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
2023-07-19 11:40:08 2
71個春夏秋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已71周年了,由此而激發出的愛國主義熱情在神州大地上激蕩,在華夏兒女心中湧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篇一】
1937年7月7日,駐豐臺日軍在盧溝橋以北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以一名士兵失蹤為藉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這一無理要求遭到拒絕,日軍當即炮轟宛平縣城和蘆溝橋。中國駐軍第29軍官兵奮起反抗,擊退日軍數次進攻。7月7日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序幕。史稱"七七事變"或"蘆溝橋事變"。1945年9月2日,參加對日作戰的同盟國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軍軍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本代表在無條件投降書上簽字,中、美、英、蘇等9國代表相繼籤字。至此,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也落下帷幕。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總理籤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9月3日,中國國民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與中華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個民族在理想、目標和利益高度一致基礎上成員之間所表現出的親和力、向心力和聚合力,它是一個民族基於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民族意識、民族命運的認同而形成的一種強大精神力量。70年前,中國人民所以能夠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獲得了空前覺醒,民族凝聚力得到了極大增強。
民族凝聚力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凝聚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與國家的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等物質力量相比,民族凝聚力具有更為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民族凝聚力具有強大的聚合功能、化解功能、提振功能和激勵功能,它能夠將一個國家中不同民族、不同政黨以及不同階層的人們吸引、凝聚在一起,為共同理想和目標奮鬥甚至犧牲;能夠化解內部矛盾、消弭意見分歧,促進民族認同和民族團結;能夠提振民族精神,強化國家意識和社會責任;能夠激勵人們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強盛而忘我奮鬥、英勇犧牲。民族凝聚力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靈魂和精神支柱,在綜合國力諸要素中起著核心和決定性的作用,影響和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興衰存亡和前途命運。
抗日戰爭爆發之前,由於自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侵略瓜分、封建專制制度的昏聵腐朽以及各地軍閥的長期割據混戰,中國社會政黨紛爭、族群對立、矛盾激化、積貧積弱,不僅經濟發展滯緩,民眾生活維艱,而且整個社會處於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狀態,民族意識極為薄弱,民族凝聚力不強。正是由於中國民族凝聚力的衰弱,使得日本軍國主義有機可乘,從19世紀後半葉伺機發動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直至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悍然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對此,正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演講中所指出:「日本敢於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民眾的無組織狀態」。毛澤東認為,「中國制勝日本的主要條件,是全國的團結和各方面較之過去有十百倍的進步」。1940年,毛澤東在紀念抗日戰爭三周年的文章中寫道:「我們一定要戰勝日本帝國主義,我們一定要把中國造成獨立、自由、民主的共和國;而要達此目的,必須團結全國最大多數有黨有派和無黨無派的人。」
經過8年艱苦卓絕的抗戰,中國人民終於取得了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中華民族民族意識的空前覺醒,以及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極大增強和提升,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增強和提升
抗日戰爭期間,面對民族危亡,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和國家大局出發,率先吹響全民族抗戰的嘹亮號角。1937年7月15日,中國共產黨起草並發布了《國共合作宣言》,指出「只有我們民族內部的團結,才能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提出必須「切實地迅速地準備與發動民族革命抗戰,以收復失地和恢復領土主權之完整」主張,號召全民族「為鞏固民族的團結而奮鬥,為推翻日本帝國主義的壓迫而奮鬥」,倡導建立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集聚起磅礴力量。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動搖,堅持發展進步力量、爭取中間力量、孤立頑固勢力,牢牢掌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權,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全民族的團結抗戰,使中華民族的民族凝聚力得到了空前增強和提升。
各黨派之間的大團結。在中國各政黨中,最重要的是國共兩黨。抗日戰爭之前,由於蔣介石背叛國民革命,導致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十年內戰,兩黨積怨。抗日戰爭爆發後,在民族危亡關頭,中國共產黨從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出發,申明大義,摒棄前嫌,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最終促成了第二次國共合作,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除國共兩黨外,其他各民主黨派和進步社會團體也都積極加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紛紛投入抗日戰爭。例如,1932年12月由宋慶齡、魯迅、蔡元培等在上海組織成立的「中國民權保障同盟」,1935年11月由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改名的「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以及「中國致公黨」「中國民主同盟」「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和「鄉村建設派」等黨派,或通過發表宣言、創辦報刊、出版書籍宣傳抗日主張,組織發動群眾,或進行募捐、慰問支前,或直接投身抗日武裝鬥爭,形成全民族團結一致、奮起抗日的大聯合大團結局面。
各民族之間的大團結。抗日戰爭期間,除了廣大的漢族民眾外,蒙古族、回族、朝鮮族、滿族、壯族、瑤族、黎族、苗族、侗族、高山族、布依族、佤族、傣族、拉祜族、景頗族、赫哲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各少數民族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獨立統一,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例如,在東北,朝鮮族、滿族等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加抗日武裝鬥爭;在大青山,蒙古族和漢族群眾組成抗日武裝,成為大青山抗日遊擊戰爭的主力;在冀中,由回族共產黨員馬本齋任司令員的冀中回民支隊,英勇抗敵屢建戰功。抗日戰爭期間,有許多少數民族士兵和群眾為保家衛國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各階級、各階層民眾之間的大團結。工人階級始終站在抗戰的最前線。「七七事變」後,廣大工人紛紛組織義勇隊、救護隊、宣傳隊、戰地服務團等,踴躍參加支前工作。在淪陷區,工人組織成立工會,與敵人進行了多種多樣的鬥爭。據不完全統計,從抗戰開始到1938年春,通過晉東南各級工會登記的參軍和支前的工人就有3萬餘人,僅山東淄博礦區就有4000多人加入八路軍或遊擊隊。廣大農民是中國最為深厚的抗日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抗日戰爭實質上是以農民為主體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農民是抗日戰爭中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最大承擔者和戰爭的直接參與者。據統計,8年抗戰期間,僅國民黨軍隊從大後方補充的兵員就達1422萬人,這些兵源中絕大多數為農村青年。在敵後戰場,八路軍、新四軍的主要兵源同樣是農民,正如時任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所講:「成千成萬的軍隊,成千成萬的帶槍的人,他們是誰呢?他們是人民,其中最大多數的是農民。」抗日戰爭期間,知識界、學生界、教育界、宗教界、婦女界都成立了救亡協會,如「七七事變」後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和「上海職業界救亡協會」,其團體會員包括「上海戲劇界救亡協會」「上海戰時文藝協會」「上海漫畫界救亡協會」「上海銀錢業業餘聯誼會」「上海洋行華員聯誼會」等等。婦女界則組織成立了「中國婦女抗敵後援會」以及各地的「婦女戰地服務團」。
全世界華人的大團結。海外僑胞同是炎黃子孫,他們時時刻刻關心祖國的命運,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上海「八一三事變」發生的第二天,東南亞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等就發起成立了馬來西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抗日戰爭期間,成立支援祖國抗日的華僑團體約3500多個,為祖國抗戰捐款的華僑達400多萬人,約佔當時全世界華僑人口的一半左右,遍及亞洲、南北美洲、歐洲、大洋洲和非洲。抗戰8年,華僑捐款約達13億多元,此外還捐獻了大批戰需物資如飛機、坦克、汽車、衣物、藥品等。許多僑胞回國參戰,血灑疆場。據統計,當時中國空軍殲擊機的飛行員中,華僑佔了3/4;為了保證抗戰「物資生命線」滇緬公路運輸暢通,僅在南洋華僑中就有3200多名機工回國服務,當時在滇緬公路上服務的機工有一半以上是華僑。可以說,抗日戰爭期間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的抗日救國運動和貢獻,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人數之眾、時間之長、力量之強、影響之巨,在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上都是空前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族凝聚力的極大增強和提升,是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一筆永遠值得珍惜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必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必須極大地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華人的力量。只有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會實現。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篇二】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部中國人都應該看的電影--《南京!南京》。
這是一部勿忘國恥的電影,電影內容讓人心痛: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本圍攻侵略了中國的南京。當日本人剛剛包圍南京時,有許多國民黨的高級官員逃命棄城了,只留下了南京的老百姓和一小隊愛國的國民黨軍人。那一小隊愛國軍人組織了部分百姓與日本人打仗,但結果卻失敗了。日本人抓住了城內的百姓和那一小隊愛國的軍人,開始大規模的殘殺他們。這些殘忍的劊子手,他們把一些中國人捆在電線桿上,有子彈打死;把一些中國人趕進一間倒過汽油的屋子,有火活活的燒死;日本人還挖出一個深坑,活埋了上萬的中國百姓;他們還把老百姓逼到江邊,用機槍掃射,老百姓為躲避子彈無助的跳進江水裡,那可是十二月的江水啊,何況他們還被捆綁著雙手;更有甚者,日本人還殘忍地砍掉中國老百姓的頭,掛在大街上。在這些中國人死前,他們都高聲呼道:「中國萬歲!中國不會亡!……」侵略南京的日本人,沒有為殺了這麼多中國人而感到慚愧,還闖進難民營槍殺了在那裡避難的受了重傷的中國軍人,把中國小孩從高樓上摔死在街心;他們強行搶走了一百多名南京的女子,把她們一個個折磨死。當他們做完這些,還在南京城的廢墟上舉辦慶典大會。電影的最後是慶典完後,一個叫角川的日本人,認為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在他偷偷放了兩名中國人後自殺了。
看完電影,我哭了,哭是因為中國人為什麼會受到如此慘痛的打擊?一想到電影中殘忍、血腥的鏡頭,我就會很心酸:難道日本人一定要消滅中國人嗎?難道日本人已經不是我們亞洲同胞了嗎?想起語文課本上那張令人心痛的黑白照片,就讓我想起日本人殘殺中國人的悲痛場面。日本人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中國人歷史上永遠也不能忘記的國恥,。
記得電影裡有這樣一個場景:日本人用槍打死了許多中國人後,有個倖存的中國人偷偷跑去那裡。我通過鏡頭驚訝的發現有個國民黨軍官死了還睜著大大地眼睛,這個可憐而又可敬的人,他死了也要看著日本人投降,死了也要看到南京又變得和平而繁華。看到那個倖存的人為他合上眼睛,我在心裡念道:可敬的人,安息吧!日本人投降了,現在的中國再也不是那個卑微的國家了,未來中國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勿忘國恥,這一道鮮明的記憶!勿忘國恥,這一頁歷史的記憶!勿忘國恥,這祈求和平的記憶!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篇三】
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應該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
圓明園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等於是古代皇帝的行宮;不是還被英法聯軍燒毀了嗎?整個一個日本和一個河南省那麼大,那麼小的一個國家不是還許多中國人殺死了嗎?為什麼?因為我們中國人不懂得愛國,因為我們中國人受到一點挫折就退縮了,因為清政府的腐敗,因為.......一個個的原因使日本那麼小的國家都敢侵掠我們中國。
但是,我們中國也有忠於黨和人民的人。像。放牛娃王二小、劉胡蘭、江姐等一些人。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狼牙山五壯士。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中國共產黨萬歲!」
這是誰的口號聲?這就是五壯士在英勇跳懸崖時的壯烈豪邁的口號聲。
五壯士為了不讓敵人發現群眾和連隊主力,他們捨身從懸崖往下跳。跳完以後,日本人向懸崖下鞠了三個躬,是什麼讓日本人向中國人鞠躬?是五壯士們的愛國,忠於黨和人民的心震撼了日本人。
我們青少年應該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忠於國家。我們也不能忘了這段屈辱的歷史,牢記在心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