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老街旅遊攻略(濱海旅遊城市必打卡地)
2023-07-07 16:53:19 3
老街—珠海西路
北海老街一般指珠海路,老街形成於1927年前後,但它的起源卻要追溯到19世紀初。自那時起,一批西洋建築陸續在北海建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文化融合,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見到的騎樓老街。這些騎樓並不是西洋建築的簡單翻版,從深層文化根源來看,它體內流動著的是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血液,是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美麗的結晶。
正街
老街的建築有自己的地域特色,又吸收了嶺南建築的特點,還吸取了西方建築的一些藝術風格,前店後居的建築格局、中頂鋪、拖籠門、西式女兒牆裝飾。老街的形成,也奠定了北海城市生活的基礎。獨特的地理位置、中西文化的交匯、亞熱帶海洋氣候等等造就了北海人獨的生活習俗、生產習俗、節日風俗、語言習慣。
老街蝦餅攤
對於很多旅遊愛好者來說,去一個地方,能走一走當地的老街古鎮,品嘗一下地方特色的美食,了解一個地方的風土人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當然老街也一樣。
特色美食—蝦餅
北海最著名小吃之一的-「蝦餅」曾經上過中央電視臺,老街上的蝦餅是由一層加了小蔥的麵糊,包裹著海蝦炸制而成。焦黃焦黃的外表酥脆可口,香噴噴的,每咬一口蝦餅,都能吃到兩、三隻小蝦,再加上點點香蔥的翠色進行點綴,還沒入口,就已足夠讓人垂涎三尺。
熱鬧的老街
當然除了誘人的美食以外呢,但是除了特色美食外,這裡也同樣因為優越的地理位置發生了當時震動中日的「北海九三事件」
「丸一大藥房」
六十師師長—翁照垣
日本帝國主義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前,派遣了不少間諜潛伏在我國城市和軍事要塞周邊活動。北海是我國西南通往海上的重要門戶,日本間諜中野順三在此開設丸一大藥房以作掩護,平時以打鳥、釣魚為名,足跡遍及北海、廉州一帶,秘密繪製地圖和測量港口航道水深及記錄潮汐,為日軍提供情報。1936年9月3日夜,抗日救國新編十九路軍六十師師長翁照垣派了5名便衣人員詐稱買藥,潛入丸一藥房,將間諜刺死,即「北海事件」。
中野信三被刺房間
如今「北海事件」發生地、丸一藥房舊址被定為「北海國家安全教育館」,如果有朋友不清楚的可以自行搜索「北海事件」或「九三事件」
北海市國家安全教育館
街邊的珠寶店
老街同時也是北海商業文化的發源地,是北海人生活的珍貴膠片, 1927年以前珠海路店鋪鱗次櫛比,每一段都有分工,東段的店鋪主營魷魚、沙蟲、蝦米、魚乾等海貨,中段的店鋪主營來自蘇杭的綢緞,西段接近外沙港口,則賣纜繩、漁網、魚鉤、漁燈、風帆布、船釘等漁民用品。如今分得沒那麼細了,但仍在展現新時代的商業文化。
手工坊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最令人矚目的就是在老街各路段的雕塑了。
《先睹為快》
雕塑《先睹為快》。1895年12月世界第一部黑白無聲電影問世,1903年英籍醫生李慧萊到北海普仁醫院工作,帶來電影機和影片,這是廣西最早的電影放映活動,北海成為中國最早能看到西洋無聲電影的城市之一。
《搖水井》
雕塑《搖水井》講述的是1928年珠海路拓建後,由北海市商會牽頭,各商戶捐資,在珠海路旁打管井8口,方便街區市民用水。因採用手搖取水,故名「搖水井」。街區啟用自來水後,搖水井逐漸拆除。男孩彎下腰洗頭的雕塑,最吸引孩子們了,他們紛紛模仿這個有趣的造型。
《趕海歸來》
這個《趕海歸來》雕塑表現的是疍家人以船為家,捕魚為業,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疍家純真少女趕海歸來,街頭小憩。雕塑的創作者顯然有很多想法,有意在疍家少女小憩的長椅上留下了空位,方便遊人參與合照。除了這幾個還有《制陶工匠》、《鹹水歌》、《休閒生活》、《行者》等些雕塑。
《基督教堂》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區,店鋪鱗次櫛比,中段的店鋪主要經營來自蘇杭的綢緞,東段的店鋪主要經營幹海貨,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鋪全部經營漁民用品。隨著時間的推移,珠海路逐漸失去了昔日的繁華,除了稀稀落落的幾間店鋪經營漁具外,其他店鋪幾乎都成為民居,街道建築日漸老化。
夕陽襯託下的老街
如果有朋友想要去老街玩的話,建議下午或者晚上比較好,因為人比較多、熱鬧、氛圍也好。但如果是喜歡攝影的朋友可以選擇清晨去,清晨的老街拍出的照片比較有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