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甫金屋讀後感(李佩甫的金屋主旨是什麼呢)
2023-08-10 09:29:40 3
今天又看了一遍《金屋》,在沒有看開片的序之前,我的感悟是兩個新舊觀念在80是年代的鬥爭,一個暴發戶楊如意和一個村長楊書印的鬥爭。
暴發戶楊如意從小在卑微的環境中長大,靠著和後爸磕頭而活,長大後,在外面6年的時候,經歷各種歷練,成為暴發戶。
回村後,第一時間蓋了一座「金屋」,正式開始了和村長和整個村子的村民的鬥爭。
村長楊書印,在位38年,靠著陰謀詭計,先後送走了6任支書,在村裡豎起了絕對的威望。
暴發戶的「金屋」,像一塊巨石始終在村長和村民心中壓著。
而暴發戶楊如意和村長楊書印的兩次鬥爭都是以村長的失敗而告終,最後村長也下臺了,預示著一個就得觀念徹底崩塌了。
因為一座《金屋》,引起了人民對金錢的噁心,甚至是詆毀,也有少數人民被金錢吸引,選擇去努力追求,還有兩個人,選擇了敲詐勒索。
個人認為金錢沒有錯,《金屋》沒有錯,人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沒有錯。錯在惡意詆毀,錯在敲詐勒索,錯在搬弄是非。
因為一座《金屋》而導致村民的群體反感,並不是那個年代才有的,如果一個從農村出來的人,掙了很多的錢,在農村也蓋一座《金屋》,也會引起村民的反感,這就是人心,見不得人好,農村是非多,並不是農村不好,而是農村的人幾代人都居住在一起,太過熟悉,反而關注的過多。
為什麼在城市很難引起這樣的反映呢,那是因為在城市,大部分人對彼此不了解,也就談不上是非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農村出來的,即使有錢了,也很少願意會農村發現了,並不是農村沒有機會,而是農村的是非多,辦事的難度也大。
然而看到前面的序,這個序表達的觀點太過高深,涉及到了神,也有宗教的觀點,最後回歸大地,沒有什麼實用的觀點。
這裡我想到了《大江大河》裡面的一句臺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也有現代大眾的仇富心理,也從側面可以得出破解的辦法,那就是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