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人都拍出了上億票房的電影(影力波久違了)
2023-08-09 08:26:14 1
2月16日,第73屆柏林電影節開幕,15部華語作品入圍各單元,包括長片、短片、動畫和劇集。令人感慨的是,上一次「華語片軍團」如此風光還是2019年柏林電影節,12部作品亮相之外,角逐主競賽金熊獎的中國導演更是多達三位,最終《地久天長》拿下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女演員雙料大獎。
隨著2023年春節檔熱映和柏林電影節勁刮「中國風」,電影市場迎來全面復甦。中國電影即將在這個春天破土而出,翻開嶄新的一頁。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擅長探討如水波般蕩漾湧動的情感
《漫長的告白》之後張律帶來新作《白塔之光》
本屆柏林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有19部作品入圍,包括了兩部華語作品,即張律的《白塔之光》和劉健的《藝術學院》。
2007年,導演張律曾憑藉電影《界》入圍柏林主競賽單元,此次是他時隔16年後重回柏林,這次帶來的是新作《白塔之光》。
詩意、細膩、優雅……《白塔之光》在柏林首秀後收穫的觀眾評價中,這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幾個詞。這是一個發生在北京的故事,獨居中年人谷文通(辛柏青 飾)在工作中結識了年輕攝影師歐陽文慧(黃堯 飾)。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谷文通得知了自己失聯四十多年的父親(田壯壯 飾)的下落。在歐陽文慧的鼓勵下,谷文通選擇了面對自己的父親,重拾了缺失已久的父子之情……《白塔之光》延續了張律在特定空間中用漫不經心地對話,串聯起游離於其中的人微妙心緒的風格。
關於張律,由他導演、編劇的電影《漫長的告白》去年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上抱走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最佳男配角獎兩個獎項。
《漫長的告白》去年8月上映,由倪妮、張魯一、辛柏青領銜出演,講述了阿川(倪妮飾)和立冬(張魯一)之間橫跨20多年的羈絆,通過抽絲剝繭地講述揭開了一段如水波般蕩漾湧動的感情。
「倪妮絕美,那段探戈可以看一百遍」,「從這部電影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的愛情電影都需要狗血,成年人的感情更多是在平淡之中逐漸成熟的」,「觀影過程極度舒適、愜意,安靜且清澈透明」,這些網友們對該片的評價,從側面反映了《漫長的告白》在如今愛情電影市場中具有十分獨特且亮眼的存在。
開幕前半個月,劉健拿到最後一張「入場券」
動畫電影《藝術學院》以南藝為創作靈感
1月23日,柏林電影節公布了主競賽單元的18部影片後,全球媒體以為今年片單已塵埃落定。然而2月1日,柏林電影節突然宣布還有最後一部主競賽電影,正是華語動畫電影《藝術學院》,它成為了本屆柏林電影節名副其實的「驚喜影片」。
當天,南京多位電影界人士在朋友圈轉發了該消息。記者了解到,劉健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現為中國美術學院動畫與遊戲學院副院長。這也是繼2017年動畫電影《大世界》之後,劉健時隔6年後再次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二維手繪動畫長片《藝術學院》由劉健帶領師生歷時五年創作而成,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初發生在南方藝術大學的青春軼事。一群藝術青年處在成長的路口,經歷著友情、愛情,在一系列思考和掙扎之後,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
記者注意到,近日《藝術學院》在社交平臺曝光了預告片,其中有一支的主題是「誰來決定什麼是藝術?一個人是不是藝術家,誰說了算?」引起很多網友討論。
關於創作初衷,劉健曾表示,「2016年,我回到自己闊別二十多年的母校,整齊而嶄新的混凝土建築把我擋在了過去和現在之間,記憶一下斷裂。這時候有人叫我的名字,回頭一看是當年的老師,已然滿頭白髮的他正和嬉笑著的幾位年輕學生站在一起的那一刻,我忽然感受到了時光的殘酷。由此,我開始醞釀這部電影。而此後加入中國美術學院,成為一名教師,則讓我對『藝術學院』有了新的思考。它並非一部懷舊電影,它只是想和每一個年輕的生命,以及每一個或許表面老去但內心依然年輕的人,共同感受生命的美好和藝術的美麗。我希望,它是用天真粗糲的聲音,近距離讚美年輕人心靈深處勇敢生命力的詩歌。」
值得注意的是,該片近期還公布了配音演員陣容,橫跨多個領域,包括導演賈樟柯、鄭大聖,編劇王紅衛以及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五條人樂隊主唱仁科,還有主持人許知遠,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等。據悉,該片將於今年年內公映。
《深海》「粒子水墨」引來國際觀眾陣陣掌聲
《平原上的摩西》入圍首屆最佳劇集獎
在15部入圍柏林電影節的華語作品中,還包括春節檔動畫電影《深海》和劇集《平原上的摩西》,其中《深海》入圍「新生代單元」,《平原上的摩西》入圍「劇集單元」。
中國原創三維動畫電影《深海》入圍的是「新生代單元」,近日舉行了海外首映,並與國際觀眾交流,映後現場響起多次掌聲。「粒子水墨」作為擁有獨特「中國風」的三維視覺表達方式,引發國際觀眾的廣泛討論。
首映後,有外媒問到「如何想到將中國水墨和西方主流的三維動畫結合」,導演田曉鵬表示,整個三維動畫領域,其實都受到皮克斯風格的影響,而《深海》希望能找到獨屬於中國的三維動畫風格,「《深海》其實有很強實驗性。它的故事表達是講小女孩的夢境,我希望有視覺風格能體現夢的流淌感,所以我們找到了中國傳統美術水墨畫呈現出一種新的三維動畫的視覺風格。」
另外,根據雙雪濤的中篇小說《平原上的摩西》改編的同名迷你劇,將與其他六部國外作品角逐柏林電影節首屆最佳劇集獎。
導演張大磊執導的《平原上的摩西》脫離了觀眾司空見慣的懸疑連續劇的模式,它更適宜被當作一部7小時的長片。該劇以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樁舊案為串聯,描摹與之相關的每個人在罪案發生前後的生活圖景和命運浮沉。刑警莊樹在負責調查12年前的舊案時,發現嫌疑人漸漸指向兒時鄰居家的父女。多年前,曾是鄰居的莊樹和李斐是親密玩伴,國企改制,兩家人漸行漸遠。隨著調查地深入,他發現自己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參與者」。
值得一提的是,張大磊的短片《我的朋友》同時入圍了本屆「短片單元」。
另外,由鄔浪執導,李夢、李康生、仁科主演的《雪雲》入圍「奇遇單元」,這是「奇遇單元」開設4年來入圍的首部華語片。《雪雲》講述曾為他人頂罪而鋃鐺入獄的男人韓江宇,闊別家鄉多年後重歸故地,發現海島上的一切都已不同往昔。他希冀與舊日戀人重建生活,卻又陷入新的困境。
其他入圍各單元的作品還有《綠夜》《一時一刻》《發光的河》《命案》《親密》《另一面鏡子裡的夢中之夢》《小暉和他的牛》《火箭發射時》《明天比昨天長久》等。
【多說一句】「中國故事」恢復在世界舞臺的熱度
時隔三年,「中國風」再度吹拂歐陸,它或許表明,「中國故事」在世界舞臺熱度恢復的同時還將逐步上升。江蘇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趙偉認為,經驗表明,不同區域間文化的交流、碰撞,多會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而文學、藝術通常是各國彼此認識、相互了解的「信使」。例如這些講述「中國故事」的影片,它們不僅展示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奮鬥目標,也表達了成長於斯的人們的價值理想。
趙偉表示,雖然中外文明各有根脈,但千百年來,世界也漸形成一些源自人類的基本共識。以之為底線,多元文化的交流、理解與尊重成為可能。此次柏林電影節也正是這樣一個契機。「中國故事」的湧現,豐富了世界文化圖景的同時,也帶來了交流的熱誠。其間,各國電影工作者及觀眾的互動或也表明,中國與世界的緊密聯繫確為人們所期待。由此,負載「中國故事」的中國影片,其走出去的前景與意義就自不待言。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小平
校對 盛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