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教師看雨中的樹觀後感
2023-08-09 10:41:08 5
【雨中的樹觀後感_篇一】
電影是群眾化的藝術,也是人們感知社會和人生的「窗口」。有幸參加《雨中的樹》首映式,我為影片的主人公——一位叫李林森的組織部長而流淚、而感動。這部第一次以組織部長為主角的影片,的確可以讓人有超乎一般的體悟和感化。
影片從中國人熟悉的桌球推打開始,一幕接一幕,一個故事接一個故事,緊湊而不繁瑣,平淡卻不單調,莊重並不矯情,比如,買解放鞋和打摩的時的還價、泡方便麵、在小飯店就餐、追公共汽車、搭輪船、擠火車等,都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場景。這些故事,是每一個基層幹部群眾都會遇到的。
藝術來源於真實,也高於真實。將這麼多真實的、平凡的、親切的事串連在一起,展現出來的就不再平凡。面對生活境況和工作崗位的不斷變化,李林森能始終保持著心底的崇高和真誠。這在現代社會難能可貴,也註定了李林森的平凡而卓越。如果每個人都能像李林森那樣,在紛繁複雜的誘惑和困難面前保持淡定、從容,這個社會就會湧現更多的先進和優秀。如果每一位觀賞過《雨中的樹》的人,都能夠更加慎重地面對自己的尋常,珍惜屬於自己的平凡,整個社會通向美好未來的道路就會越走越寬。
共產黨人和共產黨的幹部,首先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員,都要為人子、女,也會為人父、母,為人夫、妻,都有普通人的情感,普通人的職責,普通人的樂趣,但作為黨的幹部,肩負著更大的責任與擔當,有的時候必須在公與私、個人與集體之間作出「二選一」的抉擇。一個優秀的黨的幹部,必然多多少少要減少與家人團聚的樂趣,壓縮本該屬於自己的時間和享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義無反顧地無私奉獻。影片中,當洪水來臨時,李林森選擇的是衝鋒在前;當道路塌方時,李林森二話沒說就迎災而上。
正如李林森說的,人生是一條河。在幹部、黨員、人才個人成長中,組織部就是一條船、一把梯,他會在黨的事業需要的時候,把大家送達彼岸、送往高處。但組織部也僅此而已,能走多遠、能飛多高,那全由幹部、黨員、人才自己的表現決定。組織部和組織部長需做的是,既要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鑽營者得利,也要幫助所有需要關心照顧的幹部,特別是要避免有缺點但本質尚好的幹部走向歧途、滑向深淵;既要堅持原則、不講情面,儘量讓幹部用當其時、不受委屈,也要讓各類能人有用武之地,讓普通黨員、群眾有歸屬感,保持對黨的向心力。李林森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不朽,他詮釋的不僅是組織部長的風範,也濃縮和展現了當代中國黨員幹部的形象。
典型來自身邊,所以真實、可信;典型就在你身邊,只要堅持不懈地履職盡責,人生即使平凡也不會平淡。
【雨中的樹觀後感_篇二】
今天我校組織黨員同志觀看了一部電影《雨中的樹》,該片主要講述「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幹部」李林森公道正派、清正廉潔、燃盡生命譜寫忠誠的感人故事。
一場電影看下來,我快用完了一包餐巾紙,電影裡的真情深深地打動了我。他對老百姓,有大愛。洪水中,他不顧危險、不顧疲累,衝鋒在前,撕心吶喊,衝入危房救人;病魔帶來巨痛之時,他仍然爭分奪妙地辦那些「破事」,掛念著為困難黨員蓋房,他心中想著的全是老百姓。他對基層幹部,有真情。一位鄉黨委書記,在高寒偏遠山區工作了15年,縣領導很少有人上去過,李林森親自上山體驗基層幹部的辛苦,在市委常委會上據理力爭「不能讓老實人吃虧」。「噠噠」,李林森與那位鄉黨委書記打桌球的球聲,反覆迴響在熒幕上,那是一位組織部長與基層幹部心與心的交流、心對心的回應。他像平凡人一樣,深愛家人,但因為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陪伴妻兒,他內疚不已;因為工作原則,他拒絕給妹妹安排工作,只能誠摯地道歉。這些美好的、富有人味的情感,卻因為生命的短促,而破碎、而斷裂、而幻滅,影片由此產生巨大的情感張力,抓人心魄,帶給觀眾精神的升華。那些懷抱大地的山巒,那些充滿生機的樹木,仿佛都是那個人精神的化身,讓人回味無窮。
《雨中的樹》雖然放映結束,但我的心久久難以平靜,林森同志在我們腦海中的身影無法抹去,林森同志的感人事跡我們無法忘懷,林森同志精神和意志我們將永遠繼承和發揚,林森精神必定會向生命力極強的樹一樣茁壯成長,繁衍成一片片茂密的大森林,綠滿祖國的廣闊山川。身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做一個心系學生,真正地用心關心學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來感染學生,激勵學生,讓他們去積極進取書寫自己美好的人生。向李部長一樣做一棵為群眾遮風擋雨的大樹,為黨的事業開枝散葉的大樹。林森部長走了,但他的精神沒有枯萎。正如主題曲唱的那樣:雨中的樹,平常得如同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雨中的樹,把人間最美的畫卷頌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