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螢火之森》觀後感範文

2023-07-30 04:24:33

  佛曰:萬法皆生,皆系緣份,偶然的相遇,驀然的回首,註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匯的剎那。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題記

  在日本傳統文化審美情趣中,少不了三個詞,那就是「物哀」、「幽玄」與「風雅」。

  日本有個叫《黃鶯之家》的經典神話,大概是說一個女子向一個男子立下契約,在她出時禁止他偷看一個房間裡面的東西,但男子冒犯了禁忌,你猜他看到什麼?黃鶯站在梅花枝頭上的美景。看完後,房子消失了,女子也再也沒回來。故事就這麼簡單平靜,似乎什麼是也沒發生,但卻給人一種什麼東西消逝後的虛無的悲涼,出發點與終點同是一個點,構成一個圓。

  同樣,櫻花的綻放與凋謝也是如此,一簇簇的花開得如此地絢爛,含蓄中帶著熱情,然而仿佛在一夜之間就繁花飄零,不剩一朵,走向死之超然,如佛家之涅磐。在這短暫的美麗中,卻經歷了一個輪迴,最後歸於虛無,而給人留下的卻是,餘音繞梁三日不覺之美。於是,物哀之情產生,「無」的幽玄之味便出來了,卻也經過了一個風雅的過程。《螢火之森》何嘗不是如此呢?

  片頭的一開場:是迷失在森林中的女孩,正如一首歌詞中所唱:

  躲不開的迷霧,籠罩在心的路

  讓我們看不清楚,是否你走不出

  是否我太迷糊,忘了讓心靈領悟

  一聲質樸的呼喚,像破碎迷霧籠罩心靈的天籟

  那個帶著狐狸面具的美少年在她迷途哭泣的時候出現,

  帶著花瓣圖紋與清香的襯衫,隨風舞動的銀髮,

  冷漠中帶點溫柔的聲音。

  小女孩得救了,在那個平凡不過的夏日。

  沒有質問別人是誰,即使他說自己是妖怪,

  小女孩也是一如既往地信任。

  因為對於女孩而言,妖怪是一種神秘卻又讓人嚮往的東西。

  在日本文化中,「物哀」的「哀」,不是純粹的悲哀,

  而是由「哀」引起的憐憫、同情與愛憐,其對象不僅是人,

  更是一切有生命的自然物。

  所以,綠川幸在《夏目友人帳》中已經完全透露了這點,

  而在《螢火之森》中得到了延續。

  我們不知道金一開場是什麼身份,

  因為不論他是人是鬼還是妖怪,

  都是一個值得女孩憐愛與信任的存在。

  於是,美少年金成為了小女孩螢迷失森林中的憧憬。

  每當夏日,小女孩就會退出俗世的人群

  遁入故鄉的遠古森林,與她的憧憬邂逅、遊戲。

  我覺得,這不純粹是愛情,這是一種風雅。

  「風雅」不是追求風流,而是一種自然景趣的純粹享受,

  嚮往和憧憬閒寂的意境。

  是的,他叫金,不叫銀,因為他像金子一樣閃閃發亮,

  照亮著那個心靈被迷霧籠罩的少女的內心

  成為了她內心的燈塔。

  於是,幽玄的意境「幽玄」出來了。

  幽玄,帶有佛家禪意在裡面,

  把它解釋為「重視「心」的發現,即精神的表現,

  保持一種超脫的心靈境界,包含神秘、幽豔、餘情三要素。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可是螢沒有,因為她找到了自己的燈塔,即憧憬。

  所以,每一天,她都帶著對夏日的期待

  每一個夏日,她都與憧憬邂逅

  而這個憧憬,就像蓮花一樣,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因為每當她撲向憧憬,憧憬就會幻滅

  但這個憧憬讓她朝思暮想,伴隨著她成長

  讓她忘記了俗世,只想遁入故鄉那個原始森林

  尋找最原始的夢。

  而螢,何嘗不是金的憧憬呢?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

  而殘缺的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了擁有它的資格。

  是對於金而言,他是孤獨的,從小就被拋棄,

  沒有真正接觸過人類,

  螢的出現就像夏日漆黑的夜空中綻放的光,

  點亮了他的內心,彌補了他內心的孤獨,

  她是他的光,他也是她的光。

  在這片充滿謎題的森林裡,他們隨緣而相遇,

  森林中破落的地藏菩薩像便是他們相遇的見證。

  隨緣而生的愛情,也會隨緣而滅

  金和螢保持著小心翼翼的距離

  但即使再小心卻躲不開宿命的打破,

  小男孩的摔跤,金的攙扶是意外,也是必然

  其實就是一線機緣。

  最後,螢撲向了她的憧憬,螢的憧憬幻滅了嗎?

  憧憬的實體幻滅了,但片尾螢的笑容中發現

  金的靈魂已經留在了她的內心,在以後的夏天,

  她沒有期待了,但人生,依然繼續,因為憧憬已經紮根在心田。

  對於金而言,他成佛了,涅盤了。

  倆人都在彼此憧憬著,

  像櫻花一樣,瞬間綻放,瞬間涅盤,最後歸於虛無的永恆。

  最後吐了個草:我會告訴你這部劇在我眼中是蘿莉養成麼……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