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個人能力不足怎麼辦(自身文化程度有限)
2023-08-07 13:50:29 3
職稱評審個人能力不足怎麼辦?自身文化程度有限,缺乏參評意識,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職稱評審個人能力不足怎麼辦?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職稱評審個人能力不足怎麼辦
自身文化程度有限,缺乏參評意識
【聚焦:如何破解鄉村人才之「渴」?④】「土專家」評職稱積極性不高咋破解?
本報記者 李國 黃榆 本報通訊員 陳永建
《工人日報》(2022年04月22日 05版)
閱讀提示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土專家」「田秀才」站上「職稱高地」,但仍面臨一些問題,如評定中要求參評人有300畝以上種植面積難達到、受季節影響業績難以直觀展現、報名不積極等。業內人士建議,提高職業農民文化水平,細化獲評職稱人員在優先認定市級示範合作社及其他資金項目扶持方面的政策舉措,激勵職業農民持續提升技能。
「被評為農民高級技師,是政府對『土專家』『田秀才』的鼓勵和肯定,增強了我們帶動更多的農民把鄉村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的信心。」4月21日,在重慶巫溪縣鳳凰鎮的一處蜜柚果園裡,已獲得農民高級技師稱號的譚偉看著忙碌的工人,心裡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我國鄉村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一批依靠自身專業技能,從事一定規模的種植、養殖、加工、物流、農機等農業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群體應運而生。然而這些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土專家」「田秀才」囿於受教育程度、思想保守等限制,面臨晉升「天花板」。
「田秀才」戴上「職稱帽」
今年50歲的譚偉是重慶承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從外出打工到回鄉創業,因經常給鄉鄰傳授自己摸索出來的果樹種植技術及管理經驗,成了巫溪縣有名的「田秀才」「土專家」。
譚偉坦陳,作為一名「農把式」,以前他從來沒有想過評職稱的事,把自己的果園經營管理好,就是他最大的目標。
2019年,譚偉偶然間看到了巫溪縣農業農村委員會發布了農民參與技術職稱評審的通知。「除了參評農民高級技師需要寫論文外,其他諸如農民技術員、農民技師等,不用寫論文,只需要學滿相關技能培訓的課時,並獲得結業證書,經過綜合評定後就能獲得相應職稱。」譚偉說,此前,他已經獲得了多個技能培訓的結業證書,因此順利評上了農民技師。此後,譚偉又向農民高級技師職稱發起衝擊。
「我本身有大專學歷,也有豐富的果樹種植經驗,並且我們評高級職稱不用考察英語水平,論文也側重於總結性、經驗性的內容,所以寫論文也沒多大難度。」譚偉告訴記者,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他如願評上了農民高級技師職稱。
「獲評職稱對於我們這些一線農民來說,是一種身份上的認可和激勵。」雲南省昆明西山區白漁口觀音山村種植戶中級農藝師王倩告訴記者,以往農民在參評一些榮譽稱號和人才稱號時,往往會受到限制,如今獲評職稱就相當於跨過了一道門檻。
昆明晉寧種花大戶虎妹也獲得了農藝師初級職稱。她告訴記者,獲得職稱後,她的企業獲得了市級、省級示範基地稱號,這不僅為她的企業帶來了聲譽,也給產品銷售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農把式」晉升「天花板」需打破
記者了解到,儘管有政策支持農民評職稱,並降低了「農把式」評職稱的門檻,但不少人受到自身文化程度低、思想觀念陳舊及評選部門宣傳發動不到位等因素的限制,出現了農民報名參評不積極的現象。
「剛開始覺得就算評上了職稱,也沒有單位給我發津貼,所以一直沒有動力,後來,在一次授課的時候,突然覺得『土專家』的身份沒有說服力,也名不正言不順,這才產生了參評職稱的念頭。」重慶巫溪縣鑫序農業開放有限公司負責人鄭偉對記者表示,當前,大多數農民不重視職稱,其原因在於自身文化程度有限,沒有評職稱的意識,且不知道有「農民評職稱」這事。
此外,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部分農民認為,由於沒有渠道、沒人推薦、名額有限,部分有技術的「土專家」較難評上職稱;特別是中級職稱要求參評人有300畝、500畝以上種植面積,對部分農民來說有參評難度。而且無論是申報參評初級職稱人員還是中級職稱人員,都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對從事相應農業技術在工作年限、種植養殖規模等方面有相關要求。
今年52歲的李小霞是重慶奉節縣的養殖戶,2021年春節期間,子女給她提過可以報名評職稱,但每天要照料近300頭生豬的她,既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又擔心自己小學都沒畢業,參評會鬧出笑話,所以參評職稱一事只能不了了之。
為農民提供「升級」土壤
「提高農民評職稱、提升素質的積極性先要為他們提供土壤。」在重慶巫溪縣政府看來,農民評職稱最大的「天花板」是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因此,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既能推進農民職稱評審工作走深走實,又能拓寬農民成長之路,造就一支高素質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賦能。
基於此,2019年,重慶三峽職業學院在巫溪縣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天元鄉分院」,並招收了首批「農民大學生」。
雲南省安寧市人社局副局長袁雙秀則表示,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與其他專業系列的職稱評定區別在於,由於不做論文、學歷等硬性要求,且種植業、養殖業受季節等因素的影響,參評人員的業績難以直觀展現,對評定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針對農民反映的問題,安寧市人社部門將進一步加大與農業農村部門的溝通對接,細化獲評職業農民職稱人員在優先認定市級示範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以及其他資金項目扶持方面的政策舉措。
截至目前,安寧市共開展農民職稱評定工作18次,評定1945人次,其中技術員1047人,助理技師578人,推薦省市評定技師145人,高級技師69人。
「正高級農藝師、中級畜牧師、農技推廣研究員……當這些稱呼與農民的身份連在一起時,將不僅打通職業農民的成長之路,也拓寬鄉村振興的引才之路。」昆明市社科院社會所副所長陳勇強認為,農民從「身份」到「職業」是一個重大轉變,職稱評定激勵職業農民持續提升技能,也為吸引和培養農業人才提供了新路徑,可助力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激勵更多人才投身到鄉村振興中。
來源: 工人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