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觀《死亡詩社》有感【推薦】

2023-08-10 11:59:59

  《死亡詩社》據說不是一部尋常的老男性電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死亡詩社》有感,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觀《死亡詩社》有感一:

  墜落的星火,關於自由,關於夢想,這是我看了這部所謂勵志電影後最為中肯的評價。

  是的,勵志,但我的瞳孔映射到我腦海深處的更多的東西,便是熱血撞上父母渴求的期盼的眼神,迸發出的電鋸在牆壁之間穿行的火花四濺的令人頭皮發麻的噪聲,和,那顆飛翔的心被濃縮到有大大掛鐘的哥德式建築裡,深深印刻著四大信念---傳統,榮譽,紀律,卓越。還有就是,開學典禮上,當孩子們舉起莊重進入禮堂時,奏著的那肅穆的令所有人側目而視的音樂,於我而言,一直是像舉行葬禮時那會勾發人內心的不安與惶恐的追思之音。請原諒我的唐突,可是我不能阻止自己那樣悠揚放肆地思考,況且,受基廷先生的教化,我現在也是走在及時行樂的路上,我那麼想著,我就那麼寫著,靈感的繆斯轉身就不青睞我了,所以我那麼急急地追趕她的步伐,用電腦鍵盤敲擊著此時的夢想,努力地寫下這一點點我現在的感想,並希冀著終有一天它就抓住大部分人的眼球,很久很久之後,當後人繼續觀摩經典,或許都要借鑑這篇評論,去更自由地思想。不可否認,我竊取了偉大的基廷先生的至理之言來作為本文的標題「及時行樂」,我也不想拾人牙慧,只是,還能有更好的語言來讓人立刻領會其中精髓嗎?「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而當你步入我的行文,我也願你即刻汲取其精髓。

  而至影片的中部,那奇怪的音樂再一次迴蕩在像一座教堂的學校裡,霧靄沉沉的校園,平靜無波的湖面,吹著嗩吶的人—也許那是查理,虛幻縹緲也不甚真切,在宿舍來回踱步、為寫詩靈感而踱步的陶德。清晨,靜謐又安詳。似是強而有力的夢要被實現的前期寧靜,也似乎是為了聽見什麼破碎而製造的強而有力的立體效果

  「梭羅說,大多數人都生活在平靜的絕望中。」應了這句話,當一切平靜下來的時候,也就是故事終場,但也許是要證明那些夢裡的東西也是真真實實存在過,也可能是據實描述人總有夢,總是為了那些全世界覺得是錯誤的虛無去嘗試,去放縱,去闖,去義無反顧地求一線生機,去奢侈那些不可能實現的夢,所以在煙消雲散之前,他們都那樣勇敢一回,那樣掙扎一次。

  當基廷問尼爾有沒有把他關於演戲的夢想、他的熱忱胸懷袒露在父親面前時,他躲閃的眼神、躲避的言辭告訴我他並沒有,基廷就那樣看著他,在他正在整理的書桌前,那樣關切的、心疼的、無奈的、鼓勵的眼神,其實他和我一樣明了。但是從尼爾得到話劇競演的活動單到他決定違背父親出演,第一次,這樣肆意,只是因為不想辜負自己,「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擊潰…以免在我生命終結時,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

  陶德為了能夠在大家面前念詩而努力;納克斯為了追求一見鍾情的女孩克莉絲做了那麼多「出格」的事;查理做了那個在校刊上公開要求學校招收女孩的努安達……他們微笑著面對一切,含著熱淚去承擔那所謂後果---就是收拾夢被摔裂的躺在地上無力掙扎的碎片。我相信著,無論別人怎樣用淫威去徵服他們,只是肉體被束縛,只是雙手被捆綁,在那不真的聲明書上籤下那屈辱的名字,最後,他們會用靈魂來證明自己夢想的貞潔,他們仍然會站上桌子,大聲喊「啊!船長,我的船長!」那象徵著自由與夢想的名字,那述說著會一直有新視覺、新創造的精神。

  其實,因為在我這般年紀,和男孩們差不多的青春,他們的夢想、他們的糾結與掙扎,於我而言,是完全有著靈魂深處的共鳴的,所以,無論是他們組建古詩人社、抽菸、追女孩、研究雷達,還是如何叛逆、違背父母的意願、惶恐而又興奮地與學校抗爭,我都完全可以接受並理解著。有時,我也會變得非常激動,非常,羨慕他們,我羨慕他們的勇氣,雖然或許被教條主義壓制久了,一開始會猶豫、怯懦,但最終還是自由獲得壓倒性勝利而「及時行樂」,可是我不一樣,我有著和尼爾相差無幾的父母的期許,我有著和陶德一樣的心性和怯懦,但是最終,無論我有多麼自以為高貴的靈魂和多麼自由的思想,我也只能違背自己的心意而保持一個乖乖牌的形象。「勞勃佛洛斯特說過,樹林裡兩條岔路,我選擇人走得比較少的那條路,那裡有天壤之別。」我選擇了大多數人走的路,我這樣完好地存活至今,而他們,別出機杼的他們,理應有個美麗的結局。

  但是我唯一沒有料想到的,就是尼爾會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來獲得自由。「走上絞刑臺,行至槍口,我安之若素」,尼爾貫穿了自由的始終,不自由,毋寧死,他褪去身上的所有而讓自己赤裸,在雪天裡,白色,那就是他的靈魂的顏色,他把花冠放在雪地裡,其實就是放在自己的靈魂上,帶著從一開始的不安分因子去奔赴自由,也許作者覺得這就是年輕的資本,夢想的誠懇,人的永遠的遺憾,而靈魂永恆的自由,這就是生命,就是夢想。

  夢想散場,把夢想帶來的人就要奔赴另一場,基廷走了,他在威爾學校種下夢的種子,卻終於無法看著自由的思想開花結果,他的「及時行樂」會不會也一併追隨著他踏上新的徵程呢?回眸何處含淚,徵途落英繽紛。

  觀《死亡詩社》有感二:

  即使處在陰溝裡,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王爾德的這句話應該是對《死亡詩社》最好的註解。在所有以浪漫化思想為主旨的電影中,《死亡詩社》是少有的能將理想與激情推到極致,並且沒有過於烏託邦化,依舊與社會現實相契合的電影。它以一群師生的微觀視角去折射宏觀下人們的精神訴求,用不討巧的戲劇結構卻成功將影片主題推至高潮,完美展現了以一場浪漫主義的盛宴。

  與其他以師生為主要人物形象的電影中相比,基汀老師的人物性格是較為單一的,但是編劇和導演更多的是將基汀老師塑造成類似耶穌的傳道者形象,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行事方式賦予人物足夠的厚度,並以帶有一定悲劇色彩的故事背景給予基汀老師這個人物足夠的說服力,保持人物形象浪漫化的過程中不與現實脫節。

  當一個死水般的體制內出現一個活躍的變數時,所有的腐臭都站在了光明的對面。在所有表達對理想和自由的追求的電影中,新思想的出現總是先面臨著受舊秩序壓迫的局面。如《搏擊俱樂部》中的泰勒,《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馬修一樣,基汀老師就是第一個對固有權威發起挑戰的變數。但是和泰勒的暴力,馬修的被動不同,基汀通過刪減代表著傳統思維的課本化解舊體制在學生心中的威信,通過詩歌創作激發學生思想的創造力,用春雨潤無聲的方式,將浪漫主義思想滲透進這個腐朽的體制,希望在下一代的身上播種出新的活力。

  承載影片主旨的道具也富含了浪漫主義氣息,從基汀老師朗誦的詩歌到尼爾熱愛的戲劇,從湖畔的草地到山洞裡的燈光,電影中這一切詩意化的設置都暗示著浪漫主義就在學生們年輕的血管裡湧動著。

  《死亡詩社》與耶穌受難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的契合也賦予了影片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從卡梅倫的告密與猶大背叛相似,到基汀老師被開除與耶穌之死相吻合,再到最後基汀老師出現後學生們站上課桌向固有權威反抗與耶穌復活廣布福音的象徵意義一致,這一意象的代入體現出濃烈的浪漫主義情懷,預示著這只是希望的開始而不是結局。

  而尼爾作為殉道者的身份則推動著影片中後段的小高潮,他帶著戲劇中的草帽赤身站在漫天大雪前,用代表著上一輩權威的武器結束生命來呼喊出他對理想的追求,意味著他超脫了肉體的束縛如《飛越瘋人院》中的麥克墨菲一樣達到了精神層面的自由,用殉道的方式使影片主旨悲劇性的升華。尼爾殉道前的最後一笑,是對他心中浪漫思想最絢爛的闡釋。

  觀《死亡詩社》有感三:

  在一所以「傳統、榮譽、紀律、優秀」為四大支柱的貴族男子學校中,幾個被家庭寄予厚望的17歲左右的男生們,總結的四大支柱卻是「嘲弄、恐怖、頹廢、排瀉」。反應了年輕人對身處其中的學校教育現狀的扺觸與無奈。尼爾的父親強迫他放棄自己喜歡的、課餘校史年鑑編輯工作,要他一心一意考醫學院,他的爭取立即被父親的恩威並重鎮壓了,他甚至沒有太多的難過,說明年輕人成長中被強制、無自我的現象普遍而深遠,觀者對學生有點同情。

  學校來了一名新的英語老師基丁,他曾經是該校最優秀的畢業生,因為在該校受過學生們正在受的傳統教育之苦,他理解學校教育缺失的是什麼,理解學生作為一個個獨特的人需要的是什麼,他實施了與傳統教育相反的以人為本的教育。

  他讓學生撕了課本上的序言,認為序言中對詩的思想性、哲理性的解讀僵化,詩本身就是生命的歌唱。這一撕掀倒了權威、解放了思想,讓學生不是用觀念去理解詩,而是用生命去感悟詩。他讓學生在課堂上站到講臺上,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世界。引導循規蹈矩的學生託德發現內心的激情,語言的詩意。他讓幾位同學一起走步,最後他們走向一至而圍觀同學也鼓掌擊節,以此告訴學生每個人本來是獨特的,但堅持自己不容易。他告訴學生:文字和思想能改變世界,詩才是生存的原因,人生很短,及時行樂,活出自已。

  基丁的新教育喚醒了學生們內心壓抑的自我,他們效法老師年輕的時候成立了死亡詩社,個別同學甚至冒著被學校開除的風險在校報上以死亡詩社的名義建議學校招女生。尼爾在基丁的鼓勵下,說服了父親參加了《仲夏夜之夢》的演出。學生們個性得到張揚,激情得到釋放。他們愛戴讓他們的生命有新的體驗的基丁老師,稱他為「船長,我們的船長。

  然而,校報發表傳統教育者認為不堪的文章的風波未平,尼爾又因不堪忍受父親要他轉學上軍校的強制安排自殺。尼爾的父親認為尼爾的死與基丁的影響有關,向學校提出控告。在學校調查這件事時,死亡詩社成員發生分化,有人為求自保把一切算在基丁老師頭上,有人被迫在調查報告上簽字,基丁老師被學校開除。

  一個想有獨立思想與獨立意志的孩子死了,一個想培養學生有獨立思想與獨立意志的老師被開除了,一個能讓人享受獨立思想與獨立意志的死亡詩社解散了,以人為本的教育在與以知為本的教育博弈中失敗了。然而,當基丁回到他曽經的課堂取自已的東西準備離開時,他的學生不顧校長的阻撓,像基丁當初鼓勵他們做的那樣站上課桌,向老師致敬、致謝、道別。自由、獨立的種子在學生心中向死而生……

  看完電影,心裡有點亂。我能看清傳統教育的弊端,也非常欣賞基丁老師,可我做不到絕對的批判與推崇。學校的四大支柱是「傳統、榮譽、紀律、優秀」,這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好,關鍵是什麼樣的傳統、什麼樣的榮譽、什麼樣的優秀標準。基丁老師說:「詩、美、浪漫、愛是我們生存的原因」,那前提條件是生存,倘若不能生存,誰還想得起這些奢侈的原因呢?尼爾的父親說你要先去學醫,等你畢業了你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這是世上大多數人的人生經驗,你要先佔得人的位置,才能做一個理想的人,否則一切都是空談。基丁老師說:「每一個人總有一天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要努力尋找自已的聲音,因為你起步的時間愈長,愈不容易找到。」世上誰能不顧一切為自己而活,就是基丁老師自己,也是優秀地畢業了、上過理想的大學、有過輝煌的經歷,才有機會回到母校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想,傳統教育與基丁的新教育都需要反思。禁祻思想、壓抑人性、把教育做成流水線、漠視學生自主權固然不對。但為了實現自我,不恤向死而生也不值得提倡。教育要使人對人生種種滋味,暢快與壓抑、自由與束縛、希望與失望、愛與恨、稱心與違願......都要經得起,並且懷一顆詩心去對待,那才是真正自由、獨立的生命,也是教育的追求。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