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和白居易曾經滄海難為水(曾經滄海難為水)
2023-08-07 12:48:51
你也許不認識元稹,但你一定聽說過崔鶯鶯,知道《西廂記》。這段曠世之戀的原本,正是取自元稹的大作《鶯鶯傳》。
更有意思的是,《鶯鶯傳》並不是元稹的杜撰,而是取自於他青年時代的一段親身經歷。只不過,元稹沒有戲裡唱得那麼長情。他很快便忘記了苦等的「鶯鶯」,做了高官之家的東床快婿。
直到現在,大家都在罵元稹是「薄情寡義的渣男」——詩裡為亡妻寫著「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實際上半年沒到就另娶新歡,往日深情付流水。但是大家都忘了提及元稹寫詩時的處境。
原配死了以後,一直春風得意的元稹迎來了漫長的官場打擊。他被趕出了長安,清貧度日,舉目無親。那時候想起亡妻,自然情深意切。在這等情形下,元稹有機會贏取名門望族之女,徹底從貶謫的困境中脫身,始亂終棄,也是常情。
大概是因為元稹才貌過人,後世便很愛講述他的風流韻事。其中最知名的一段,大概就是元稹和美女詩人薛濤的姐弟戀。但這個熱門八卦,其實經不起推敲。首先,八卦來自一本名為《雲溪友議》的書,這本書是元稹死後半世紀才有的。書中煞有介事地說:二人相識,是東川節度使嚴某介紹的。可據史料記載,那時東川並沒有一位姓嚴的節度使。
其次,薛濤是西川的營妓,東西穿梭,並不自由。傳言中二人「遊山玩水,談情說愛」的橋段不大具有實操性。最大的破綻,還是薛濤的年齡。彼時,薛濤已經年過四旬,元稹正當而立。如真有「徐娘遇才子」的情緣,一定是轟動全國的新聞,可就連密友如白居易,都不曾對此故事有過詩文記述。
元稹這一生最離不開的男人,就是白居易。元稹備考,要拉上白居易陪同;二人同城,便和白居易一起尋歡作樂;分居南北,託人千裡迢迢給白居易捎去京城特產;皇帝賜了好紙,特意題詩並寄給白居易;彌留之際殷切囑託,要把財寶好馬全送給白居易,並讓白居易替自己寫墓志銘。也正因這三十年的深交,世人甚至將二人的榮辱都看作一體:其中一人的詩有新意,就稱讚「元白新體」;有了缺點,就說元輕白俗。
元稹是杜甫的超級大粉絲。不誇張地說,之後杜甫的身價能夠猛漲,離不開因為元稹的極力推崇。在元稹出現之前,世間並沒有「李杜」之稱,大家都覺得杜甫比李白差得太遠。元稹非但不這麼認為,還極力為杜甫的聲價奔走、鼓吹。在元稹看來,「李杜的詩,雖然可以彼此匹敵,李白在有些文體上,絕對不如杜甫」。
不只在詩歌上力挺,元稹為了杜甫可謂是「命都可以不要」。當時杜甫的孫子想要給杜甫改葬,拜託元稹為杜甫題寫墓志銘。不巧元稹正身染瘧疾,在垂死的邊緣掙扎。但是為了偶像,爬著也要幹,元稹興高採烈地接下了這個任務。
除了作風問題,元稹這輩子最大的罵名,就是「依附宦官,追求權勢」。其實元稹初入仕途的時候,也非常看不起宦官。但經受了十年的貶謫之苦,元稹真的怕了。於是他開始向宦官們贈文獻詩,博得關注。也正因此,元稹直接從貶黜的低谷,走向了拜相的高潮。
客觀來說,元稹雖然選了一條不堪的捷徑,但他當官的每一天,都保留著報國為民的初心。甚至最終,元稹都是在武昌節度使的任上過勞而死。但大家真的太難忘記元稹與宦官勾結的過往。某一次,元稹到政事堂的食堂用餐,吃完飯剛好上了一道甜瓜。某位官員見狀,忽然在瓜上一撣,假裝在撣蒼蠅,實際上是對著元稹說道:「什麼東西,也配來這裡。」非但不提及元稹為官時的努力,每每遇到,還要施以冷嘲熱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