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兵觀後感的作文
2023-07-30 05:54:18 3
今天,20xx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在北京天安門舉行,不為仇恨,只為銘記歷史守望和平。
風雨過後,北京的黎明。位於長安街建國門的古觀象臺,像一位飽經憂患的老人靜靜矗立,歷經百年滄桑,親眼目睹了中華民族屈辱、抗爭、解放,到以東方巨人的雄姿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歷史。
今日舉行的閱兵是中國歷史上首次以紀念抗戰勝利為主題,是一種單向的紀念日閱兵,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弘揚抗戰偉大精神。這次閱兵,首次組織抗戰老同志、外軍方陣參閱,首次組建10個英模部隊方隊參閱,首次安排將軍擔任領隊受閱。傳遞著對抗戰老兵和支前模範的敬重和對抗日英烈的敬仰,充分體現了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國際性,體現了與世界各國人民一道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同時,中國也借閱兵展示在地區事務中更自信的立場。這整齊、鏗鏘的足音從歷史深處走來。人民軍隊自誕生伊始就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一切聽從黨指揮作為建軍根本原則,始終堅持,代代相傳。整整足音,傳遞著一個共同心聲:無論過去現在未來,無論如何艱險困難,我軍都是黨和人民最可信賴的力量。
「牢記歷史、珍愛和平、勿忘國恥、圓夢中華。」70年前那場決定世界前途命運的偉大勝利,永遠銘記在所有愛好和平與正義的人民心中。70年後的今天,歷史的警示仍在,日本右翼勢力卻屢次公然踐踏國際秩序,企圖為侵略歷史翻案。從參拜靖國神社,到解禁集體防衛權;從拋出「侵略未定論」,到對有關慰安婦問題的「河野談話」進行所謂背景調查;從渲染中國威脅,到妄圖拿走我釣魚島……「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20xx年12月13日,在首個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儀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如此盛大的閱兵式體現了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展現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中國早已不是百年前任人欺凌、四分五裂的清王朝或舊中國,而是一個獨立自強、躋身世界強國之列的新中國。這次閱兵並不是針對鄰國或地區的威脅,並不意味著中國正在採取一種更具進攻性的對外戰略;是為了警告那些罔顧事實、篡改歷史的人,中國早已不是過去積貧積弱之民族;是為了提醒我們的同胞,銘記先輩們的犧牲,銘記今天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是為了謳歌無數先烈浴血奮戰、窮其生命追求民族自強的精神。飽經滄桑、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更加熱愛和平,更懂得珍惜和平。
回望過去,中國人民歷來不畏強暴。在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這種民族性格更加彰顯。不管來犯之敵有多強大,中國軍民都敢於亮劍,哪怕明知赴死,也絕不退縮半步。審視今天,中國亮出的絕不是欺凌弱小的炫武之劍,而是保家衛國、維護正義的和平之劍。我們莊嚴承諾,中國將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無論發展到哪一步,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歷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今天,威武之師展現的是維護和平與正義的決心和信心。閱兵場上,無論是步調一致、讓人熱血澎湃的年輕子弟兵,還是掛滿勳章、令人敬意頓生的白髮老兵,同樣堅毅的臉龐在向世界宣告,保衛祖國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神聖職責。閱兵這種莊嚴的政治儀式,是為了增強國民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歷史告訴我們,偏見和歧視、仇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和平發展、共同繁榮,才是人間正道。抗日戰爭的烽火穿越時空,至今仍然是我們捍衛正義與和平的不竭力量源泉。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我們要凝聚中國力量,為了共同夢想努力奮鬥。抗日戰爭的歷史雄辯地證明,正是有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匯集起奪取抗戰勝利的磅礴力量。我們要在愛國主義的旗幟下團結一心,捍衛人類尊嚴和歷史正義,維護國家主權和世界和平,我們就一定能夠開創嶄新的未來,共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