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籌備9年拍攝3年(一部電影有五種)
2023-07-08 05:39:34 1
這部電影籌備9年拍攝3年?來源:中國青年報事件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這部電影籌備9年拍攝3年?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這部電影籌備9年拍攝3年
來源:中國青年報
事件觀
海報上的爭奪真不好看
看電影這麼多年,反而看不懂一張電影海報了。
即將上映的抗美援朝題材影片《長津湖》告訴觀眾,一部電影可以有五種「主演」。製片方發布的海報上,兩位演員是「領銜主演」,還有1位「特別主演」、3位「主演」、1位「特邀主演」和1位「友情主演」。此外,還有「特別出演」和「友情出演」。
對「領銜主演」,影迷都明白是怎麼回事兒,「友情出演」大概就是客串演出性質。可是,「主演」加上「特別」「特邀」「友情」前綴,就有點兒挑戰大家的閱讀理解能力了。
長津湖戰役是發生在朝鮮長津湖地區的殘酷戰役。2020年舉辦的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專門復原了長津湖戰役的場景。當年很多戰士在低溫下凍僵致死,一位戰士留下了一首絕筆詩,其中一句是:「哪怕是凍死,我也要高傲的聳立在我的陣地上。」
今天,電影《長津湖》的海報則透出了另一種殘酷爭奪——「撕番」。那些煞費苦心加在「主演」前面的形容詞裡,藏著從業者不甘被人「壓番」的「高傲」,以及製片方在演員之間走鋼絲式的平衡之術。
表演者在個人作品上署名受法律保護,但「撕番」是另一回事。此舉追求的是個人署名要在別人前面,最好是通過一番「撕扯」,壓住其他所有合作者,這叫「壓番」。2019年,電影《小小的願望》劇組鬧出番位風波。演員彭昱暢的工作室指責製片方「模糊演員排序」。事情鬧到法庭,出示證據,大家才明白,製片方分別與兩位演員籤訂了約定「在所有演員署名排名第一位」的合同——原來,是製片方從鋼絲上摔了下來。
這些年,製片方越來越有創意了,反映在海報、片頭、片尾字幕上,就是越來越讓人一頭霧水。去年10月,電視劇《雪中悍刀行》公布參演陣容,將男女演員分別排序,領銜主演、特邀主演、特別主演、聯合主演、友情主演等「主演」的男演員23人,女演員13人。有觀眾好奇了:難道演員「全是主演」?
令人眼花繚亂的「番位」裡,看不到演員對自身職業的尊重——這些人到底是有多麼看不上「配角」呢?作品總要有主角和配角。配角並不跌份。很多年前,導演許鞍華拍攝《半生緣》,大明星梅豔芳、葛優都甘做配角;電影《霸王別姬》,配角有葛優、英達等大腕。他們的表演熠熠生輝。
兩年前,葛優在一部署名由他「領銜主演」的作品發布會上說,自己這次是配角,名字該寫在後面,領銜主演是一位年輕演員。「現在把我寫前面了,希望大家理解,不是我的意思。」這位大牌影星談起做配角說,「我一點兒都不糾結,我特別愉快」。
一部電影,咖位大、市場號召力強的演員,「番位」排在前面,中外都是如此操作。有的觀眾會衝著特定的名字買票,電影憑藉賣座演員來吸引票房。在電影工業發達的好萊塢,會給那些戲份不足但咖位很大的演員打出「特別出演」的署名,這類演員不參與排名,地位超然。對此,觀眾不難理解。
就算一部電影大牌雲集,署名也可以向觀眾交待得清清楚楚。王家衛導演的電影向來群星璀璨,《東邪西毒》八大主演,個個都是角兒。但是,順序排得很清楚。在戲裡,每個演員都為自己的角色服務。觀眾評價的是演出是否達到令人信服的專業水準,而不是什麼排名。當年,周潤發在《英雄本色》中只是「三番」,誰能否認,這部電影貢獻的經典形象就是「小馬哥」?
跌份的是,戲演得稀爛,「排面」卻非要爭個十足。片場不好好演戲,場外的「戲」比場內還多。那些林林總總的「創意」署名方式,就是為此發明的。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不能單怪演員或者片方,而是「資本加持、流量護身」的畸形產業模式。
前不久,編劇汪海林在中國文聯的座談會上表示,需要重新審視這些年的「流量思維」,釐清流量與創作的關係。行業的典型現象是,圍繞「流量明星」進行創作、生產、銷售,只有籤了某些「流量明星」,作品才賣得出去。平臺、製作方默許甚至鼓勵粉絲刷數據、控評,黑對手、撕番位的現象屢見不鮮。
畸形模式下,排名的先後、署名的字體大小,都可以引發撕番。廣告代言商品越高端越好,「全球代言」比「中國區代言」高貴,同臺亮相「C位」最光榮,出席同一場合都想當「大軸」。總之,處處都要顯示「我更紅我更有市場我身價更高」。「做數據」的種種操作中,假播放量、假收視率、假作品評分就順理成章了。能夠體現地位的海報,更是一寸都不能讓。
眼下,娛樂業亂象正在面臨更嚴的監管,明星藝人榜單被取消,給了刷流量者一個重擊。值得關注的,還有一張張海報上不見硝煙的爭奪。那些奇怪的署名,可能提示著創作秩序的異化。
兩年前,幾家視頻播出平臺和影視製作商就曾發出一份關於行業自律的倡議,其中提到,抵制攀比之風,「藝人番位排名權、演職人員選擇決定權應由投資方、製片方依法依規依合約確定,任何人不得對此提出無理要求、強制性要求,幹擾正常創作」。
當年,好萊塢明星格裡高利·派克參演《羅馬假日》,合作的女演員奧黛麗·赫本只是新人。派克讓片方在海報上將赫本的名字印得跟自己的一樣大。電影後來成了經典之作,也留下了一個有關紳士風度的美談。
其實,普通觀眾並不像粉絲那樣關心番位。一張電影海報的「正確打開方式」,無非是誠實地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是什麼題材,主創人員是誰。不要再玩「掛羊頭賣狗肉」的文字遊戲了。
(張國 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