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的地震有多可怕(地震的威力有多大)
2023-07-20 10:28:46 2
地震的威力究竟有多大?地震一直是人們不願意遇到的自然災害,每當有地震來襲,一定會造成一定的傷亡,如果是一些特大地震,那場面簡直不敢想像。
地震的威力比如在1976年我國經歷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帶給中國人們太多無法癒合的傷痛,也正因如此人們才如此地懼怕地震。那麼地震的威力究竟有多強呢?我們就拿日本的3.11地震來說,這是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的地震,地震等級達到9.0級。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2011年的3月上旬,日本的東北部地區,時常發生地震,但是震級不高,外加日本本就是地震頻發的地段,所以觀測人員並沒有在意,只是提醒廣大市民,注意在地震中的保護,直到3月9日這一天。
這一天,日本地震監測局發現東北部海域的地震震級,已經來到了7.2級,地震甚至造成了一些地區的海嘯。但是第二天,地震的震級開始大幅下降,於是對這次地震的觀測就沒有了後續。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結果,到了3月11日下午14時46分(日本時間),西太平洋海域,也就是日本的東北部分,傳來了非常強烈的震動。如此強烈的地震僅僅只持續了一分鐘左右,但是強烈的地震卻引起了非常強烈的海嘯。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其中,最高的海嘯一度達到了23米左右,巨大的海嘯直接襲擊了日本東北部的沿海城市,剛剛經歷過地震的沿海城市已經殘破不堪,又面對巨大的海嘯,直接導致日本的12個都道縣,共死亡15900人。
除了如此高的死亡人數,日本的福島核電站也遭到了非常嚴重的衝擊,直接導致了福島核電站發生非常嚴重的核洩漏事件。地震的威力如此之大,那麼地震是怎麼形成的?
地震的形成地震其實是一種自然現象,當地球的地殼釋放能量時,會產生一定的振動,而振動則會形成地震波。如果地震波的強度非常大,地震也就會因此產生。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並且,在不斷的板塊運動中,板塊的碰撞和擠壓,也是產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人們也將大陸板塊活躍的地方稱之為地震帶,一共有三個,分別是亞歐地震帶、洋脊地震帶和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而我們剛剛所說的日本,就比較倒黴地處在地震帶中,這也是日本地震頻發的原因。其實,地震根據發生位置的不同,也被分為不同的種類。如果地震發生在板塊邊界上,我們稱之為「板緣地震」。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如果地震發生在板塊內部,我們就將其稱為「板內地震」。如果是火山爆發所引發的地震,我們就稱之為「火山地震」。日本頻發的地震屬於「板緣地震」,主要出現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而中國內部發生的地震,則屬於「板內地震」。除此在外,地震還可以根據形成的原因劃分不同的種類,如果是因為斷巖層等地質構造發生改變,從而產生的地震,被叫做「構造地震」。如果是在火山爆發時,火山內部巨大的能量,對地殼產生非常劇烈的衝擊。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從而產生強烈的地震,這種被稱作為「火山地震」。如果是地層陷落導致的地面震動,被稱為「陷落地震」。如果是人為爆破等人為因素造成的地震,則被稱為「人工地震」。除此之外,地震還可以根據其他方面來分類,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地震的原因和種類我們了解了,那麼地震的震級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地震的分級和分類關於地震的分級,其實也不難理解,地震的分級主要是根據產生能量的多少來進行劃分的,並且高等級被相鄰低等級的能量要高至少32倍。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也因此,地震的等級一般被劃分為9級,其中1級的地震為超微震,能量只相當於85gTNT爆炸的威力,人們更本感受不到這種地震。並且按照32倍的能量遞增來計算,2級、3級、4級地震的能量都很難被人們所感受到。
但是,震級到了4.5級,地震產生的能量已經相當於85噸TNT的能量了,此時人們應該能稍微感受到一點震動,這種地震也被稱之為「有感地震」,雖然能感受到地震,但是這種震級對建築物幾乎沒什麼影響。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當震級來到5級,振動能量已經達到了477噸TNT爆炸的威力,此時的振動,又被人們稱之為「中強震」,此時的地震已經具有一定的破壞力了。當震級達到7級,此時地震所產生的能量,已經相當於47萬噸TNT爆炸的威力。
能夠輕而易舉地摧毀房屋,甚至可以引發海嘯,最著名的高雄地震就是這個等級。如果地震等級上升到8級,那麼地震產生的能量就相當於1500萬噸的TNT,當年中國的汶川大地震就是在這個等級。
素材均來源於網絡
如果地震等級繼續上升,那麼地震將變的非常恐怖,8.5級地震的能量為8500萬噸TNT爆炸的能量,9.0級地震的能量,則更是達到了4.7億噸TNT。從這些數據你都能想像出這種地震的恐怖。
而在人類歷史上,智利曾在1960年爆發了一次9.5級的地震,此次地震也導致智利超過一半的國家領土被毀壞,大量的人民死亡。而根據計算,如果地震等級到達10.0級,那麼爆發出來的能量,能超過150億噸TNT爆發所誕生的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