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霍格沃茨在非洲的電影(沉迷霍格沃茨在非洲)
2023-08-09 03:10:30 1
這個9月,一款《哈利·波特》IP手遊的上線在國內掀起魔法風潮,許多哈利·波特迷們化身霍格沃茨新生前往學院報導,開啟奇麗的魔法世界旅程。現實世界當然沒有霍格沃茨,但在非洲,卻有一所更加真實的「魔法學院」。在那裡,「魔法」的力量同樣永遠地改變了一些孩子的人生。
「魔法少年」的故事
「我認為它更像是一所生活學院,讓我遠離了犯罪和黑幫。」現年23歲的阿內勒·迪亞西(Anele Dyasi)說。他是南非首都開普敦魔術學院(College of Magic)的一名教師,在此之前,則是那裡的學生。
迪亞西成長於開普敦東部的卡耶利沙小鎮,那裡貧民聚集,犯罪猖獗,孩子們想要成才的機會少之又少。但,就和J·K·羅琳筆下的哈利·波特那樣,命運的轉折在迪亞西10歲的時候來臨。他進入開普敦魔術學校,開始學習魔術和各種戲法。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迪亞西就成長為魔術學院最優秀的學生之一,他曾代表南非參加了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和中國北京舉辦的魔術比賽,並成為新一代魔術師的榜樣。
阿內勒·迪亞西。
迪亞西說,在他作為魔術學院學生的六年時間裡,他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實際上與魔術關係不大,而更關乎自信的建立,以及有效的溝通技巧的習得。他認為,正是這些技能,讓他能夠時時以一種良好的姿態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
英國《衛報》指出,與音樂、舞蹈或馬戲等其他表演藝術相比,有關學習魔術帶來的教育益處的研究並不多,但2018年的一項研究確實表明,魔術學習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有益處,例如注意力更集中,解決問題、橫向思考的能力更強,人際交往能力更強,自我價值感更高,以及團隊合作能力更強。
「剛剛創辦學校的時候,我們從沒考慮過所有的附加好處,」魔術學院創辦人、院長戴維·戈爾(David Gore)說,「我們並沒有意識到魔術作為一種工具可以有多強大。」不過,戈爾確實逐漸發現了學院裡的孩子們發生了怎樣神奇的轉變:「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裡,那些剛入學時很害羞,或者桀驁不恭的一年級學生最終都會變得自信,能夠在數百名陌生人面前登臺表演。」據了解,魔術學院的學生們經常會在開普敦當地的一些場所進行公開表演。
從魔術學院畢業的許多學生都會從事魔術及其相關藝術的工作,他們在兒童派對或公司活動中表演,甚至成為電視藝人,但這不是他們的唯一出路。在一些學生看來,學院生涯也幫助他們為一系列非魔術的職業做好了準備。
魔術學院創辦人、院長戴維·戈爾。
「在成長過程中,我經歷了很多創傷和抑鬱。但在這裡我感覺很自由。」來自開普敦東部另一個小鎮姆富萊尼的女孩阿內拉·加茲(Anela Gazi)說。她剛從魔術學院畢業,正在開辦自己的擦鞋公司。「這個地方為我準備好了一切。它讓我成長,讓我變得堅強。以前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成為現在的樣子。」她說。
最早打破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學校之一
魔術學校創辦於1980年。當時,只有19歲的戈爾和一名與他志同道合的朋友戴著高頂禮帽、穿著燕尾服,大搖大擺地走進了開普敦當地一家報紙的辦公室,宣布他們將開辦一所培養魔術師的學校。報紙很快刊登了這則消息。沒過多久,戈爾的學校便招到了首批34名學生。
魔術學院在1992年搬遷至它現在的校址,一幢建於19世紀晚期、充滿維多利亞時代特色的大房子。儘管創辦之初,《哈利·波特》系列尚未面世,但幾經翻修,如今的魔術學院看起來已經頗有些霍格沃茨的風格:到處是長長的、彎曲的樓梯,隱藏在書架後面的秘密門道,以及一個專門為兔子、鴿子劃分出來的圍欄區——這些兔子和鴿子偶爾會在魔術表演中用到。
戈爾在談到自己的辦校初衷時曾說,他希望魔術學校「能對貧困地區的孩子給予更多的關注」,「學校不會開除任何學生。只要年輕人想學魔術,並且擁有足夠的激情,我們總能找到一種適合他學習的方式」。在這裡,既有來自當地最貧困鄉鎮的學生,也有來自最富裕郊區的學生。
不僅如此,魔術學校也被認為是開普敦地區最早打破種族隔離制度慣例的學校之一。「在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結束近30年後,開普敦仍然是世界上最分裂的城市之一,許多學校都沒有提供支持種族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衛報》寫道。但在戈爾的魔術學校,反抗從建校的第一天便開始了。他們無視當時的南非法律,對招收的第一批黑人和白人學生進行混合授課,而在接下來40年的時間裡,這一傳統也始終不曾變過。對此,戈爾解釋稱,魔術是沒有種族歧視的,它並不在乎皮膚的顏色。「一站在表演臺上,每個表演者都是平等的。」
迪亞西深刻認同這一理念。「這是一個彩虹之國,」他說,「我們不會互相評判。每個人來到這裡都是為了實現同一個目標:成為更好的魔術師。它激發出每個人最好的一面。」
新聞及圖片來源:衛報、維基百科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