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名字觀後感800字
2023-08-07 09:27:04 2
終於得空看完了新海誠導演的《你的名字》。
不同於《秒速五釐米》片段式的講述,《你的名字》將夢與現實交織融合在一起,以「交換身體」這一新的方式展現在觀眾面前。乾淨澄澈的天空,鄉村田園式的清景,絢爛的彗星尾焰,都讓這部電影深深印在觀眾們的腦海中。
而令我極為佩服的,是新海誠對時間的虛化處理。「時間」是人為創造的,是人們為了證明事物變化過程而選擇的一種描繪方式。而電影中,新海誠將時間虛化了。兩位主人公的相遇跨越了三年的時間軸:男孩認識的是三年前的女孩,女孩憧憬著三年後的京都。即使是地鐵相遇,也只是一個人的欣喜,在同一個世界的兩個不同時間點,他們真實地存在卻又真實地錯過。其中一段,兩人在夕陽下第一次跨越時間短暫相遇,想要寫下彼此的名字,卻終究沒有寫完,男孩留給女孩的,不過是手心的一句:我喜歡你(反過來便是男孩的名字)。
新海誠使人們面對這樣的場景時,除了揪心還在思考:男孩與女孩的名字是什麼?時間洗禮後,他們互換的身體記憶漸漸模糊。茫茫人世如何尋覓?八年光陰過後,他們於地鐵站相遇,凝望進彼此眼中時,名字對於他們來說,是否真的那麼重要?
佛語曰:「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在虛化過後的時間與空間中,男孩女孩不曾記住彼此的姓名,但他們記住了深刻在心底的思念,只是淡淡的一個念想:「我是不是忘記了什麼?我在尋找什麼?他(她)在哪裡?」當他們擦肩時,不需要解釋便明白「你是我要找的那個人」。
原來所有的遺忘都是我們自我欺騙的產物,認清這一事實後,生命原不會剩下些什麼。但新海誠以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兩個字:珍惜。
春山如黛,垂柳畫橋;白雲出岫,倦鳥歸巢。當男孩鼓起勇氣轉身拉住女孩:「我好像在哪裡見過你——」兩人眼眶微潤,異口同聲地問:「你的名字是——」
影片結尾的處理十分感人,兩人在相遇中結束全片。電影結束,屬於我們的生活卻沒有結束,在時間的洪流中我們只是渺小的一份子,但我們仍可以珍惜每次相遇的緣分。
時間敵不過的,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