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寧古塔位置(寧古塔是什麼地方)
2023-07-12 13:59:09 4
一說起清朝有多殘酷,那一定會說到如雷貫耳的「滿清十大酷刑」,不過還有一個地方你或許不知道,那就是寧古塔,如果被降罪「全家老小發配寧古塔,永生永世不能踏入關內半步」,一些犯人在出發前就先自殺了,這是為什麼呢?
環境艱苦,難回故鄉
寧古塔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古城村,是中國清代統治東北邊疆地區的重鎮。雖然叫做「寧古塔」,其實和塔一點關係也沒有,相傳是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福滿的六個兒子都曾經在這裡居住過,寧古塔也被稱為「寧古塔貝勒」,六在滿語中意思為」寧古「,個在滿語中意思為」塔「,所以寧古塔由此得名。
那時的寧古塔環境清苦,位於我國北邊,冬季氣候嚴寒,鮮有人居住,舉目望去只能感受到荒蕪、蕭條,去到寧古塔的也多是被流放罪人或是奴隸,缺衣少食都是常有的事,犯人要日夜勞作,承擔各種苦役,又累又餓,飲食和居住都沒有保障,就算去了也沒有再回來的希望,遠離故鄉與中國傳統落葉歸根的思想相違背,也就更沒有人願意去那。此外,犯人們還是帶著手銬和腳鐐從都城北京走到黑龍江,路程至少要花小半年,而且途中還要承受押解官兵的毒打。
毫無尊嚴,遭受清兵凌辱
其實朝廷流放犯人到這裡還有一個目的是開拓土地,雖然寧古塔是個不毛之地,但好歹也是大清的國土,棄之可惜,男人可以依靠勞動力老老實實幹活,但女子就會危險很多。
無論是在流放途中還是在寧古塔,女子本就勞動有限,不少女子還會被迫承受清兵的凌辱,離世時也多衣不蔽體或者衣帶凌亂,例如在《還珠格格》中就有一個情節,小燕子等人去救被流放的金鎖,正好遇上押解官兵想要對金鎖圖謀不軌,幸好他們趕到金鎖才得以脫身。即便沒有強迫,寧古塔的女子們也可能為了一碗飯一口肉主動委身於官兵,只求能在艱苦的環境中讓自己能稍微好過一點,這也是為什麼當女眷被發配寧古塔時,她的家人甚至勸她自殺,因為這或許是最體面最有尊嚴的死法。
地位低微,服務「披甲人」
寧古塔除了有清兵駐守,還有「披甲人」,他們本就是寧古塔周邊的原住民,他們被清廷打敗後就隸屬於朝廷管理為朝廷辦事,也為朝廷身披戰甲守護北方疆土,可以理解為是編外的軍隊,為了穩定披甲人,朝廷也會把流放的人分給披甲人做奴隸,披甲人有權力決定他們的生死。
這種情況下,尤其是女子就更容易淪為玩物,毫無地位可言,被肆意蹂躪,這讓封建社會把貞潔看的極為重要的女子更是生不如死,及時流放期滿,披甲人也不回放她們走,從為奴的那一刻就別再想著回歸自由身和獲得普通人的交往地位。
不過一體兩面來看待的話,流放的奴隸也為邊陲的經濟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發展跨區域貿易等,久而久之,披甲人與流放的漢人相互合作,還同化了披甲人,實現漢文化的兼容並蓄,寧古塔後臺也發展為魚米充足的富饒之地,是滿足後人追憶的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