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最新戰爭電影《勇士》觀後感

2023-08-10 15:43:14 2

  《勇士》的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傳承對當下信仰缺失的中國社會不啻為一種醍醐灌頂的心靈震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年最新戰爭電影《勇士》觀後感一:

  《勇士》:我們都是超能力者!

  同樣是主旋律戰爭片,同樣是從頭到尾猛打一通,「主旋律御用導演」寧海強執導的《勇士》比之前香港導演彭發拍的那部《我的戰爭》靠譜多了!劇情、角色、情緒、氛圍等方面都更勝一籌,戰爭戲也不乏看點。由於有一晝夜奔襲120公裡「飛奪瀘定橋」的戰爭史奇蹟打底,影片主創乾脆徹底放飛想像力,將戰爭戲的動作場面玩出不少花樣,紅軍戰士的體力和能力全面開掛,簡直有如超級英雄,讓人看完心裡只有一個字——服!

  「飛奪瀘定橋」的故事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這是紅軍長徵途中的一場關鍵性戰役,在前有阻截後有追兵的危急形勢下,中央紅軍從大渡河東西兩岸夾江而上,其中右岸的紅四團官兵在天降大雨、山路崎嶇陡峭的情況下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120公裡,第2連連長廖大珠等22名突擊隊員冒著敵人的炮火、踩著鐵鏈奪下橋頭,最終與左岸部隊一起佔領了瀘定橋,從而讓中央紅軍轉危為安,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由於「飛奪瀘定橋」在我軍戰史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影視作品呈現,今年又被冠以《勇士》之名再登大銀幕,導演的創作思路也明顯不再固守傳統的主旋律套路,而是充分照顧到當下觀眾的審美喜好和娛樂需求,運用商業大片表現手法,將「飛奪瀘定橋」這個傳奇壯舉以更為傳奇、刺激、火爆的方式呈現出來,同時影片的精神內核和角色塑造依然保持了主旋律影片一貫的真善美和高大上。總體來說,《勇士》這種「主旋律大片商業化」的手法,跟之前同類型的《我的戰爭》相比,明顯更加成熟,主旋律與商業化的平衡把握得更好,因而也相對來說更加好看。

  從《勇士》的方方面面都不難看出影片主創求新求變、製造看點所花費的心思。就拿影片開頭來說,在紅軍行軍途中居然驚現國寶大熊貓的身影,不是說早就不允許訓練熊貓拍戲了嗎?所以影片能奉獻這個「驚喜」實在是令觀眾喜出望外,而且在巧妙的剪輯之下,熊貓還能奉獻出「精彩演技」哦!從偶遇紅軍的好奇到紅軍餵它吃竹子的乖巧,熊貓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是那麼可愛。隨後突然降臨的戰爭戲,熊貓的表情動作也能完美配合氛圍,槍聲響起,熊貓被嚇得一激靈;爆炸四起,熊貓也在爆炸中翻滾。最終跟我軍戰士一樣轉危為安,望著紅軍離去的樣子仿佛有不舍之情,真是讓人感覺沒看夠呢!

  影片開頭有熊貓作為「客串嘉賓」出場,極大地提升了觀眾的觀影興致,隨後接二連三的戰爭戲,主要靠「火爆」與「開掛」二字持續吸引觀眾。開頭的強渡安順場與結尾的強攻盧溝橋,形成一頭一尾兩場戰爭大戲,場面壯觀、火爆異常。尤其是影片為了突出火爆感,明顯減少了對步槍射擊的呈現,主要展現敵我雙方輕重機槍火力全開、衝鋒鎗瘋狂掃射,還有迫擊炮的連續轟擊的場面,營造「槍林彈雨」激烈感來突出影片火爆戰爭片的氣勢。在「飛奪瀘定橋」一路上發生的一系列小規模戰鬥,影片則採取了類似「闖關遊戲」的表現手法,敵軍採用一個又一個戰法來襲擾和堵截我軍,而我軍則見招拆招一一應對,千方百計完成「闖關任務」。在此過程中,我軍和敵軍的能力都進行了適當的浪漫化誇張,來強化對決的精彩激烈,我軍戰士更是有如變身超級英雄一般全程開掛、無所不能,比如說我軍戰士為了端掉敵方炮兵陣地,突然開啟跑酷技能,高來高去,有如猿猴一般靈巧地從一棵樹到另一棵樹攀援騰躍,翻過巖石峭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有如神兵天降一般將敵軍的炮兵繳械。後來遭遇敵軍伏擊時,紅軍戰士也能突然變身「人猿泰山」,抓著樹藤蕩著鞦韆從空中向下面的敵軍掃射、扔手榴彈,你說霸氣不霸氣?最後我軍戰士爬鐵索過瀘定橋也是全程開掛,拿著金屬鍋盆就像拿著美國隊長盾牌一樣能擋子彈,中彈掉下橋面被戰友拉住、戰友使勁一甩還能「飛」回橋面,功夫不是一般地好!片中的紅四團團長更是神奇,大腿中彈腐爛,在120公裡強行軍的前一天就已經走不動了,後來強行軍開始卻仿佛問題不大了,好多沒病沒傷的戰士跑到最後有不少都累死在路邊,而這位腿上負傷的紅四團團長跑到終點依然有餘力精神抖擻地指揮奪橋戰鬥,這也是超能力者啊!

  前面之所以說《勇士》比《我的戰爭》拍得更好,主要是因為本片在劇情、角色、情感方面比前者有更為豐富細膩的表現,這就是內地導演比香港導演更懂得如何拍好主旋律優勢所在。許多戰爭片雖然都能展現火爆的戰爭場面,但對總體戰局的介紹和呈現往往不足,導致觀眾看完除了留下火爆印象之外,對整個戰爭到底是怎麼回事依然很模糊。《勇士》則利用大量直觀明了的手法讓觀眾對於「飛奪瀘定橋」的全過程有更為清晰的認識,除了敵軍指揮室裡巨大的立體沙盤展現了瀘定橋周邊的地形以及重重關卡之外,影片還一再結合電腦特效,將紅軍左右兩岸進擊的行軍路線展現得清清楚楚。在角色和情感方面,除了主旋律影片對於我軍指戰員一貫的不怕苦不怕死、親民善良的常規塑造之外,還十分注重用親情和友情來打動觀眾,比如說片中一位紅軍戰士對一個女流浪兒的悉心照顧,寄託了他對失散妹妹的親情。而另一位紅軍戰士身上總是帶著在中央蘇區失散的女兒的照片,加入飛奪瀘定橋的敢死隊時,還不忘囑咐戰友萬一自己犧牲、要替他尋找和照顧女兒。片中國民黨炮兵俘虜的這個角色,也細膩展現了他從抗拒到融入我軍的過程,而感化他的關鍵點正是我軍戰士為革命為理想的無私忘我的精神,通過對他的悉心求教甚至犧牲自我,給了他強烈的人性震撼。這些人性化表達也讓影片少了一些主旋律的說教色彩,多了一些感人的真摯情感,因而也更容易讓觀眾接受與感動。

  20xx年最新戰爭電影《勇士》觀後感二:

  作為紀念長徵勝利的80周年革命大片,《勇士》的上映自然有著重大的意義,同時相較於現在五花八門的青春片和動輒超級英雄拯救地球的神片,《勇士》的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價值觀的傳承對當下信仰缺失的中國社會不啻為一種醍醐灌頂的心靈震撼。現在的年輕人太需要當年戰爭歲月中的那種精神信念了,如今的我們之所以能如此安逸自在極盡享受之能事幸福生活在和平的土地上呼吸自由的空氣而不用擔心是否還能見到明天的太陽,這全靠革命先烈們英勇無畏的忘我犧牲換來的,如果沒有他們的艱苦奮鬥和矢志不渝的信念,也許今天的你我將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民不聊生的苦難中哀鴻遍野。

  所以作為中華兒女的一員,無論在任何時代都不能忘掉血與火的歲月中勇士們的慷慨悲歌和他們所書寫的偉大事跡。佛教中有「上報四重恩」的偈頌,其中有一條就叫作「國家恩」。革命先烈為了什麼可以不顧一切投入血與火的抗爭,不就是為了國家的和平、民族的興盛嗎?有些影評人本著高人一籌的思想境界不經意間指摘著內戰的大不韙,打著和平主義的旗號反對內戰的諸多不仁不義,甚或舉出美國和韓國的一些影片作為佐證。對於這種觀點,我並無異議,但凡事都有例外,並不是所有的內戰都是非人道的,有些內戰是順勢而為,替天行道,比如「辛亥革命」,有些內戰則是迫不得已,比如「長徵」。評價一段歷史應該客觀公正地評判,而不應該站在理想主義的制高點上進行論斷。

  言歸正傳,回到電影本身上來。影片以1935年5月紅軍飛奪瀘定橋這一著名的真實革命歷史事件為原形,基本上真實演繹了當年紅軍勇士兩晝夜行軍320裡、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全貌,較之80年代的老版電影《飛奪瀘定橋》更加身臨其境、震撼人心,加之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推波助瀾,各種場面的戰鬥如叢林伏擊戰、搶攻戰、炮戰、群戰、對壘戰都呈現得格外壯觀,不僅子彈橫飛清晰可見,甚至濃濃炮火或偷襲的子彈的呼嘯都能讓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看著紅軍戰士在敵人的偷襲下無聲倒地,一陣無以抑制的悲哀便油然而生,很多戰士沒能跑完240裡的山路就陸續口吐白沫累死在中途,更何況還有瓢潑的大雨和敵人的圍追堵截,這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壯舉,也幾乎是不可能創造的奇蹟,每一項都足以載入世界紀錄,每一項都值得全世界肅然起敬——這精神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國籍,謹是對勇士發自內心的嘆服。

  當然,全片的壓軸大戲「飛奪瀘定橋」也沒有辜負觀眾的祈盼,洶湧澎湃的大渡河、天塹奇險的劣勢環境、光禿禿的十三根鐵索還被敵人據斷一根、簡陋的武器裝備、連綿不斷的迫擊炮的轟炸和機槍的掃射以及被敵人玉石俱焚點燃的熊熊大火等,都在鏡頭的切換和背景音樂的襯託下被渲染得淋漓盡致、殘酷悲壯,寧海強導演的執導能力可見一斑。除此之外,白軍田生才與小紅軍的生死兄弟情、藏族小女孩對勇士哥哥的孺慕之情、黃團長與一眾戰士的革命戰友情以及紅軍戰士對過往老百姓的關心幫助等均都刻畫得感人至深,令人動容。可以說,《勇士》在整體的拿捏上比之熱映的《湄公河行動》還要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湄公河行動》著重凸顯的是個人英雄主義,那麼《勇士》則更傾向於為理想而奮鬥的高尚信念主義和休戚與共的團結。影片的最後,李東學不斷喃喃重複著「理想」二字,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為什麼紅軍能夠所向披靡戰無不勝而「正規軍」卻屢戰屢敗不堪一擊的原因。另外,大概是為了增加影片的趣味性和觀賞性,其中有兩處細節頗令人玩味,一處是被槍炮嚇得瑟瑟發抖的大熊貓,還有一處則是嚇得倏忽而逃的金絲猴。這是影片的創意之所在。

更多熱門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