山先生常說的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警鐘長鳴。為了建造中山陵,大家都盡心盡力,上海一家公司都破產了,但卻毫無怨言。中山陵造得非常牢固,這麼多年以來,從來都沒有維修過。

  我們走進中山陵,一眼就望見那裡、鬱鬱蔥蔥的。走過「博愛坊」,我們看見道路的兩邊都是雪松,那是劉領導親手為孫中山先生栽種的。日本人也曾送給他六棵千頭松,它們就種在孫中山先生的祭堂前,據說就因為這六棵千頭松,所以,日本人在轟炸南京城的時候,唯獨沒有轟炸中山陵,只有一顆子彈飛過,無意中打到了那裡的一個鼎,使那個鼎的底部有一個洞。

  中山陵裡一共有392個臺階,代表著當時的3億9仟200萬人。最有特色的還是祭堂前面的臺階,它從下往上看,看到的都是臺階,看不見一塊平臺,而從上往下看的時候呢,一個臺階都看不見了,看上去都是平臺,多神奇啊!

  去了一趟中山陵,感覺就像給我上了一堂歷史課,還讓我明白了孫中山先生真的很偉大!

  遊覽南京中山陵後的觀後感

  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江蘇南京遠近聞名的中山陵遊玩。

  一路上風光秀美,車水馬龍。過了一個十字路口,就漸漸地上了大山。路邊古樹參天、鬱鬱蔥蔥,使人感到神清氣爽。

  進入鐘山,路旁的古樹變成了參天的梧桐樹,這就是著名的梧桐大道,清新涼爽,猶如天堂般,真是神奇!我們跟上一位導遊,邊聽講解邊看。「往前走幾十米右轉,再走幾百米,就到了藏經樓,也就是孫中山紀念館,那裡……」「我想去那裡玩呢。」我急切地說。「好呀!」大家都想去看看。

  一條小路蜿蜒曲折通向藏經樓。路上那數不清的花草,道不盡的樹木,重重疊疊的枝椏,還有從空中漏下的斑斑點點的日影,再加上陰涼的空氣,使人感覺進入了童話中的仙境。走,了不知多久,一座威嚴的老人石像矗立在眼前,這就是孫中山先生的塑像,後面就是孫中山紀念館。

  遊了紀念館,時間轉眼過了兩個鐘頭,該去中山陵了。路上一直在說話的導遊又打開了話匣子:「中山陵是guo民黨於一九二六年開始動工修建的,到一九二九年主體完工,又經過了數十次的改造,才達到了現在的規模,中山陵已經被國家立為五A級的風景區。」「看到了嗎,前面這座門上有孫中山先生親筆書寫的」博愛「二字,寫的蒼勁有力,十分漂亮。過了石門,就要上那392級的臺階了,大家做好準備吧。」

  臺階上,我們累的氣喘籲籲,終於上了臺階,可惜今天這裡關門護養。但透過護欄仍可以看到那壯觀的建築和雄偉的雕像,讓人聯想起孫中山先生波瀾壯闊的一生。

  雖然閉館,但我們仍然捨不得離開,就在四處玩了一會兒。時間一眨眼過了四個鐘頭,快五點了。我們看時間不早,就戀戀不捨地回賓館了。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