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危機!國內消費習慣制約行業發展
2023-08-04 18:47:59 2
泡泡網音頻頻道1月31日 近兩年,國內IT硬體市場的秩序比較混亂,縱觀多媒體音箱市場,出貨量雖然沒有下滑但是消費者對於中高端產品的購買力卻止步不前。面對如此情況,筆者認為歸根結底是由於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所致,並總結出5點進行分析,如有不妥望請指出。
一,低價論,不看品牌/質量只看價格
根據相關數據可以得知,每年音箱市場出貨量最高的一直是價格較低的2.1音箱,這就可以說明,國內消費者喜歡購買便宜貨而並非是「好」貨。而對於這些便宜貨來說,價低自然利潤也低,這是一個企業發展最不想看到的也是最無奈的事情。
對於音箱行業來說,入門門檻比較低,做出能發聲的音箱非常簡單,如何可以在市場中取得頭籌這就要歸結於產品的質量,主要是聲音、做工、外觀。聲音,一個音箱的靈魂,有了好的聲音等於成功了一大半,但是想要做到好聲音卻並非易事,所以音箱廠商在這上面需要投入巨大的費用來研發新技術,往往一臺測試單元性能的設備就要高達幾百萬人民幣。
做工,做工的好壞主要取決於模具的精密程度,而製造一臺模具的費用也是相當昂貴,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上百萬,想想市面上各種各樣造型的音箱,生產模具的費用也是一大筆開銷。一些小音箱作坊正是省去了開模的費用,所以產品的價格可以壓的很低,當然產品的做工也不會高到哪裡。
外觀,外觀的差異也是取決於模具,越複雜的造型涉及到的開模過程越複雜,自然所需的費用也就越高,這直接導致音箱造型多年不變的現狀。
一臺高品質音箱,從設計圖紙-開模-生產加工-檢測-運輸-銷售,中途經歷多個環節,還要加上工人的開支和宣傳費用等等,所以造價絕不會過低,以至於達不到消費者的心理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