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種觀後感匯總
2023-07-30 18:54:28 3
導語:《大火種》是由苗月執導的慶祝建黨95周年獻禮影片,由白威、陳瑾、王檸、孫敏、李超、沈浩等主演。以下是小編整理大火種觀後感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大火種觀後感1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中共黨員和人民群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著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大王鎮的百姓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
觀看完《大火種》,帶給我強烈的心靈震撼久久不能平靜。它用真實的故事向我們闡述了什麼是信仰!魯北村莊,並不是馬克思主義容易紮根的土壤。黃沙,枯樹,泥坯房。白色恐怖時期,這裡被束縛的不僅僅是婦女的小腳,還有人們反抗壓迫的意志,這裡貧瘠的不僅僅是鹽鹼土地,還有人們的文化知識。信仰的傳播需要種子和土壤,從「濟南府」歸來的共產黨員涉險帶回的《共產黨宣言》,為村民們在黑暗中燃起一點亮光,但環境險惡,如果白色恐怖的邪風吹滅火種,一切重歸黑暗。在先進與落後,光明與黑暗的碰撞中,共產黨人以堅定的信念在村民中傳播信仰的種子,從「炕頭學習會」到「棗木棒子」宣傳戲,人們的目光逐漸從向「馬大鬍子」要饃饃變為共產主義嚮往。「種子紮根需要土壤,能成為土壤,好!」烈士的鮮血化為信仰成長的土壤,火種終於燎原,帶領人們走向了光明。
一本《共產黨宣言》對於當時的勞苦大眾是那麼的重要,因為就算不識字的他們也能明白,共產主義才是真正能給中國帶來希望與未來的主義。一個個先烈倒下了,在影片中,先烈們在被敵人殘忍殺害的瞬間總會述說這個地點在90年後的今天已經是強大中國的飛行線
路,是人們在和平安寧中生活的城市市民廣場,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強大國家的一部分。影片中反覆將先烈的犧牲比喻為化作泥土,為了擊破黑暗的舊社會而將生命化為泥土,孕育出一顆將舊社會燃燒殆盡的火種。
《大火種》故事雖然不屬於大開大合的歷史事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通過看似平凡的故事,表現歷史進步的必然要求,表現了人民群眾追求真理的滿腔熱血,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共產主義理想在齊魯大地紮根、發芽、成長的偉大曆程,謳歌了山東兒女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該片貫徹了文藝座談會重要講話的精神,是堅持以人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的具體體現。
大火種觀後感2
亦莊五幼何才珍《大火種》故事的真實發生地在山東廣饒。青年知識分子劉雨心帶著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向群眾宣講其中的真義,百姓們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甚至不惜獻出生命,終於讓革命的種子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並保存下了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的中文譯本,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狂風,烈日,險峻的高加索山上,普羅米修斯被鐵鏈束縛在峭壁,頭頂盤旋著鷲鷹,起伏的胸口上釘著一顆金剛石釘,而他堅定地面對苦難,從來不在宙斯面前喪失勇氣。
西風,殘陽,枯黃的蘆葦蕩中,共產黨人劉忠良被豎直地捆綁在柱子上,一根粗大的鋼釺釘穿胸膛,行刑的鐵錘敲打鋼釺,聽到的沒有恐懼,只有不屈的鬥志。
《大火種》是一場關於信仰與堅持的洗禮,無論是高加索山,還是蘆葦蕩,都需要「普羅米修斯」般的信念。95年後的今天,無論角色、崗位,每一名都是共產主義火炬的接力者。火種,代表著光明與溫暖,是全人類的福祉;信仰,是方向與力量,是成就一切事業的基石。「有夢就有藍天,相信就能看見」,作為五幼一名員工,我將懷著堅定的信念,立足本職,腳踏實地,融入、成長、貢獻,送出光明,傳播溫暖!
大火種觀後感3
《大火種》再現了1926年冬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如火種般在愛國黨員和人民群眾之間傳遞的感人故事。陳瑾飾演的女主角劉雨心帶著由陳望道翻譯的中國首版《共產黨宣言》來到廣饒,她不知道風聲早已走漏,省警察廳馬廳長糾集一班人等在廣饒只等甕中抓鱉。敵人抓緊圍剿,共產黨員卻依舊在各個農村活動、向群眾宣講《共產黨宣言》的真義。一個又一個的愛國群眾為了保護《共產黨宣言》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但革命的種子也終於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
在工作中,立足崗位,時刻懷揣一顆敬畏之心,眼到、手到、心到,做好每一件事情。兢兢業業,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在哪裡都是一面鮮紅的旗幟。不僅要為實現自身的價值,也為實現五幼的美好願景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