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景點歷史典故介紹(杭州旅遊成語故事)
2023-07-12 15:58:19
【景點】錢江潮
【釋義】指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子裡出來了。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
【典故】宋朝蘇軾《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詩:「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鬥新妝。」
【點評】錢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灣口南北兩岸相距約100公裡,至海寧鹽官僅為2.5公裡,形成天下奇觀「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錢塘江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自明代起由於河床的變遷,海寧鹽官鎮成了最佳觀潮勝地。錢江潮每天都有,以農曆每月初三和八月十八潮湧最大,蘇東坡譽為「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目前觀潮最理想的去處:海寧大缺口看碰頭潮,鹽官看一線潮,老鹽倉看回頭潮。
錢塘潮奇觀形成原因有五:①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力作;②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③每年八月正是浙江沿海颱風時期,增強潮水力量;④江底有堆積的沙坎,阻滯潮水蓄積力量;⑤唐宋以來歷代文人墨客、甚至皇帝觀潮賦詩宣揚。歷史上康熙、乾隆、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等名人都來觀過潮。孫中山曰: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杭州觀潮勝地在古代有江邊浙江亭,又稱樟亭,唐朝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明朝高濂《玉簪記·命試》:「樟亭風露不慣遊,河橋車馬當先後。」唐朝孟浩然《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百裡聞雷震,鳴弦暫輟彈。府中連騎出,江上待潮觀。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全詩虛實相生,張弛相映,寫得波瀾起伏,動人心魄。
九溪觀潮
美女壩觀潮
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相當於市長)時,觀潮就在自己的市長辦公室裡。有《憶江南》詩為證: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遊?「
回頭潮
一線潮
交叉潮
現在杭州主要觀潮點是錢江新城觀潮平臺、蕭山觀潮城、美女壩、七堡、復興大橋(古代樟亭即在附近)、濱江錢王射潮廣場、六和塔、九溪等地。
人潮與江潮
,