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國家寶藏1觀後感

2023-07-30 15:58:53

  《國家寶藏》是由中央電視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制的文博探索節目,由張國立擔任001號講解員,李晨、王凱、梁家輝、王剛、段奕宏、劉濤等擔任國寶守護人。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家寶藏1觀後感400字,歡迎閱讀。

  國家寶藏1觀後感1

  在《國家寶藏》這個節目裡看到科技和歷史的結合,高精尖的技術和舞美(舞臺美感)應用在文物和歷史上感覺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請明星來演繹前世故事,去守護文物是一種既吸引流量又與時俱進的做法。公眾人物的影響就是應該往這些方面去引導。這個節目需要沉下心,需要感慨和自豪。

  如今的觀眾已經慢慢地不在意流量,開始在意實力了。《我在故宮修文物》《國家寶藏》《見字如面》《今日影評·表演者言》包括《明星大偵探》。現在能看到一檔檔用了心的節目,說實話,我願意等,只要你值得等。

  以前對一些專業的東西(比如:演技)沒有認知,當你見過真正的好東西,你的「品味」自動就會上去了。

  國家寶藏1觀後感2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載民族血脈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守護中華文明的基因寶庫。《國家寶藏》不僅是對文物的展覽、文化的展現,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喚起大眾對文物保護、文明守護的重視和自發進入博物館的興趣,從而讓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與博物館建立起聯繫。然而,如何才能獲得這樣的表達效果和傳播效果,並非易事。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說:「博物館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藏品不斷匯聚、展覽不斷豐富,不愁觀眾,僅有這些夠了嗎?不夠。一個博物館是不是真正對經濟、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就看你用你的資源在多大程度上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在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數據顯示,儘管我國文博資源豐富,使用率卻不算高,國人平均每兩年才進一次博物館,而在歐美國家,居民平均每年要走進博物館三到五次。一方面,日益浮躁的社會心態讓人難以沉浸其中感受文物魅力;另一方面,陳舊呆板的展陳方式和深奧晦澀的講解讓人難以心生親近。

  如何打開博物館裡的「奇妙」,讓它真正「鮮活」起來、「親和」起來,《國家寶藏》正是藉助電視綜藝這一全民引領級別的傳播載體,進行一種破題意義的探索和嘗試。

  《國家寶藏》由央視和故宮聯手,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等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院)鼎力加盟,在文博領域進行深入挖掘。

  製片人、總導演於蕾將節目形態定義為「大型文博探索節目」,「我們這次把紀錄片和綜藝兩種創作手法融合應用,屬於全新創製的紀錄式綜藝,它以文化的內核、綜藝的外殼、紀錄的氣質,創造一種全新的表達」。不難看出,《國家寶藏》試圖通過一系列努力,打破文物的「靜」,帶來生動、流動和撼動。央視綜藝頻道總監郎昆表示:「《國家寶藏》從全新切口進入文化節目,匯集了領域內頂級的資源,加上我們多年創新積累的經驗,我們有信心打造出一個新的文化節目標杆。」

  《國家寶藏》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由九大博物館每家推薦三件國寶,節目展示後交由公眾甄選,最終每家選出一件;第二階段,以《國家寶藏》為題舉辦一場盛大特展,展品即為甄選出的九件國寶。文化學者、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觀後表示,《國家寶藏》真實、全面、立體地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國家寶藏1觀後感3

  利用電視媒體講傳統文化,最忌照本宣科、呆板教條,好節目一般會把生動故事和聲畫語言作為贏得觀眾的兩大法寶,如能將二者互滲互糅便更加難能可貴。《國家寶藏》表面上是說文物、講歷史,實質上是通過與國寶相關的古今故事來賡續民族文脈,力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首期節目中選擇的三件藏品不但件件堪稱國家級珍寶,且在文化、藝術、物質幾個領域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象徵性,可見節目在素材選擇過程中的匠心所在。尤其值得讚賞的是,節目通過舞臺小戲的形式別開生面地還原了一個個動人的國寶故事,其間最沁人心脾的不是「物」而是「人」,以及這些人物所承載的民族精魂、歷史風貌、文化擔當與人格魅力。在演繹過程中,還原歷史與表達當下的融合雖還偶顯生硬,但基本實現了「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有效互動。可以說,節目組利用雜糅互搭的創新性思維,找到了文物與戲劇在大眾傳播中的契合點,把冷冰冰的遠古器物掰開揉碎地精細解析、情感充溢地導入溫度,讓深蘊於國寶中的文脈精粹在故事的裹挾下潤物無聲地化人養心。

  如果對文化類節目做些更高的要求,那便是希望可以跨越時空,完成歷史與現實的深度勾連和靈魂對話,使那些遙遠的文化意象在當代「活起來」。當然,這不是要牽強地生拉硬拽,而是用情懷、智慧和技藝在精神層面實現古今的無縫連結。《國家寶藏》在每一件文物的敘述單元裡都做了「前世今生」的創意設計,所謂「今生」便志在於此。《千裡江山圖》卷之於中央美術學院教師馮海濤,各種釉彩大瓶之於故宮志願者團隊,石鼓之於原故宮博物院文物管理處主任梁金生,分別存在著某種獨具特色的傳承關係,而節目對於每一種關係的解鎖和升華,則令觀眾或嘆為觀止、或動容感佩。主創團隊有心的尋找、有力的表述、有情的抒發、有理的感悟,讓每一件珍貴器物在無形中宛如一根文化紅線貫穿歷史、吞吐古今,煥發出生生不息、灼灼其華的時代氣息,並富有生命力地綿延向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