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象郡到底在廣西還是越南(郡城在廣西什麼地方)
2023-07-19 06:55:55 1
自從秦始皇25年(公元前222年)秦滅楚開始,就發動了統一嶺南的戰爭, 前後經過長達八年的戰爭,終於在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佔領了兩廣地區,設立南海、桂林和象郡等三個郡。其中南海郡郡城設在番禺(今廣州),主要管理佛山以東的粵中和粵東地區,包括閩南;象郡郡城設在今天廣西西南的崇左一帶,主要管轄廣東的湛江雷州半島、廣西沿海的欽北防一帶、桂西、貴州南部和雲南東部;本文所說的桂林郡,主要包括在粵西、桂東、桂中一帶,具體包括廣東的茂名、陽江、佛山西部、肇慶大部、雲浮、梧州、玉林、貴港、南寧、柳州、桂林和賀州等地。
不久以後,秦國因大澤鄉起義陷入動亂,繼而群雄四起、諸侯攻伐,接下來是楚漢相爭,到劉邦建漢,一統天下。在嶺南,南郡郡尉任囂死,趙佗接任,利用中原之亂,一舉攻下桂林和象郡,統一了嶺南,建立南越國,與大漢國時好時壞,保持了近百年的獨立。
後來漢武帝時攻滅南越,在嶺南設九郡,除海南島珠崖、儋耳兩郡以外,南海郡基本沒有變化,象郡南部的雷州半島和廣西沿海主要構成了合浦郡,在越南自北向南設交趾、九真和日南三郡。秦代的桂林郡疆域,到漢代成了鬱林和蒼梧兩郡的主體,其中鬱林郡主要繼承了桂林郡的桂中一帶,包括今天南寧、貴港、百色及柳州大部分地區、玉林北部地區、河池東部和南部地區。
講了秦桂林郡和漢鬱林郡的關係,那麼桂林郡郡城設在哪裡,沒有明確記載,今天來討論一下。
沒有資料記錄桂林郡的郡城在哪裡,一般來說秦起漢繼,秦漢間嶺南並無大戰發生,毀城的可能性不高,可以認為秦桂林郡城與漢鬱林郡郡城相同。西漢元鼎五年(前112年)漢武帝派路博德率軍南下,翌年滅南越,設鬱林郡,統轄布山、安廣、阿林、廣都、中留、桂林、譚中、臨塵、定周、領方、增食、雍雞等12縣,按慣例『屬縣第一為首縣』,即為郡城所在地,可推斷,鬱林郡治為布山縣,由此推斷秦桂林郡城也在布山縣。
作為桂林郡和鬱林郡治的布山縣是哪裡呢?布山不象南海郡城的廣州,一直持續兩千多年,仍是嶺南第一城。自隋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布山縣併入鬱林縣,從此以後再也找不到布山縣之名了,布山縣就掩埋在歷史的蒼桑中了。布山縣遺址到底在哪裡,結合歷史記錄和考古,有以下三種說法。
第一,布山縣在今桂平市西南
有大量的文獻支持此說法,《舊唐書·地理志》(五代十國時期編著)稱:桂平,漢布山縣地;唐代杜佑撰的《通典》載:「桂平,漢布山縣地」,指明布山在桂平;北宋歐陽忞編著的《輿地廣記》說:「桂平縣,本漢布山縣地,鬱林郡所治也」;北宋樂史編著的《太平寰宇記》、明清時期的《一統志》、清初顧祖禹編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以及地方志《潯州府志》、《桂平縣誌》等文獻都支持桂平為布山。
第二,布山縣在今貴港市
從文物出土數量看,貴港出土文物、漢墓更多,桂平則極少有古物出土。幾十年來在貴港城區周邊發現的漢墓群相當多,前後發掘的漢墓超過250座,並且這大部分是因為建設用地涉及古墓安全而採取的保護措施,並不是全部清理的結果,所以還可能有更多的漢墓沒有被發掘。大塘城和羅泊灣漢墓龐大,主人身份不低,由此可以推斷貴港一帶在漢代應該是一個較大的城市。
第三,布山在東蘭、鳳山縣
在一些歷史類材料中採用此說法,如人教版《中國歷史》(92年)採用此說法,注釋為「桂林郡治在今廣西百色東北」)。不過支持此說法的人不多。
對於以上幾種說法,尤其是第一和第二種說法,爭論很久,沒有定論。經過分析我們認為有兩種情況可以討論。
第一,我們支持桂平論的說法。打開地圖來看,桂平更加適合古代建城的要求,他位於三江交匯,利於交通,秦始皇建靈渠,溝通湘江和灕江,方便物資轉運,相比貴縣,桂平更適合。布山建城於秦,當時廣西並不平靜(屠睢戰死的三羅地區估計就是梧州或桂平一帶),軍事是建城第一考量,桂平南北為山,便於防守,地形也較貴港合適。
第二,也有可能先桂平後貴港。從秦設桂林郡到三國持續近500年,可能在秦始皇到漢武帝時,戰爭頻頻,布山可能在先設在桂平,以利用桂平之地利。後來相對太平,布山遷貴港也是比較高的一種可能性,畢竟貴港的漢墓代表了貴港在當時的城市地位非同凡響,不作為郡城實在說不過去,因為嶺南疲乏,一般縣城不會太大,規格也不會太高。
以上只是我們的推測,你認為呢?請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蠶絲觀下,探討和交流城市經濟和區域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