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觀後感
2023-07-30 18:36:51 1
《誡子書》體現了諸葛亮重視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馬虎,作風嚴謹的精神。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容情於理。讀後實在讓人感佩不已!下面小編為你介紹相關內容!
讀《誡子書》有感
在寒假裡,我做了許多事,也看了許多書。但讓我記憶最深、啟發最大的是讀了《諸葛亮兵法》裡的《誡子書》。
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謀略家。今天爸爸推薦我讀他寫的《誡子書》,讓我從他教育兒子的側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來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奮和學習的結果。
《誡子書》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文章主張通過「靜」來個修身,通過「儉」來養德。教育他的兒子要有遠大志向,並通過努力學習增長才幹來實現志向,而要學習好知識就要寧靜專一。否則年華將隨時光而飛馳,人的鬥志也將隨歲月而流逝,最終將象枯樹一樣枯敗零落,成為社會無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窮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無成,後悔莫及。
諸葛亮對他兒子這樣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這樣做的。
《誡子書》對我也很有教育意義,我生性好動,愛好廣泛而難以專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難就愛打退堂鼓,以至於學習成績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為沒有「澹泊明志」、「寧靜致遠」。
諸葛亮之所以年僅二十八歲就當了劉備的軍師,談笑間殺敵於千裡之外,並在亂世中為劉備打下蜀國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從小「寧靜致遠」,博覽群書。我想我如果從現在就開始專心學習,「寧靜修身」、「勤儉養德」,成不了諸葛亮,也定能比諸葛亮兒子強。
讀《誡子書》有感
《誡子書》寫於公元234年(屬漢建興十二年)。是時任屬漢丞相的諸葛亮為勸勉八歲兒子諸葛瞻寫的一封家書。全文共八十多字,以其凝練的筆法闡明了修身養性的重要性,勸勉兒子勤學勵志,奮發圖強要從淡泊寧靜上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系統地歸納了做人治學的經驗,圍繞靜字勸學,指出了險躁的危害性。
圍繞如何做人和怎樣做人的問題,諸葛亮教導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鼓勵兒子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他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意思是說,不安靜就不能為遠大志向而長期刻苦學習,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置於寧靜中研究探討。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的,不下功夫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因而指明了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立志與學習的關係;講明了寧靜淡泊的重要意義,指明了放縱怠慢的嚴重後果。
《誡子書》體現了諸葛亮重視子女教育方面毫不馬虎,作風嚴謹的精神。既嚴格要求,又循循善誘,耐心引導,容情於理。讀後實在讓人感佩不已!
寫《誡子書》時,諸葛亮尚在前線與勁敵鏖戰。他為了屬漢國事日夜操勞,直到生命的盡頭,始終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只能於戎馬倥傯之際把想念兒子的情絲與指望兒子茁壯成長的希望凝結在紙筆上,留做兒子成長的永恆動力。
《誡子書》以獨到的卓見,寥寥數語,高度概括了做人的道理。特別是儉以養德的教育思想,對於封建社會身居顯要位置的諸葛亮來說,提出這樣的觀點,很不容易,由此看來,諸葛亮是很重視子女教育的。他的這些閃爍著智慧的家教思想歷來被人們所推崇,不僅在當時對受勸者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而且在今天,對於我們廣大做父母者具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鑑作用。畢竟它濃縮著諸葛亮這位被譽為智慧化身的英雄人物的畢生生活經歷和成功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