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獻禮電視劇《絕命後衛師》觀後感
2023-08-10 14:24:43
《絕命後衛師》書寫鐵血忠魂,還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已逝的英靈們再次閃耀在螢屏上,就是對歷史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對忠誠與擔當的闡釋和解讀。以下是小編帶來的絕命後衛師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絕命後衛師觀後感(一)
電視劇《絕命後衛師》是為紀念長徵勝利八十周年而創作,聚焦重大歷史轉折時期關鍵時刻,再現了那段歷史和困苦歲月,那是一首悲壯的長徵史詩,那是一段向死而生的戰鬥歷程,那是閩西兒女赤膽忠心的再現……
紅三十四師全體官兵生死存亡之際,顧全大局,將生命置之度外,一路喋血鏖戰、浴血殺敵,在中央紅軍縱隊的身後築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保留了革命的火種和勝利的希望。可以說,他們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拼將十萬頭顱血」,為中國革命視死如歸的精神,就是長徵精神的見證。而央視播出《絕命後衛師》,無疑就是對長徵精神的進一步傳承和弘揚。
歷史總會以悲壯的面目示人,在世界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紅軍長徵更是如此。在那場空前的戰略大轉移中,心懷豪情壯志的紅軍戰士,無論是面對連鳥兒也難飛過的雪山,還是吞噬人的生命於無形的草地;無論是頂著國民黨軍隊的飛機炸彈,還是冒著各路軍閥的槍林彈雨,都體現了紅軍戰士為了正義事業和勞苦大眾,「唯有犧牲多壯志」的氣魄。
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時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決一死戰、克敵制勝,這些都是長徵精神的內涵。」撫今追昔,可謂感慨萬千,紅三十四師絕命斷後,6000餘名閩西兒女血灑湘江,就是「革命理想大於天」的恰當註腳,也是「不怕犧牲」的最強讀白,更是在大我和小我之間的準確選擇,更是顧全大局、不辱使命的見證。
《絕命後衛師》書寫鐵血忠魂,還原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讓已逝的英靈們再次閃耀在螢屏上,就是對歷史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對忠誠與擔當的闡釋和解讀。血雨腥風的歲月已經過去,而今全國人民正在中國夢的指引下奮力前行,這無疑也是偉大的出發、特殊的長徵。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承擔著民富國強的使命,這也是一種趕考。因此,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繼承先烈們的遺志,始終不忘初心、顧全大局,無論在哪一種艱難險阻的任務面前,都應該挺身而出,勇於擔當。
「苦不苦,想想長徵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絕命後衛師》能在這個時段在央視和全國人民見面,是對理想信念教育的再出發,也是對長徵精神的獻禮之歌。相信,隨著《絕命後衛師》的播出,紅三十四師那6000個不屈的英靈能永遠被公眾傳頌,長徵精神也定能植根於廣大群眾心中。
絕命後衛師觀後感(二)
央視一套晚間黃金檔正在播出的電視劇《絕命後衛師》,唱響了紅34師在長徵途中作為後衛部隊,掩護中央紅軍突破重圍,最終幾乎全軍覆沒的慷慨悲歌。該劇由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和福建省委宣傳部等單位拍攝。芶鵬任製片人,董亞春執導,錢林森編劇,張桐、李強、郭廣平、鄭昊等眾多實力派演員聯袂主演。
該劇將焦點放在長徵的非決策層,即普通的紅軍指戰員身上,除了刻畫師長陳樹湘、師政委程翠林以及團長蘇達清、韓偉、蔡中、政治委員俞選文等34師核心指揮員的形象,也挑選了賴老石頭、賴嬌嬌父子、林金成三兄弟、張桂雄、李滿玉夫婦、木子李與獵人師徒等一系列人物組合來豐富全劇的人物結構。
紅軍長徵是一項艱苦卓越的遠徵,《絕命後衛師》的拍攝也同樣是一場艱難的戰鬥。劇組在福建龍巖長汀實地拍攝,85%的戲份都是艱苦的外景戲,開機前後又適逢福建的雨季,為了順利完成拍攝,劇組多次搶修了通往現場的道路。不過艱苦的環境也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連綿不絕的雨水、蒼茫的群山、陰霾的天氣、充滿泥濘的山路,在影調上打下了基礎,展現出畫面的厚重感。恬靜的古鎮,古樸的土樓,通過光暈、光斑、光線的散射又營造了一種令人流連的田園氛圍。
紅34師的絕命後衛任務是一項向死而生的悲壯任務,該劇上演多場在情感、情緒上極具感染力的重頭戲,比如34師的出徵、陳樹湘與母親相見時的感動人心、蘇達清因不執行返程任務而被撤職、李滿玉受重託帶著名單撤離,尤其是每個紅軍戰士不同的犧牲方式……都將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