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懂得為自己留這三條退路(真正聰明的人是常常)
2023-07-30 00:35:52 2
前進是勇氣,後退也是。
可是,大部分的人,只懂得勇往直前,不撞南牆不回頭,不到黃河心不死。
人啊,與其撞得頭破血流,不如及時拐彎,大不了折回去,重新出發。
有道是,忍一忍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任何時候,你都要有兩手準備,「可進可退」,哪怕你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別高估了自己的實力。
真正聰明的人,常常「往後退」,增加做人的韌性。
01
遇難時,往後退,保全生命。
《三國演義》裡的阿鬥,成為了後人的笑柄。
諸葛亮過世之後,蜀國的事業,一落千丈,根本不是魏國對手。後來,阿鬥主動投降,把劉備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拱手讓人。他本人,也成為了「俘虜」。
司馬昭,雖然是魏國的大臣,但是他實際上是魏國的「主人」。因此,生殺大權,都在他手裡。
有一次,司馬昭舉辦宴會,文武百官都透露了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唯獨阿鬥,一點也不稀罕蜀國的土地,反而說「樂不思蜀」。
雖然,阿鬥一次次退讓,但是他不僅保全了自己的生命,還避免了蜀國這片土地,生靈塗炭,也算是功勞一件。
年年徵戰,百姓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如果為了成全君王的匹夫之勇,百姓甘當「士卒」,才是真正的「千古罪人」。
「以卵擊石」的事情,任何人都不要去做。雖然自己節節敗退,但是你還好好活著,追隨你的人,也活著。
要知道,一個普通的群眾,弄丟了性命,就會導致一個家庭流離失所。人啊,活著,才有福氣。
02
助人後,往後退,成就大德。
周文王的祖父大王亶父,因為道德高尚,被當地的人推舉為首領。
有一年,外敵來犯。大王亶父把自己的珠寶、馬、皮革送給對方,對方都不要,非得要土地不可。
無奈之下,大王亶父發布聲明,請所有的群眾都安心耕種,不管誰佔領了這塊土地,都能夠過好日子,他要去外地謀生,以此來消解和外敵的戰爭。
不料,所有的群眾,跟隨大王亶父,生死不離。在一個荒蕪的地方,重新建立了城市。
看過一條信息:在興慶區,有一個外賣騎手馬偉,他在送餐的路上,遇到了一個落魄的姑娘。經過詢問,姑娘弄丟了手機、錢包,變成了流浪的人。
出於好心,馬偉把姑娘帶到了公司宿舍,安頓好,再去送餐。
雖然,這一次,他錯過了時間,少了收入,但是他很高興,也被當地的群眾頻繁點讚。
不管是高高在上的首領,還是生活卑微的騎手,只要他們真心幫助別人,就是積德積福。自己蒙受了損失,但是老天爺會用另外的辦法,讓他得到更多。
善有善報,因果不虛。那些為了一己私利,勇往直前的人,雖然致富了,卻不能長久;樂善好施的人,自己虧錢了,卻能長期致富,福報還能照顧到子孫後代。
03
登頂後,往後退,另闢蹊徑。
才高八鬥的陶淵明,考取了功名,做了縣令,處理了很多案子,仕途正當前行之中。可是他,掛印辭官,隱居山野。
此後,陶淵明用心讀書,寫了「桃花源記」等不朽的名作,成為一代文學家。
深謀老練的範蠡,幫助越王勾踐,打敗了吳國,成為了霸主。正當官職到了頂峰的時候,他「不辭而別」,隱姓埋名,成為了商人。後來,他被群眾認為「財神爺」。
「一山不容二虎」,不管你多有本事,只要到了頂峰,就要主動退讓,不要「霸座」。要知道,有多少人,在下面,對你虎視眈眈,動不動就要掀翻你的位置。
「上坡容易,下坡難」,你不主動下坡,反而是被人擠下去了,那就只能是「連滾帶爬」地下山,太狼狽了。主動讓賢,還落得一個好名聲,接位的人,也會心存感激。
事實上,人到了頂峰之後,四面都是懸崖峭壁,路很少。你下到山腳,就有很多的路,可以登上任意一座高山。
04
爭執中,往後退,旁觀者清。
鬼谷子說:「欲聞其聲,反默。」
當你與人爭執的時候,你一定會想贏。因為輸了,很沒有面子。
可是,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甚至是兩敗俱傷。堅持爭執,並不可取。
當爭執到了火熱程度的時候,你就保持安靜,默認自己輸了。讓對方的囂張氣焰,繼續升高。
《左傳》裡有一個故事,說晉文公帶領軍士和楚國在城濮決戰。關鍵時候,他信守承諾,撤退九十裡。
後人,把晉文公的行動,稱為「退避三舍」。
退讓不僅僅是軟弱,還是信譽和道理。一個失去信用的人,難以服眾,和任何人交鋒,都是「強詞奪理」,一開始就輸了。
事實上,越是人多嘴雜的時候,越要退讓,自己當一個旁觀者,反而能夠掌握動態,為自己反擊別人,做好充分準備。
05
結束語。
「如果方向錯了,停止就是前進;如果走投無路了,後退就是出路。」
做人,應該有彈性,過於剛強,容易被折斷。
現實告訴我們,按下葫蘆浮起瓢。如果你被人按下去了,那麼在另一個地方,你還能站起來。如果你被人打碎了,那就成為了「渣子」,永遠沒有機會了。
大海因為退到了低谷,變得寬廣無垠。
平原因為退到了山腳,才更適合人類居住。
人心因為堅持退讓,才氣定神寧。
餘生,請做「退讓一步」的人。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