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致命id觀後感內容

2023-07-30 11:18:13

  《致命ID》是美國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推出的一部以殺人遊戲為主要內容的驚悚劇情電影,該片劇情結構嚴謹,情節一氣呵成,結尾部分出人意料。以下是小編收集的致命id觀後感,歡迎查看!

  致命id觀後感1

  《致命ID》是一部探討分裂人格者心理的電影。影片從一開始就表現了不同人格之間的關係和廝殺,最後真正邪惡的人格是那個孩子的設定,情理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仔細回味,不難發現motel劇情部分寫照著一個分裂人格內心的世界。

  在劇情的開端,男孩自我告白式的頌詩、剪報上那被丟棄在汽車旅館的孩童、詩的資料暗示母親是為不良的女人,種種跡象證明了一種心理分析人格不健全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童年生活的陰影。一場暴風雨,穿插式的敘事方式,暗示著某種分裂、緊張、無邏輯的想像,是導演賦予分裂人格的間接詮釋。分裂人格者正進行的實驗劇場表演,不停地冒出新芽,沒有邏輯似的時間與空間,氣氛是雷電交加,大雨滂沱的夜晚。罪犯被診斷出擁有十種人格卻不自知,而故事就是那十個人格所化身的人物,至於人的出生日期都一樣,那是因為那些人全都是他的人格,不是真實的人。這不經意相聚的十個主角實際上是人格分裂者兀自的妄想。

  影片一開始一大段對人格分裂症病情描述、對罪犯童年母親是不良的女人的交代也是不容忽視的。心理分析學家認為人格分裂者會有三種病態的傾向:其一是戀母情結,其二是戀屍性格,其三是自我迷戀。因母親身為不良的女人,將他關在汽車旅館的記憶,於是幻想出一個汽車旅館的場景,一個巴黎的不良的女人,十分厭惡不良的女人的假旅館老闆。戀屍性格的隱喻出此刻那看似詭異的鑰匙不停伴隨屍體,其它分裂出來的人格有些代表懦弱、有些意味自尊心強、有些是劣根性、有的則是理性般的自我反省潛力。他有時回想起母親,偶爾愛戀著他,用警探的人格說著「我沒去過巴黎」試圖勾引著母親,卻被拒絕;有時她決定置母親死地,便故意讓她遭到橫禍;片中警察說自己有時會失去意識,大概就是轉換成光頭胖子的另一個人格去了;而他在彌留之際說的「我一向都在想你」可能就是戀母情節的體現吧;隨著罪犯那陰冷的笑容凸現,那種不寒而慄恰如其分讓觀眾再度回味那個殺人場地,與其說這位人格分裂症的罪犯依靠幻想在進行自我摧毀,不如說他真正想處理掉的正是不良的女人母親這一主角!許多的劇情都是一個人格分裂者的心理層面形象化,一但我們一一審視,便能體驗許多的暗示與隱喻。

  現實中,他蘊藏十個分裂的人格,每當換了眼神、換了面容,也就無法認識另一個自己。他的心理醫師試圖治療他,引導他自我知覺並自行整合人格。於是他在自己的幻想場景中掙扎、淨化過多的人格,以討伐罪惡般一一殺之。劇中每死了一個人就少了一種人格。最後一個活著的人,就是光頭胖子的最終人格。所有的兇殺案都在光頭胖子腦中進行,而兇殺案的目的是為了消滅剩餘的人格。醫生是期望他能保留住最好的人格把壞的去除掉,沒想到最後剩下的人格卻是真正邪惡的人格,把試圖治療他的心理醫生給殺了。

  在充滿人格分裂的幻想場域,如驚悚片般的劇情正上演,不間斷離奇的謀殺,直讓人錯以為是場駭人的殺戮。一旦我們領悟劇情但是象徵著心理狀態,便可了解許多劇情的轉折,許多不合邏輯的地方其實是最深刻描繪內心交戰的過程。真正讓這部電影跳出條條框框,帶來一場騙局的正是屍體消失的一段情節,巧妙的暗示了這場騙局但是是多重人格併發症的病人所幻想出來的一切。人的思考總是無邏輯地跳躍,尤以分裂人格者,或許他不停的想要逃離鎖鏈,但他走了一圈卻回到了MOTEL被捕,他的理性戰勝了某個自己。如此我們了解到《致命ID》是一部探討分裂人格者心理層面的電影。

  結局頗值得一提,孩童最後以不可思議的魔鬼形象出現,讓整部片更充滿了多元閱讀的可能。首先,孩童的人格殺害象徵母親的不良的女人是基於童年的記憶,一種永遠揮不去的仇恨,是根深蒂固的。另外一種解讀,孩童的人格無法剷除,代表著犯人最終還是無法徹底根除自己分裂人格中最壞的劣根性。當然,你也能夠解讀成自始至終犯人便如導演狡猾的手法一般,不停隱瞞他的意圖,讓我們看不見那個兇手是誰,誤以為一切迷團都已經解開,導演的功力實在不凡。

  致命id觀後感2

  這部影片的確不錯引人思考,我在網上看了一些對該影片的解析,但總覺得差強人意,至少有兩個問題沒有解決,第一,麥肯(胖子)受到虐待,為什麼會產生十個人格,例如《搏擊俱樂部》一個現實中缺少的人格取代了他本來的人格,主人公有了滿足感不就行了?再說一般人產生倆仨很難的,他為什麼會產生十個?第二,為什麼會殺人,這樣問看起來有點2,但精神病也有自己的邏輯,例如《禁閉島》的男主角雖然整部片子都在犯2,但最後還是有他的邏輯在裡面。

  問題先說這麼多,先看看片名,ID指的是本我,致命ID實際是指致命本我,我剛開始看片名,我以為題材是黑客大戰。本我是指人最為原始的、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如飢餓、生氣、性慾等。所以,看過影片的人都知道,本我就是那個孩子,與之對應的自我是指協調機制分別是那十個人,當這個孩子受到虐待時,本我時刻想報復社會以及施虐方,但因為是孩子沒有力量(或者是超我的存在,超我指良心,一切道德規範),自我為了保護自身思想心靈,便生成了心理防禦機制,來對抗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痛苦。大家還記得醫生提到的詩嗎?這首詩片頭片中片尾各出現了一次,當我走上樓梯(人格掌控肉體時),我見到一個不在那兒的人(只有肉體的人),今天他又不在那裡(我可以上班了),我希望永遠都見不到他/我希望他永遠離開。(我希望永遠掌控肉體,不讓本我再受到傷害)。看到這首詩,就不難感受到小男孩所受到的痛苦了吧,為了逃避虐待,小男孩幻化出許多人,產生出的人格都覺得要保護小男孩,所以寧願自己受虐待。在小男孩幻想出的人格中,他們進行不同的生活,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是十個人,我剛開始是覺得也許一個人受到虐待也接受不了,十個人輪流,那麼每個人承受的就會小很多,後來覺得不對啊,麥肯還有點自閉症,根本不會察覺到外界所發生的一切,只是偶爾才會有個人格出來幾分鐘。我查看了一下自我防禦機制,也許這十個人分別代表十種防禦機制的一種,我粗淺認為代表如下:否認(情侶女)、壓抑(孩子父)、合理化(孩子母)、移置(情侶男)、投射(囚犯甲、乙)、反向形成(不良的女人)、過度代償(司機)、抵消(店老闆)、升華、認同(明星)。網上有些分析說是這十個人代表麥肯的十種性格,這也有道理,但我覺得在那種情況下,產生性格或好或壞做什麼用呢?防禦機制倒可以幫助小男孩躲避矛盾,創造暫時的心理安寧。

  本片心理醫生有個錯誤,認為其中一個分裂人格是殺人兇手,因此利用藥物消滅其他人格,讓好人格佔據麥肯的身體,但自我因虐待產生出的人格與本我抗爭顯然力不存心「人的欲望不可能被毀滅,毀滅即死亡」所謂哀大莫過心死,此時的超我,就是最後的一點良心和道德規範也會因為被消滅而退縮,自我的防禦機制本來就是為超我和本我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但當全部都被毀滅的時候,本我肯定佔上風,男孩本片中就說了一句話「不良的女人沒有第二次機會」。也就是他對母親的恨已經到達了無法容忍的態度,為什麼最後一個殺不良的女人,也許是超我(司機)的保護吧。

  我也許沒有說明白,但我的理解就這麼多了,歡迎討論。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