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山剿匪記內容簡介(烏龍山因劇而生的地名)
2023-07-19 11:11:13 2
烏龍山剿匪記內容簡介?作者:蔣卓倫(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建安(湖南藝術教育研究所教授),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烏龍山剿匪記內容簡介?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烏龍山剿匪記內容簡介
作者:蔣卓倫(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研究生);張建安(湖南藝術教育研究所教授)
在現代文學史上,湘西因沈從文等名家和《邊城》等名作而蜚聲海內。近些年來,湘西又出現了一個因為文學和影視作品而得名的地方:烏龍山。這背後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湘西地理溝壑縱橫,溪河密布,峰巒起伏,洞穴連綿。有十多個縣與鄂、渝、黔、桂四省市交界,歷來是中央王朝統治薄弱的區域。自宋以來,匪患未絕。進入民國,湘西土匪為害尤烈,給湘西人民帶來無窮災難。
1949年9月中旬,解放軍由常德挺進湘西,先後解放了湘西十餘座縣城。9月下旬,幾支主力部隊進入湘西剿匪。至1951年2月部隊赴朝為止,共殲匪9萬餘人,繳獲大量槍炮彈藥。其後,湘西軍民又經過兩年艱苦卓絕的鬥爭,肅清殘匪2萬多人,數百年以來的湘西匪患,宣告終結。
為了讓人們記住那一段不平凡的歷史,給英勇無畏的人民解放軍立傳,1985年,湖南著名作家水運憲受當年指揮湘西剿匪的領導委託,只身前往湘西山區,進行了為期7個多月的田野採訪。
作家深入村寨,收集到許多關於剿匪的傳奇故事和資料,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回到省城後,作者將採訪資料細細梳理,再輔之以合理想像,一口氣完成了傳奇小說《烏龍山剿匪記》。1987年,作者將小說改編成20集大型電視連續劇《烏龍山剿匪記》,隨即在全國各地電視臺播出。電視劇一時成為全民茶餘飯後熱議的話題。
該片在著力歌頌我軍剿匪小分隊中有勇有謀的劉玉堂,疾惡如仇的田石頭,好講大話但又充滿犧牲精神的何山,詼諧幽默的劉喜等剿匪英雄的同時,也成功刻畫了老奸巨猾且心腸歹毒的田大榜,詭計多端、色厲內荏的鑽山豹等眾多反面人物。
劇中驚心動魄的打鬥場面富有傳奇色彩,很有吸引力。人們痛恨土匪、崇敬英雄。一時間,剿匪故事成為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忠誠為民、英俊帥氣、武功超群的剿匪英雄劉玉堂成為年輕人追捧的偶像。電視劇《烏龍山剿匪記》還榮獲了多種獎項,成為剿匪題材影視劇中的經典。
此後的三十餘年裡,《烏龍山剿匪記》一直熱播不止,可謂家喻戶曉。佘致迪作詞、馮廣映譜曲、鄔眉演唱的片頭曲《莫說來去無蹤影》令人難忘:「莫說來也無蹤影,沒碰落一朵花痕。用那熱血染紅一片安寧,還給大山一抹青,一抹青。莫說去也無蹤影,沒帶走一絲流雲。卻把那彩虹變成一片風景,留下山鷹你的眼睛,你的眼睛。」歌詞典雅靈動,曲調清亮激越,直擊觀眾的靈魂,成為傳唱的經典,讓人百聽不厭。同樣由佘志迪作詞、馮廣映作曲,關牧村演唱的主題曲《高山流水獵人魂》也深入人心:「也有老母親,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離別恨。進山就愛山長青,行路最恨路不平,染盡熱血含笑去,高山流水獵人魂。」歌曲深情婉轉,催人淚下,具有湘西民歌特色,韻味別致,感染力強。
生動的人物形象,盪氣迴腸的故事和優美動聽的歌曲,陪伴幾代青年度過了青春時光。
有趣的是,電視劇中的「烏龍山」原本子虛烏有,只是作家臨時編造出來的一個地名。自從該劇火了之後,湘西有好幾個地方的人都聲稱自己就是烏龍山人,大有以「烏龍山人」為榮的意味。由此可看出電視劇影響之大。
而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桂塘鎮的火巖村因此改名為「烏龍山村」。作家水運憲被聘任為烏龍山村首屆「名譽村委會主任」,成為文壇上的一段佳話。
我們再度回望《烏龍山剿匪記》,不由得生出感嘆。究竟什麼樣的文藝作品才是具有生命力的優秀作品?今天,無論我們用什麼樣的文藝理論來評價一部作品,總迴避不了一個最基本的事實,那就是,這部作品是否受群眾喜歡,是否能長播、長銷不衰。一部電視劇熱播數十年,一個虛擬的地名如此廣泛地被觀眾接納和認可,並引發出無限的想像和懷念。作品中塑造的主要人物至今還能讓人如數家珍、耳熟能詳,給人們美好的記憶,這難道不是每一個作家、藝術家所追求的理想藝術境界嗎?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文藝潮流無時無刻不在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生變化。文藝評論界也經常會出現一些新名詞、新概念、新思潮。但無論概念和思潮如何花樣翻新,我們評價文藝作品的根本原則沒有改變。讓人民滿意,既是文藝創作的根本點、出發點,也是文藝作品是否成功的評價標準。
文藝工作者應把人民作為文藝的表現主體、作為文藝審美的鑑賞家和評判者,讓文藝的芳華在人民中間永恆綻放。
《光明日報》( 2022年04月29日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