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的紅色旅遊線路(為你推薦一條紅色旅遊線路)
2023-07-12 00:12:28 2
詳細的紅色旅遊線路?朋友,你喜歡旅遊嗎?到過予南信陽嗎?這可是個好地方,被國家評為永久性宜居城市,為大別山蘇區的市級首府,河南省的南大門,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於詳細的紅色旅遊線路?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詳細的紅色旅遊線路
朋友,你喜歡旅遊嗎?到過予南信陽嗎?這可是個好地方,被國家評為永久性宜居城市,為大別山蘇區的市級首府,河南省的南大門。
信陽市地處河南省的最南端。南與湖北省的黃岡市相鄰,東與安徵省的六安市交界,轄三區八縣(其中的羊山為新區,溮河、平橋兩區為老區、八縣即羅山、息縣、淮濱、潢川、商城、固始、光山和新縣)。常住人口913萬,在河南省的十七個市的排名中,位置靠後,屬河南四大城市群的圈外市,經濟較為落後。
信陽市屬於革命老區,人文地理比較特殊。尤其是信陽市區地處交通要道,京廣高速和京九鐵路橫貫全境。由於距荊楚較近,為南北分界處,被譽為楚風豫韻。市內有雞公山,為中國四大避署山莊之一,蔣介石夫人宋美玲的防空洞,就在雞公山中。抗日戰爭時期,由於中國貧窮落後,雞公山曾被西方列強租借,西式建築,各式各樣,別墅山莊,舉目可見,被譽之為萬國公園。山之最高處,猶如一隻昂首獨立之雞公,稱之為報曉峰。凡到此旅遊的客人們常以登上報曉峰為榮,十分賞心悅目。如今,這裡被建成雞公山公園,是人們休閒避暑的首選去處。
距雞公山不遠處有一上世紀建成的大型水庫,稱之為南灣湖,為譽為信陽明珠。湖內,大小島嶼猶如珍珠般星羅其布。其中,最為著名的有茶島、鳥島、猴島,是遊客們樂而忘返的好去處。每到春、夏、秋三季,遊人如織,落迤不絕。
遊罷南灣湖,出信陽市,沿大廣高速半小時即達羅山縣靈隱寺,這是大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少年出家的地方。妙就妙在遍布全國的大小寺廟山門一律向南開,而唯獨羅山靈隱寺之山門朝東開,然後,依次向西,層層登高,直通大雄寶殿,謂之曰:步步登高。這裡山高溝深,林木青翠,明太祖朱元障的金身塑像聳立在大殿後的高峰之顛。寺院之內,層層殿堂,由低向高,林次櫛比,香菸燎繞,僧俗弟子誦經聲、木魚聲不絕於耳。更有奇者,佛教界,廟有僧人,庵有尼丘,青燈古佛,各侍其尊,偏偏這裡僧尼同寺修行,互稱師兄,互不幹擾。出了靈隱寶剎,便直奔陳家衝,這裡是紅二十五軍北上抗日的出發地,觸景生情,老紅軍的革命精神頃刻間便湧滿心頭,令人振奮不已!
遊罷羅山,沿大廣高速向南,不需二十分鐘便到達中華第一縣一一息縣。息縣是古息國所在地。這裡可供遊覽的景點很多。首選應當是息夫人廟,地處森林公園內的桃花公園,息夫人的金身塑像為漢白玉雕刻,聳立在一大片桃花園中,雕像高約十米,既高雅又壯觀。廟內存放有各種文物、字畫以及有關息夫人簡介、歷朝歷代頌揚、悼念夫人的古典詩詞歌賦等等。廟外四周便是兩千餘畝的森林公園,三杉樹高大挺拔,直插雲天,人在森林中,但聞松濤聲,不見針葉動。沿林中大道走去,可見許許多多的石碾、石磨、石馬、石牛、小驢拉磨之類的小玩意遍布沿途,令人遐思不輟!走出森林,便來到了馬援廣場。威武雄壯的新息侯馬援將軍橫槍躍馬,傲視長空,給人一種馬革裹屍、無所畏懼之感,十分了得!
次選濮公山礦山公園。沿南大街直往南,跨過淮河大橋,便走進了礦山公園。公園分南北兩大景點。南山為濮山拱翠,北山為東坡先生親筆題書的東南第一峰。兩山之中,景點處處、曲徑通幽,小橋流水,潭水如鏡,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跨過淮河,回到新城與老城的交接處,便是橫貫南北二十多華裡的龍湖公園。從北向淮汝交匯處的龍尾直到淮河岸邊的龍首,南北長達六七公裡。兩岸景點二十六處,亭臺樓榭,遍布其中,仿古建築,數不勝數,一段一景一個主題,景景不同,各有主次,主題鮮明,特色各異,是市民休閒的首造去處,十分招人喜歡。除此之外,息縣還有兩處景點:紀念劉鄧大軍渡淮廣場和李肇星廉政公園也正在完善之中。一個只有3O多萬人的小縣城能有如此眾多的公園,息縣人非常驕傲!
出了古息國往南,一個小時便可到達光山縣城,這裡是司馬光的老家。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能有機會憑弔神童,也是人生一大快事。進得內城,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夫人鄧穎超媽媽的故居就在光山一高院內。儘管鄧媽媽生前一再囑咐,不修繕,不開放,不宣傳。但前來瞻仰參觀的遊客依然不少。此外,賢山、紫水塔、靜居寺等處景點也是休閒的好去處,值得一遊。
出了光山縣城一直南行四十分鐘,便到達了大別山腹地一一聞名遐邇的將軍縣新縣。這個常住人口不足四十萬人的小縣,就有近百位將軍分別誕生在這深山老林之中的山㘭裡。他們曾經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為新中國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永遠名垂青史。這裡每一個村莊、山寨,無論大小,百分之八九十的農戶家家有烈士,戶戶有紅軍。鄂豫皖蘇區紀念館裡,陳列著當年粘滿鮮血的大刀、長矛、長槍、土炮以及許許多多的詳實資料,給參觀者一極大的革命傳統教育,振人心扉。出了縣城,一直往西,來到許家窪(也叫許家衝),這裡,就是吒叱風雲的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的誕生地。座東向西,三間土牆青步瓦頂的小屋,就是將軍出生和幼年生活過的地方。往北不足十米遠的右下方,是南京軍區研究院專家學者們設計並建立的將軍墓,生為國盡忠的許將軍就長眠在這墓穴內。高五米、寬一米五的青石墓碑,正面雕刻著許世友將軍之墓七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墓碑背面詳實的記錄了將軍一生的豐功偉績。墓碑下方的廣場正中,座落著許將軍的半身雕像,莊嚴肅穆,令人崇敬。再往北不遠處,就是經偉大領袖毛主席特批將軍死後盡孝的父母合葬墓。五棵蒼勁挺拔的青松像衛士一樣,環伺四周,守護著老人,令人望而生威!
好了,朋友們,這條紅色旅遊線路的推介,到此就要結束了。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們老區人民將會用山裡人特有的純樸歡迎你們,讓你們有賓至如歸的回家感覺。
(原創作品,不經授權,不得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