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轉型發展(旅遊業這十年穩步發展)
2023-07-12 17:29:09 1
叢楠 製圖
「旅遊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密不可分,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讓人們在領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靈之美。」「發展旅遊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化,讓旅遊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黨的十八大尤其是2018年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以來,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旅遊發展及文旅融合工作,並作出系列重要指示。
文化和旅遊部門牢記囑託,奮勇前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遊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融合發展。十年過去,文化和旅遊穩步發展,旅遊因文化的賦能豐富了內涵、提升了品位,文化也因旅遊的帶動更有魅力、更增添了活力。
十年來,鄉村旅遊依託鄉土風貌,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對接現代旅遊需求,實現了可持續、跨越式的發展,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獨特而重要的作用,形成鄉村旅遊發展的中國模式和中國經驗,鄉村旅遊逐漸成長為新時代鄉村振興新力量。
鄉村旅遊通過充分挖掘和拓展農業功能,使鄉村由單一農業經濟轉變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多元經濟,促進關聯產業擴大規模、提升價值,帶動農業增效。因資源稟賦和主導產業的不同,初步形成以鄉村民宿帶動型、民俗文化依託型、景區發展帶動型、生態資源依託型、田園觀光休閒型、旅遊扶貧成長型為代表的中國特色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各類主體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鄉村旅遊從資源驅動和低水平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實現鄉村旅遊產品、技術、業態、模式、管理創新,促進鄉村旅遊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緊密結合,充分激發鄉村旅遊發展活力。
作為鄉村旅遊行業主管部門,文化和旅遊部還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合作聯動,出臺《關於促進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促進鄉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多個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文件,確定3批共1199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和100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鄉),通過典型示範帶動全國鄉村旅遊發展。
十年來,全國紅色旅遊快速發展並取得顯著成就,推動了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促進了紅色教育功能發揮,帶動了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凝聚了廣泛社會共識,成為廣大遊客接受紅色文化洗禮、堅守紅色信仰、傳承紅色精神的生動課堂和重要陣地,取得了良好的綜合效益。
紅色旅遊的核心是「紅色教育」,紅色旅遊是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課堂,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平臺、生動傳播革命文化的重要陣地、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渠道。
在推動紅色旅遊快速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社會效益優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發展思想,注重革命文物保護,注重紅色文化弘揚,注重紅色底色保持,充分發揮紅色旅遊在資政育人、培根鑄魂方面的重要作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兼顧滿足遊客需求和地方發展需要,不斷提升紅色旅遊服務質量和帶動效益,讓廣大遊客在紅色旅遊中得到精神洗禮,讓老區人民享成果、得實惠,有力地促進了紅色旅遊目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始終堅持改革創新、融合發展,在景區管理、權屬分置、激勵機制、用人體制、監管形式等多個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有效提升了資源保護、開發建設和經營運作水平,推動紅色旅遊產品供給體系不斷創新,利用AI、AR、VR、數位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完善紅色旅遊公共服務體系,提供便捷化智能導覽等服務,不斷提升紅色旅遊科技水平。
十年來,度假休閒旅遊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度假休閒旅遊蓬勃發展,旅遊休閒產業健康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民旅遊休閒體系建設初步建立,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休閒需求得到滿足。
為適應我國居民休閒度假旅遊需求快速發展需要,積極營造有效休閒度假空間,提供多樣化、高質量的休閒度假旅遊產品,打造我國旅遊休閒度假產業的新名片,文化和旅遊部先後推出《旅遊度假區等級劃分》《旅遊休閒街區等級劃分》《滑雪旅遊度假地等級劃分》《旅遊自駕遊目的地等級劃分》《自駕車旅居車營地質量等級劃分》等國家和行業標準,以標準化引領度假休閒服務品質化。其中,推出45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填補了度假休閒旅遊缺少金字招牌和龍頭產品的空白,扛起了引領度假休閒發展的大旗。推動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開展省級旅遊休閒街區評定工作,推出300多家省級旅遊休閒街區,並在省級旅遊休閒街區中優中選優評選出54家首批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更好地推動了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培育壯大了文化和旅遊消費新業態、新模式。重點建成一批公共服務完善的自駕車旅居車(房車)旅遊目的地,初步建立自駕車旅居車旅遊產業體系。推出首批12家國家滑雪旅遊度假地,鼓勵各地開發冰雪旅遊主題精品線路,建設冰雪旅遊基地,大力拓展冰雪競賽表演市場,培育並擴大冰雪旅遊休閒消費人口。
十年來,各類旅遊資源潛力持續釋放,中國旅遊景區數量不斷增加、接待量和收入規模持續擴大,類型更加多元、區域覆蓋更加全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化機制更加健全,就業帶動效應更加突出,為促進我國旅遊業提質升級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創新是旅遊業的基因,旅遊景區是旅遊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中國旅遊景區以創新創意為引領,推動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和服務創新,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拓展了旅遊發展空間,延伸了旅遊景區產業鏈和價值鏈。從傳統的自然山水、人文古蹟,逐步拓寬至鄉村、冰雪、紅色、主題公園,產品的創新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演藝旅遊、夜間旅遊、文化旅遊、營地旅遊、研學旅遊等景區新業態不斷更新,延展了景區產業鏈條,推動了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旅遊業高質量發展;「雲旅遊」催生景區新體驗,「沉浸式」場景推動景區新升級,「智慧化」助力景區新保障,科技的賦能不斷引領旅遊業數位化建設與發展。(來源:文旅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