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的奇葩,納西族服飾圖片
2023-07-19 21:54:25 2
根據每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會有每個民族不一樣的民族服飾,而這些不一樣的民族服飾就代表著每個民族的文化特點。在傳統文化中有那麼一個民族服飾是屬於奇葩一類的你知道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納西族文化,看他們的服飾有多奇葩。
納西族未婚姑娘愛梳長辮於腰後,或戴頭帕、帽子。婦女們還喜歡佩戴耳環、戒指、銀或玉質手鐲及金、銀項鍊等飾物。
麗江納西族的大襟女襖多為布袍,基本結構是大袖、無領、夾層,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卷齊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圍腰,背披「羊披」。由於麗江地區的海拔、氣溫、水草山林等條件宜於發展畜牧業,牛羊皮毛也就成為納西族服飾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老的東巴經《迎東格神》中有這樣的描寫:「天地動,生兩兄妹,結緣成一家,牧養白綿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氈,用羊毛作帽子腰帶……」,直到現在,納西婦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飾的一個主要標記。羊皮披納西語稱「優軛」,用毛色烏黑純淨的綿羊皮經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後,再按體裁製。
縫上黑絨或黑氆氌的「優軛筒」(羊皮頸),飾以七塊圓形五彩絲絨繡的「優軛繆」(羊皮眼睛),再訂上七組細白羊皮條做成的「優軛崩」(羊皮須),一對「優軛貨」(羊皮背帶)用白布做成。
上繡藍色蝴蝶紋飾,一端訂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帶在胸前交叉,然後繞回背後從下端把羊皮繫緊,尾端自然垂下,類同有「尾」,與東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寧蒗納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帶,用很多的寬布條製成,層層纏於腰間,寬的可達二十多公分。腰帶下面繫著的,是寬大的百褶長裙。
以麗江縣城大研古城為代表的納西族民族服飾,未婚女子一般梳長發或扎長辨批垂肩後,已婚婦女則在頭頂梳髮髻,喜歡帶藍色帽子。衣著方面,上身著寬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後幅及脛,前短後長,穿時將袖口捲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長褲,系用黑、白、藍等色棉布縫製的百褶圍腰,從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繡花鞋。
在領、袖、襟等處繡有花邊,樸素大方。由於納西族受漢族的影響較深,男子服飾與漢族的基本相同,穿長袍馬褂或對襟短衫,下著長褲。婦女服裝,除個別地方仍保持穿裙的習俗外,已改穿長褲,但整個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納西族婦女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繡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這一裝束的來源有多種不同的說法。較為通常的說法是代表七顆星星,寓意為「披星戴月」,據說圓布圈上用絲線所繡的是精美的星圖,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傳說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勞能幹、聰明美麗的納西姑娘與旱魔王搏鬥,奮戰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為,把雪精龍制服旱魔吞下的七個冷太陽捏成七個圓星星,鑲在英古的頂陽衫上,以後納西姑娘模仿英古,將七星圖案釘在披肩上,象徵披星戴月,勤勞勇敢。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納西族自古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難,因此那些圓形圖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種青蛙圖騰崇拜的歷史遺痕。
寧蒗地區的摩梭人的服飾則另有特點。摩梭女子喜歡用犛牛尾或線製成粗大的假髮辯,戴交纏式布包頭,上身著短衫,下著十分寬大的長裙。腰間用很長的寬布條層層纏繞。
納西婦女喜歡佩帶手鐲、耳環等飾物。
你可能也喜歡:
維吾爾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滿族有多少人口,滿族的分布情況
回族喪葬文化風俗習慣是?
彝族過年時間及過年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