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元朝行省制度大而不專(為何行省元朝就有了)
2023-08-09 09:22:06 2
省,這是現在我國的一級行政地方行政區名稱,但是「省」作為行政區劃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大部分人可能會說是元朝,這沒錯,元朝是最早開始將「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作為意義上的一級地方行政區劃之單位。
但是!注意,這是「行省」,而「省」這個單字真正作為一級行政區使用是在民國時期才出現的。
「行省」和「省」有什麼區別嗎?前面這個「行」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就要從「省」這個字原本的含義說起來,可能現在的人聽到「省」都會認為是地方行政區的名稱,當做地理名詞;但實際上,一開始這個「省」字指的是政府機構。
在中國,從隋朝開始將「省」用於中央政府的一級行政機關(相當於現在的「部」),比如著名的「三省」—— 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
那「行」字是什麼意思?這本質是一種兼職,在宋代官員兼職分「行、守、攝」, 「行」為兼領低於本職的的意思,元代以軍事統帥兼領中書省宰相銜,而通常軍事統帥為親王或國王,向下兼任曰行,故曰『「行」中書省。
同時,「行」也有「行動」 的含義,因為「行中書省」可以看做是「中書省」向地方下放的「派出機構」,即中央政府為維護其統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設的全權機關。
其實在封建時代,真正將「省」作為地方行政區的只有元朝,明朝起,改為承宣布政使司,俗稱「行省」,其中的「行」字偶爾省略;至清朝,正式名仍為布政使司,但往往直稱為「省」,奏章中也經常有「省」出現。
可以,我們不是經常看到清朝歷史書中有什麼「臺灣建省」,「新疆建省」的說法嗎?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在清朝,設置了「巡撫」就標誌著「建省」,但正式名稱並不是省。
「省」本身是行政機關的名稱,而三省制度廢除後,省開始專門作為一級地方行政區劃之單位,被行政機關派到了地方,於是有了「行省」,但日子久了,大家習慣直接在地名後面加省字來表示行政區劃,比如「江西省」,「福建省」。
現在大家只會說「某某省」了,不會再說「某某行省」了,畢竟「行」的意義已經不存在了。
不過,以「省」作為中央行政機關的國家現在還有,就是朝鮮和日本,這兩國都是古代深受中國典章制度影響的國家,所以延續了中國古代的傳統。
作者:雲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