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原來有哪些民國名人住宅(鼓浪嶼建築介紹)
2023-07-30 06:14:53 1
鼓浪嶼原來有哪些民國名人住宅?鼓浪嶼黃家花園由中樓、南樓、北樓組成,現為鼓浪嶼賓館花園主人黃奕住,南安金淘人,少時務農,並以剃頭為副業1888 年 20 歲時去南洋謀生,初時仍操剃頭舊業,接著販賣土產雜貨,繼而從事糖棧生意,獲利甚豐,成為印尼四大糖王之一1919 年攜全部積蓄定居鼓浪嶼,開始了在廈門廣泛的投資,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鼓浪嶼原來有哪些民國名人住宅?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鼓浪嶼原來有哪些民國名人住宅
鼓浪嶼黃家花園由中樓、南樓、北樓組成,現為鼓浪嶼賓館。花園主人黃奕住,南安金淘人,少時務農,並以剃頭為副業。1888 年 20 歲時去南洋謀生,初時仍操剃頭舊業,接著販賣土產雜貨,繼而從事糖棧生意,獲利甚豐,成為印尼四大糖王之一。1919 年攜全部積蓄定居鼓浪嶼,開始了在廈門廣泛的投資。
1921 年,黃奕住在鎮邦路創設「日興銀號」,同年又在上海創設「中南銀行」,認股 70%,同時又投資於菲律賓的「中興銀行」。其間,他籌辦廈鼓自來水公司,收購林爾嘉的「得律風公司」和日商的「川北電話公司」,成立廈門電話公司,還創辦了漳州「通敏電話公司」,並投資於上海普益紗廠、益中電融廠他是早年廈門公用事業的最大投資人,也是廈門、漳州電話通訊業的奠基人。1930 年,黃奕住獨資成立「黃聚德堂房地產股份公司」,建設鼓浪嶼「日興街」,先後在廈門、鼓浪嶼建造和購置房屋 160 多幢,4 萬多平方米。1928~1931 年任廈門總商會總理。他對水陸運輸業、文化教育業都很熱心。1945 年在上海病逝,終年77歲。
黃奕住建造的房屋以「黃家花園」為最,尤以中樓最為驕人。中樓,原為「中德記」,是一幢紅磚樓,為英商德記洋行「二寫」(副經理)的住宅,先由林爾嘉買下,1918 年轉賣給黃奕住做住所。當時紅磚樓南面為一片曠地,樓北為「明道女學」。黃購買了曠地和女學,即於 1921 年建成了相對稱的南北二樓,安置妻小。1923 年將紅磚樓拆除,請英德工程師設計豪華別墅,由上海裕泰營造公司承建,1925 年落成,是為中樓,黃與夫人王時同住。中樓既有文藝復興時期西歐建築的風採,又有18 世紀德國貴族的華麗裝飾,還有少許中國傳統手法,是一座以英德風格為主的混合型建築。
中樓使用西歐建築傳統的四面寬迴廊,廊柱立面都是對稱的,水泥剁斧,凹槽纖細垂直,挑簷水平劃分,外形整潔華貴氣度非凡。特別是廊柱間垂掛紫絲絨長幔,廊內可以看清樓外而樓外卻看不清廊內,主人常在此進行宴飲等外事活動。別墅的臺階、廊面、整座樓梯以及二樓的走廊、扶欄,均用義大利白玉大理石砌成,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光可鑑人,據說僅大理石-項就花去 20 萬銀元。大廳用楠木做通體護牆、天頂、地板,厚實穩重;飾掛嵌鏡、油畫,配以紫檀博古架、長供桌,陳列歷代古玩。廳右配有壁爐、撞球室,二樓的燈飾和布置,達到主人喜愛的中國傳統與西洋藝術的和諧統一。檻外的前後平臺、鋼結欄杆,也完全有別於鼓浪嶼的其他別墅。據資料載,南北二樓耗資8~9 萬銀元,而中樓竟高達 29 萬餘銀元。又據他兒子回憶說三座樓的建設費用和裝修、家具等費用共達 100 多萬銀元。
必須特別提到的是,三幢別墅裝飾了許多掛鏡,鏡端均刻有三件理髮工具--剃刀、須刷和掏耳簡,示意子孫毋忘先人創業艱辛。中樓的二樓還布置了「家史館」,作為教育兒孫的拜堂,用心良苦。
中樓的新穎、別致、穩重、華貴,加上花木扶疏的映襯,顯得十分秀美,宛如林中仙子,百看不厭。此樓在當時可算福建之冠,號稱「中國第一別墅」。20 世紀 50 年代末作為招待所後,接待過不少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們無不讚美此樓的環境和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