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國協現在的影響力(走向不確定的未來)
2023-08-07 07:41:29
大英國協現在的影響力?原標題:隨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離世,「告別大英國協」「告別君主制」的聲音再次響起——(引題),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於大英國協現在的影響力?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大英國協現在的影響力
原標題:隨著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離世,「告別大英國協」「告別君主制」的聲音再次響起——(引題)
大英國協,走向不確定的未來(主題)
梁凡
9月8日,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去世,新國王查爾斯三世隨後登基,同時也接過了大英國協的領導權。
然而,隨著女王的去世,「告別大英國協」「告別君主制」的聲音也在不少大英國協國家再次響起。
一
大英國協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經濟磋商和合作組織,其前身是有著「日不落帝國」之稱的英帝國。大英國協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大英國協的名義元首。大英國協也不設權力機構,秘書處是大英國協的行政機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的勢力大大削弱,許多殖民地人民要求獨立。1926年,英國被迫承認各英屬自治領在內政外交上都是獨立的。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正式確定自治領的完全獨立主權,大英國協正式形成。
「二戰」以後,英國的國力進一步衰退,同時全球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殖民化運動。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當時的英國政府和1952年即位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嘗試通過大英國協這一較為鬆散的組織形式,繼續維繫英國與其前殖民地的關係。
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在位的70年裡,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從8個發展到如今的56個,分布在非洲、亞洲、美洲、歐洲和太平洋地區,總人口幾乎佔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大英國協的56個成員國又分為兩類:一類是尊英國國王為元首的國家,被稱為大英國協王國,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5個國家;另一類大英國協成員有自己的國家最高領導人,且大多是總統制國家,比如新加坡、斐濟等,不過也有一些君主制國家是以自己的君主為元首,比如馬來西亞、汶萊、湯加等。
二
2018年,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的推舉下,大英國協首腦會議確認查爾斯將出任下一屆大英國協首腦。
儘管有分析人士認為,鑑於繼任的查爾斯三世作為元首的角色僅具有象徵意義,大英國協內部應該不會立即發生顯著變化。但事實上,大英國協內部早就已經有了「不穩」跡象,而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這一動向變得愈加明顯。
對於仍奉英國君主為國家元首的「大英國協王國」而言,君主制的存廢一直是受到關注的議題。
2021年11月,加勒比島國巴貝多宣布不再承認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正式改制為共和國。牙買加也暗示可能會效仿巴貝多的做法。今年8月的一項調查顯示,56%的牙買加人贊成取消英國君主的國家元首地位。
9月10日,另一個大英國協成員國、加勒比海國家安地卡及巴布達總理加斯頓·布朗表示,該國將在三年內舉行「共和制公投」。
在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不久,大英國協王國成員之一的澳大利亞就有政客呼籲進行憲法改革建立共和制國家,不再將英國君主視為國家元首。
雖然澳總理阿爾巴尼斯12日稱,「現在不是進行這種辯論的時候。」但此前澳政府內閣增設「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被認為是「去英國王室化的一次突破」。
12日,當被問及英國君主的更迭是否會引發共和制的討論時,紐西蘭總理阿德恩稱,目前紐西蘭不會積極採取措施在短期內成為共和制國家,但她預計紐西蘭最終會改制為共和國。
三
有英國媒體認為,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大英國協正在尋找一個「新角色」。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這一變化為大英國協國家「重置」殖民時期的不平等、種族主義等遺留問題提供了機會。
女王去世後,部分大英國協國家政界及活動人士已在藉機呼籲,要求取消英國君主作為大英國協國家元首地位,並要求英國為歷史上的奴隸販運支付賠償金。
9月8日,巴哈馬國家賠款委員會主席霍爾·坎貝爾表示,「隨著君主制角色的改變,希望這可以成為推動本地區有關賠款討論的機會。」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此前報導,今年6月在盧安達舉行的峰會上,當時還是王儲的查爾斯,曾向大英國協領導人表達他對奴隸貿易帶來的痛苦感到悲傷,並稱只有承認過去的錯誤,才能發揮國際大家庭的潛力。他還表示,各國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離開大英國協成為共和國。
今年3月,英國威廉王子及妻子凱特曾到訪加勒比大英國協國家貝里斯、牙買加、巴哈馬,外媒分析稱,此舉或是為了說服該地區國家不要跟隨巴貝多解除英國女王的國家元首職務,卻遭到牙買加活動人士要求英國為其曾經的殖民活動道歉和賠償的抗議。
美國《紐約時報》9月8日刊文稱,伊莉莎白二世女王一直是「穩定的基石」,但「不應該浪漫化她的時代」。文章稱,女王「幫助掩蓋了非殖民化的血腥歷史,其程度和遺產尚未得到充分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