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馳4高調上市 臺式機一體化路在何方
2023-08-04 19:00:34 1
2007年5月9日,我們很興奮的得知有關Intel發布新一代的迅馳平臺:Santa Rosa的消息,這朵漂亮的「聖玫瑰」終於在世人面前綻放開來。那麼,新的迅馳平臺與臺式機之間有什麼聯繫呢?眾所周知,現在的個人電腦已經開始拋棄以往碩大的機箱和紛繁的連線,正在向著體積越來越小、集成度越來越高的方向發展,就目前在市面上市面上出現的小型電腦和一體電腦來說,全部都使用了移動處理器,包括低端的PentiumM和Core,甚至高端機型還使用了Core2處理器,目的就是向筆記本的小型化、一體化靠攏,而且移動處理器還擁有低功耗、低熱量的優點,那麼可想而知,Santa Rosa的發布不單單在移動領域,在臺式機領域一樣會有很大的作為。
所謂迅馳,並不是特指某一個晶片,而代表的是一個平臺化的概念,它由三部分組成:移動處理器、對應晶片組以及802.11無線網絡功能模塊。在第一代迅馳(Carmel)裡,處理器是代號為Banias的Pentium M處理器,不過Banias的Pentium M處理器頻率止步於1.7GHz。
而到了第二代Dothan核心推出時Pentium M則從1.7GHz起步,一路攀升到了2.13GHz——25%的主頻提升+100%的L2 Cache容量提升+33%的FSB總線頻率提升,從純粹性能的角度來說Dothan也確實要比Banias高出不少。此後Dothan核心開始逐漸取代Banias,從最初的「迅馳二代」入侵到「迅馳一代」,出現了Dothan+855晶片組+Calexico的組合。之後,Yonah核心誕生了,除了雙核外,Yonah的雙核心各獨立32KB LI Data Cache、32KB L1 Code Cache、FSB包括533MHz和667MHz兩種、支持SSE3等,其中一個很關鍵的變化是,L2 Cache容量與Dothan比儘管還是2MB沒有變化,但使用了雙核心共享技術。也是從Yonah開始,Intel逐漸不再使用Pentium M這個稱號,改之以「Core」的命名規範。
從這個意義上說,Yonah是真正的「酷睿1代」,也是我們經常在一體電腦上見到的雙核處理器。到了2006年春季,Merom核心出現了,Intel將其正式命名為Core架構,它擁有雙核心、支持EM64T、寬區動態執行、智能內存訪問等技術,支持包括SSE4在內的Intel所有指令集,並且每個內核仍然是擁有32KB的L1 Data Cache、32KB的L1 Code Cache,雙內存共享L2 Cache,不過L2 Cache的容量增加到了4MB,這也就是我們現在在高端機型上偶然才能見到的「酷睿2代」。
說到這裡,我們最常在品牌機中見到的幾款移動處理器就全部露面了,其中低端產品以Dothan核心的Pentium M處理器為主,而中端產品則大部分使用了Yonah核心Core處理器,少量高端機型和一些國外的一體電腦才會使用Merom核心的Core2處理器,要說性能,它們都足以和同檔次、同價位的桌面處理器向抗衡,而且在功耗和發熱量等方面還佔有優勢,另一方面它也給桌面電腦帶來了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