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節目《百佳講壇》的觀後感
2023-07-30 05:43:27 1
上周,在參加完公司組織的《百家講壇》活動後,感覺收穫很深。在本次的講座中,餘教授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也讓我們在學習如何規避職業經理人常見的錯誤的同時,學到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對我留下最為深刻的印象的有以下幾點:
1.勇於認錯
2.努力表現
3.停止過多的辯解
4.少說「我以為」
5.以事不過三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6.要正確的認識自己
而上述的六點,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也有能起到很好的指引。其具體的表現形式為: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正確的認識自己,並通過正確的認識自己來為自己在工作中樹立正確的定位。在平時的行為中以事不過三,錯不過三的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不在一件事情上犯同樣的錯誤。在平時的工作中,努力的表現,要勇於承諾敢於認錯,在錯誤發生時,停止過多的辯解,少用「我以為」之類的想法來相互推卸責任,並以此提高效率,增加個人的執行能力。
以上就是我在參加本次培訓後的獲得的一些收穫,在最後十分感謝公司給了我們這樣一個機會來讓我們有了一個學習並改正自己的機會。
看完這部影片已近是凌晨一點半,本來想著去網上複製一份觀後感作為本次作業。找了很多讀後感,但卻沒有與我感受相同的那一篇。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這樣一部能夠讓人有很多種感受的電影。去抄一份觀後感,確實很可笑。
剛剛看完,思緒非常混亂。有感動,有驚訝,有佩服,有羨慕,有觸動,有啟迪……….
感動於基度對多拉鍥而不捨的執著追求,驚訝於多拉在那樣一個有著嚴重種族歧視的世俗風氣下拋棄高貴的公主身份下嫁給一個猶太人,佩服多拉為了更加靠近丈夫兒子毅然踏上去集中營的火車的勇氣,羨慕約舒亞有一個非常偉大、勇敢、機智、善良的父親。觸動於面對死亡的危險卻為了讓兒子安心故作鬼臉的基度,啟迪於這樣一個特殊年代的動人故事。
就我的觀點來看,基度死了,所以我把這部影片定義為悲劇。但是,我一直在想,這部影片為什麼會起名為《美麗人生》。後來,我給自己了這樣一番解釋:
不只是安逸快樂的人生才叫「美麗人生」,為了親人安心快樂而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人生也很美麗。在萬般危險的地獄裡,仍能遊戲人生、笑對生活的面對,痛苦的人生也會變得美麗。不只是物質生活富有的人生才是美麗的人生,精神生活的正常、積極、充實才會有美麗的人生。基度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給兒子編制了一個美麗的「遊戲」。以至於在以後的日子裡約舒亞都能健康快樂地長大,並擁有一個美麗的人生。
由此可見,心靈的健康對一個人的人生之路是至關重要的。人,不僅僅是要活者,而且要健康快樂的活著。
影片中的一家人是特別幸福的一家人,只可惜,生不逢時,歷史沒有給他們長久幸福的機會。但我們不一樣,我們是註定要比他們幸運的,但幸福依舊要靠我們自己去爭取和創造。作為創造者的我們,不僅僅要去創造我們自己的幸福,要努力讓別人也能過的幸福。將幸福傳承、延續。讓每個人擁有屬於自己的「美麗人生」。
我看了《王財貴教授兒童經典誦讀講座》後,感觸很深。
講座先講臺灣的孩子從小接受類似於美國的教育,漸漸忘記了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對中國的許多名著一無所知。自己祖國的文化都不了解,如何去學習別的國家的文化呢?接著,就引出了本次講座的主題:倡導孩子讀經。經就是指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這些都是中國歷史悠久,教人做人的書。每小句三個字,朗朗上口,短小精悍,膾炙人口每一部分都有一個歷史故事。像弟子規主要教人孝順。每一小段都有一個有關這一段的內容的故事,且一字一句都包含一個深刻的道理。短短幾百字,概括了一生的哲學。只要我們去品讀,去感悟,去體會,就會感覺到中國五千年的文明,華夏民族絢麗多彩的文化!
同時,現在全國興起「國學」熱,不禁讓我一點擔憂:
孔子不是說要因材施教嗎?我感覺王教授的讀經計劃似乎分量過重了。也許孩子對現代科技、自然科學等其他事物更為感興趣,對語言不「感冒」,過多讀經是否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呢?教育部門又如何把握分寸呢?「知心姐姐」說過:「過高的期望,帶來孩子的無望;…..過多的幹涉,帶來孩子的無奈;過多的指責,帶來孩子的無措。」我覺得一方面注重經典的質量,還要注重孩子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