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警示教育片觀後感【匯總】
2023-08-06 09:49:33 1
近日,我院組織幹警分別觀看了《插翅難逃》、《欲之禍》兩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全院檢察幹警理解了一次生動、深刻的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看到這些反面案例,自我在思想深處受到極大觸動。腐敗變質,既有外因,也有內因。最根本的還是內因,就是價值觀和人生觀偏離了正確方向,導致私慾膨脹,背棄了黨的宗旨,這使我認識到加強政治領悟、提高素養的重要性。(短篇文章)
加強政治領悟,提高素養是構築拒腐防變思想道德防線的重要途徑,是拒腐防變的第一道屏障。一個黨員領導幹部,務必防微杜漸,以「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的憂心對待自我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態度對待自我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寢食不安的姿態對待自我的一職一責,不給腐敗以可乘之機。我覺得作為一名檢察幹警,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
一是要謀大局,講政治。檢察幹警作為黨的幹部重要組成部分,要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持續清醒的頭腦,帶頭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始終跟黨走、聽黨的話,對中央、省委重大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部署要堅決執行,使檢察工作始終與黨同步、同心、同向。
二是要塑公正,講奉獻。公正是司法的靈魂。辦案是檢察機關的職責,是檢察工作的主要資料和表現形式,是最好的監督載體,是檢察機關的立檢之本。要忠實履職,提倡不計名利、默默奉獻的創業精神,提倡永不滿足、勇於創新的進取精神,在檢察工作新一輪發展中不甘落後,爭先創優。要秉公執法,提倡「愛民、親民、安民」,堅持嚴格、公正、執法,將「理性、平和、禮貌、規範」的執法理念、為民執法的宗旨,貫穿到辦案的每一個環節,落實到每一個行動中。
三是要強修養,講紀律。檢察職業道德是檢察人員的立身之本。要做到有德不失德,就務必恪守檢察職業道德,不斷加強自身修養,廉潔自律、秉公執法,清清白白幹事,踏踏實實做人,爭做「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道德高尚、業務嫻熟」的檢察官。以崇高的追求、高尚的品德、高深的修養,來約束自我、錘鍊自我,帶動、影響身邊的人,進而提高檢察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信和影響力,促進社會和諧、共同發展。
【篇二】「不復顧惜」的故事源自明朝,張瀚初任御史拜見自己的老師、都臺長官王廷相時,王廷相描述的一樁見聞:昨日乘轎進城遇雨,有個轎夫穿了雙新鞋,剛開始他還「擇地而行」,怕弄髒新鞋。進城後,泥濘漸多,一不小心踩進了泥水中,把鞋弄髒了,這一下,轎夫便「不復顧惜」了。由此,王廷相感嘆道:「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剖析觀察那些黨員幹部走向墮落的人生軌跡,最值得警醒和深思的莫過於「不復顧惜」這四個字。廉政警示教育片《守住第一次》的開場白說到「一乃萬物之始,世界上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有一個由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初之不慎,必有後患。」正如那個轎夫,從開始謹小慎微,到「鞋子沾水」、「褲角沾泥」,再到索性髒鞋髒穿,一而再、再而三,無所顧忌了。
警示教育片《守住第一次》全面揭示了違紀違法的「第一次」,第一次吃請、第一次受賄……從小到大、從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以及由此引發的失去前程、失去自由,甚至是生命代價的悲劇結局。究根到底,理想信念動搖,喪失黨性原則,淡薄宗旨觀念,被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佔據頭腦,把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資本,是那些腐敗官員墮落為犯罪分子的關鍵所在。
為什麼明知違法亂紀的「第一次」不可為,特別是親眼看到身邊有些「同路人」已經「倒下」,他們仍要以身試法?除了私慾惡性膨脹、利令智昏外,最重要的是僥倖心理在作祟。特別是「第一次」得手而又沒有暴露,這種僥倖心理自然就成了腐敗墮落的潤滑劑,推著他們在這條不歸路上越滑越快,越走越遠,以至最終無法自拔。可見,「第一次」是誘惑,也是考驗。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對待「第一次」,高度警惕「第一次」,果斷拒絕「第一次」,堅決守住「第一次」。要守住第一次,就要摒棄「僅此一次」的僥倖心理。有了的第一次,就會出現第二次的默認、第三次的麻木、第四次的心安理得,「自律」之堤一旦被衝垮,往往如泛濫之水,滔滔難遏。事實一再證明,心存僥倖就會走向不幸,一步錯必然步步錯。只有敬畏法度,去除投機鑽營之心,才能杜絕現代版「不復顧惜」的故事重演。
越來越多的腐敗分子被繩之以法的事實,再次昭示世人:在社會主義中國,法律面前沒有特殊公民,黨紀面前沒有特殊黨員。《守住第一次》以獨特的視角,詳實的影像資料,真實展現了腐敗分子違法犯罪後發自內心的反省和痛悔,令人震驚,發人深省。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正確對待黨風廉政問題,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和思想上的清醒,加強自身修養,加強黨性鍛鍊,不斷提高思想境界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只有牢牢守住「第一次」,才能在反腐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